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回避失败行为是指在成就情境中为了减少和避免失败对自我价值的威胁而采取的策略与行为,包括自我价值保护行为、自我妨碍、冒充者忧虑、拖延行为、防御性悲观等。回避失败策略的运用与行为为成就设置了障碍,并会导致非成就性人格的形成。情境因素是影响回避失败行为养成的主要因素,对回避失败个体应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成就情景中的自我妨碍研究述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自我妨碍是一种自我保护性的归因策略。学生会有意地采取不努力等行为来妨碍自己的学业表现。这样在失败时避免对自己作缺乏能力的归因。自我妨碍的动机在于控制自我归因或他人归因。男性使用自我妨碍策略要多于女性。防御性的归因模式、成绩目标取向、低自尊争不确定性的评价反馈是导致自我妨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某综合大学的666名大学生进行施测,以考察大学生防御性悲观的影响因素。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成绩回避目标、焦虑、抑郁能够显著正向预测消极期望,学习能力效能感能够显著负向预测消极期望,共解释消极期望变异量的48.2%;掌握回避目标、成绩回避目标、抑郁对反思性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联合预测反思性变异的44%。结论:回避性成就目标取向、低学业自我效能、焦虑和抑郁情绪是大学生防御性悲观的重要预测指标。未来研究需要综合已有变量,深入探讨个体选择防御性悲观策略的内在原因和解释模型,以便帮助人们更加深刻地洞悉防御性悲观者的动机。  相似文献   

4.
自设障碍是一种自我保护策略,个体通过运用它对成功设置障碍来控制对行为的归因,从而达到自我保护的作用。当自设障碍与个人学业联系起来,就成为学业自设障碍。学业自设障碍是一种为了应对预期中在学业任务上的不良表现的、学业任务之前的自我管理机制。本文从目标动机的角度,论述了学业自设障碍与掌握目标、成绩目标这两类成就目标的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一、学业自设障碍人们都有觉得自己有价值的需要,这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属于自尊的需要。在影响个人自我价值感的众多因素中,能力是其中作用较大的一个。觉察到自己能力水…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高考应用题加大了对考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力度,通过设置障碍来考查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讨论高考应用题中思维障碍设置的各种方式,并分析了学生处理不当的原因和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正>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对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它能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人们会回避他们认为超过他们能力所及的任务和情境,只愿意执行他们认为自己能够承担的事情。它还对人们的思维模式和情感反应模式产生影响:自我效能感低的人,会将潜在的困难看得比实际情况更严重,这种思想会增加心理压力,让人将更多注意力转向可能的失败和不利的后果上;有充分自我效能感的人将注意力和努力集中在情境要求之上,并被障碍激发出更大的努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自我妨碍的个体差异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少年随着身体的迅速发育和认识能力的发展,他们开始将注意力逐渐转移到了自我身上,自我意识高涨。这必然引起青少年对自己内在能力的关注,并且将自己的内在能力与他人相比较。在成就情境中,成功会使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得到增强,而失败会让他们感到沮丧、羞愧。因此,当他们面临失败时就常常会采取措施来尽量缩小失败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自我妨碍策略就是他们所运用的策略之一。已往研究发现,自我妨碍策略的使用存在性别、年龄等方面的差异,本文综合了国内外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可以为教师和家长准确掌握相关信息提供参考资料,使他们能在这段时期…  相似文献   

8.
学生的自我妨碍行为及其干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自我妨碍是一种自我保护性的归因策略。学生会有意无意地采取不努力等行为来妨碍自己的学业表现,这样在失败时避免对自己作缺乏能力的归因,以保护自我价值。自我妨碍行为的潜在认知机制是防御性的归因模式:这种归因的不确定性不仅使个体作相对消极的自我评价,而且使自我妨碍行为得以延续,针对自我妨碍者的这种认知特点,归因训练是一项有效的干预措施,教育者要对学生作自我提高的归因训练,在教育情景中要对学生的表现作出确定的评价反馈。  相似文献   

9.
王婷婷  吴庆麟 《教育探索》2007,(10):129-130
学习动机的自我价值理论认为,逃避失败、维护自我价值感是学生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自身的能力观和充满竞争的教育环境是造成学生逃避失败的主要原因.为了有效地逃避失败,学生经常会采取假努力、设置自我障碍等策略进行自我保护.自我价值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应从内部动机着手,重在培养学生积极的信念.  相似文献   

10.
在高校的发展性心理咨询中,部分大学生来访者有强烈的自我改变愿望,但他们表现出明显的自我改变拖延行为,这不但影响他们自身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而且咨询效果也不太理想。大学生自我改变拖延行为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自我期望值过高、目标设定过高、自我效能低、过度追求完美和自我管理概念缺乏等。因此,对这种行为需要进行干预,干预策略包括建立自我和谐、建立良好的认知、建立合理的目标和评价体系、掌握有效管理时间的方法、掌握环境和信息管理的方法以及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等。  相似文献   

