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防止正面报道中的某些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前 《新闻记者》2001,(7):65-66
在贯彻和执行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中 ,由于缺乏对这一方针全面正确的把握 ,正面报道也会出现若干负面效应 ,这是一个需要我们正视的问题。正面报道的负面效应 ,在新闻传播中的具体表现可谓是林林总总 ,千差万别。根据这种“负面”的参照系的不同 ,负面效应可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有的负面效应是相对于正面报道的目的而言的。新闻报道力求引导受众向“东” ,但是受众接受后的实际效果却是向“西” ,新闻媒体正面报道的动机与受众的实际接受效果完全背道而驰 ;有的负面效应是相对于社会客观效果而言的 ,就是说由于正面报道存在这样那样的问…  相似文献   

2.
3.
4.
罗华山 《新闻窗》2013,(3):32-33
政法新闻是报纸版面上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它以特有的宽泛性和强大的社会关联性而受到读者关注;政法新闻还具有很强的社会敏感性,关系到社会稳定、社会影响和民众情绪。许多新闻记者都十分乐意到出新闻的政法战线采写新闻,因为这个领域的稿件读者众多,也容易出名,但如果把握不好,也会带来方方面面或多或少的副作用。因此,如何把握好政法新闻的"度",便显得十分重要。总的来说,新闻价值是报道选题的标准。判断政法新闻的价值高低,不仅要看新闻事实的重要性、显著性、鲜活性、贴近性和可读性,还要看新闻事实的导向性。  相似文献   

5.
第一注意:不能道听途说,采写细节必须事必躬亲。 新闻的生命力在于其真实性。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曾一再告诫年轻记者,在采访中要“准确、准确、准确”。  相似文献   

6.
政法新闻,是由公安、检察院、法院和司法机关发布的新闻.这些新闻往往是老百姓和社会关注的。而政法负面新闻,则是公安、检察院、法院和司法机关通常以错案形式表现的新闻。[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正面宣传为主,是党的新闻工作的指导方针;团结稳定鼓劲,是党对新闻工作者的殷切希望。我们的社会,积极地正面的事物总是处于主导地位,是主流;而阴暗面只是支流,处于次要地位。这样的客观存在,决定了我们的新闻报道必然要以正面报道为主。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正是由于坚持了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才使我们的新闻宣传充分发挥了党、  相似文献   

8.
政法报道要注重政策、法律、细节和可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华山 《新闻窗》2007,(6):61-62
政法新闻是报纸版面上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它以特有的宽泛性和强大的社会关联性受到读者的关注。政法新闻又具有很强的社会敏感性,关系到社会稳定、社会影响和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9.
所谓正面报道的负效应,是指正面报道或传媒在报道内容或报道方式上处理不当,从而造成不同的、消极的社会影响。新闻报道的主要作用是传递信息和舆论导向。如果一篇正面的宣传报道没有起到良好的宣传引导  相似文献   

10.
追求正效应、期求高效应,避免低效应、防范负效应,是新闻人共同的愿望。然而,有的“有心花不发”。一些报道看上去光鲜亮丽,但落地无声,甚至令人皱眉生厌,产生“逆反心理”。个中原因之一,在于没有很好地掌握和运用好唯物辩证法这一思想武器和思想方法,有的讲过头话,八分成绩说成十分;有的提倡这个,否定那个,  相似文献   

11.
-法律术语是内涵十分严密的词语,法制报道大量涉及法律术语。确切地说,法制报道是运用法律语言再现新闻事实的一种特殊报道,因此,不懂法律术语的规范,就不会有科学的法制报道。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新闻报道领域,政法报道异军突起。它被当成许多媒体争夺读者眼球的制胜法宝,占据了大量的版面。然而,就在政法新闻大战烽烟四起的同时,政法报道所引发的新闻官司和违规现象也不断增多。要想杜绝和减少因政法报道带来的“麻烦”,在政法报道中,必须绕开如下10大“雷区”。  相似文献   

13.
新闻报道的负效应并不是一个时髦的话题,在我国也较早引起业界关注。1995年10月27日,南方一家报刊刊登了一篇题为《做好事招来的横祸》的报道:广东省雷州市政协委员刘秋海救起一因车祸受伤的女青年,结果遭到误解,反被围攻、殴打,车子被非法扣留。事件报道后受众反响强烈,对忘恩负义者的丑恶行径和交警们执法的粗暴进行谴责,并由此萌生“幸亏我没遇上这种倒霉事”的暗自庆幸和以后“好事做不得”的自我忠告。同期另一报道,亦引发同样异常反响:某市长一年拒收贿款200余万元。消息一见报即引起强烈反响,群情哗然——其他领导干部都在大肆贪污受贿吗?评论界评价这两则消息:负面效应太大!  相似文献   

14.
魏超 《新闻传播》2004,(12):62-63
介入,即进入事件之中进行干预。介入式报道是指报道者对所报道的新闻事实表现出明显的主观参与意识,通过对某一新闻事件或问题进行报道,有意识地对事件的发展态势施以一定的影响.最终促进问题的解决,或达到某种效果而采用的新闻报道方式。  相似文献   

15.
政法新闻在报道社会热点新闻、突发事件,其社会的受众较多,提高政法新闻的可读性一个办法就是随警作战,增强读者亲身体验的感觉,然而在政法报道中往往都是带有血腥、暴力等负面的新闻素材出现,所以说如何在政法报道中增强人性关怀,让政法报道充满人情味是增强可读性的一个方向。在对罪犯指责的同时,政法报道更应该关注罪犯如何走上犯罪道路,深刻挖掘出罪犯背后来自多方面的社会根源,才是政法报道的归宿和真谛。  相似文献   

16.
对于一名新闻工作者,特别是从事政法报道的新闻工作者来说,严守道德底线,维护司法公正,不断创新报道手法,给社会或公众一个准确的事实、正确的导向和明确的判断是必练的基本功和能力。.  相似文献   

17.
追求正效应、期求高效应,避免低效应、防范负效应,是新闻传媒和广大新闻工作者的共同愿望。我国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在正面报道工作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促进了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但是,有些媒体受传播理念、表现手法等因素的制约,造成受众对正面报道的误读、误判,甚至有悖于传播初衷,从而影响了其功能作用的发挥。为此,本期《专题研究》围绕正面报道出现负效应的影响因素、新闻人的辩证思维、如何避免信息"误读"等方面,约请业内人士展开讨论,以期对同行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案件报道是政法报道的主要内容之一,具有揭露违法犯罪、警示世人、教育公众的作用,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 案件报道的新闻线索通常来自公安机关、法院和检察院.然而,这些办案机关日常办理的案件不计其数.随便拿来一个案件,是否都可以报道呢?当然不是.要搞好案件报道,首先就要弄清楚那些案件有必要报道.  相似文献   

19.
李杨 《新闻记者》2003,(2):30-31
关于听证制度 听证制度是舶来品,它最早产生于普通法系。英国较早在司法程序中创造了听证制度,以后这种制度从英国传到美国,美国又把它移植到立法之中,迄今已有50多年。它的基本精神是,无论行政决定的内容是不是公正,首先必须在行政决定的程序上实现公正。而听取利益相关人的意见,正是程序公正的最低要求。随着我国民主制度的逐步完善,听证制度被逐  相似文献   

20.
所谓效应,是指某个人或某种事物在社会上引起的反应和效果,它分为正效应和负效应两种,负效应是相对正效应而言的。新闻报道对被报道的对象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就是新闻报道的负效应。记者或通讯员在采写某单位或某人物时,由于种种原因,不仅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反而由此引起不必要的麻烦、纠葛甚至官司,这种现象已经屡见不鲜。分析起来,大致可归类为有意识型和无意识型两类。有意识型的作者大都为专职新闻工作者或文学工作者。这类作者的文章所造成的负效应往往直接与被报道者的利益、声誉有关,报道的内容大都为名人的家庭和日常生活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