11.
一、什么是归因能力 础上提出的。根据实践主体对自身责 我归因能力。 人们惯用成功和失败来衡量学 任的看法和实际承担责任的能力,心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归因能习、工作和生活的结果。学生更直接 理学家们在分析出六种“归因”(把 力地受着成功和失败的洗礼。不同的学 失败或成功主要归咎于某种原因)的 根据自我归因风格的特征,培养生面对自己的结果有着不同的态度, 角度: 学生的自我归因能力的关键是教导学少数学生能沉着冷静地分析其中的原 …  相似文献   

12.
归因理论是人们对自己成功或失败的行为和结果进行了解的重要理论,学生的学业成绩是其学习结果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对学生学业成绩的有效分析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我,找出自身存在的优势和劣势。其中,对学业不良学生的分析将使研究更具有针对性。基于此,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分析学业不良学生对自我的归因,以及通过访谈的形式分析他人对学业不良学生的归因,两种方式的结合将能帮助学业不良学生认识自我,找出自己失败的原因,同时针对相关原因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帮助学业不良学生改变不良习惯,促进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高中女生数学考试归因训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高中女生数学考试不适当的归因方式进行了归因训练的实验研究.研究发现:(1)在原因归因上,与控制组相比,实验组被试更倾向于将成功归因于能力和持久努力等内部原因,而将失败归因于心境、持久努力、运气;而且,成功情境下临时努力归因显著下降,失败情境下能力和教学质量归因显著下降.(2)在期望倾向上,实验组认为失败的结果是可以改变的,并且更愿意付出努力.(3)在情感反应倾向上,实验组在成功后的自豪和欣慰感更为强烈,失败后更多地产生内疚的情绪体验,而控制组在失败后更易产生自卑的消极情感.  相似文献   

14.
《中学教育》2016,(5):64-71
以2402名长治市高中生为被试,以考试成败归因问卷为工具,以物理、化学、生物课的考试为成就情境,探讨高中生考试成败归因特点。研究结果表明:(1)总的看来,长治市高中学生对科学课程考试结果倾向于作内部归因,他们把平时努力、学习方法等内部可控原因看作是影响考试结果的最重要的原因,把考试精神状态、能力、兴趣、基础、临时努力、答卷策略等内部原因看作是较为重要的原因。(2)自我评价成功者与自我评价失败者对考试结果的归因有明显差异。自我评价成功者看重多数原因对考试结果的影响,而自我评价失败者只把学习方法、平时努力等少数几个原因看作是导致其失败的重要原因;自我评价成功者把教师教得好看作自己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原因,而自我评价失败者未把教师教得不好看作自己没有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原因。(3)高中生对考试结果的归因有比较明显的性别、年级、校际、学科差异。(4)高中生尤其是女生的考试成败归因存在自我贬损的归因倾向,不存在自我防御归因倾向。  相似文献   

15.
一、概念学生回避的策略被研究者称为"自我妨碍"。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教育心理学家开始考察学校和课堂中学生的自我妨碍行为,他们认为,在学校和课堂这种典型的能力评价情景中,学生为避免可能会出现的消极情感结果就会预先设置障碍,以便为潜在的失败预先准备合理的借口,这种行为就是学业自我妨碍。二、表现特点  相似文献   

16.
李源源 《考试周刊》2008,(21):152-153
本文从韦纳的归因理论角度对自卑的形成模式和交往中自卑大学生的归因方式进行分析.着重强调负性核心信念对自卑的影响.以及如何进行正确的归因训练.在交往中有自卑表现的大学生的归因方式:总是把失败归因于内在稳定因素(能力),把成功归因于外在因素(运气好、任务容易).克服自卑的方法:(1)进行自我分析.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和努力程度,意识到成功和失败都不是必然的结果.而是可以通过努力达到的.(2)交往成功的情况下,要作内在稳定归因(能力);交往失败情况下,将原因归于不稳定因素(努力和运气).(3)坚持培养归因的训练.  相似文献   

17.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学困生的自我效能感往往很低,这不仅影响教学目标的落实,而且影响学困生身心健康的成长.通过设置与管理目标,可以培养学困生的自我效能感,促进他们成长发展.  相似文献   

18.
著名科学家伽俐略说过:“你(教师)不能教给学生知识,而只能帮助学生去发现他自身的才能.”自我意象心理学家普莱斯科特·莱基(PrescottLecky)认为,如果某学生在某一学科学习方面有困难,则主要是因为他自认为不适合学那门学科,即未进入角色。如果教师能改变学生的自我定义,使他进入角色,他的学习能力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他举出多个事例证明他的这一理论.事实表明,当学生某学科表现不佳时,问题不在于他们迟钝或缺乏基本能力,而在予他们自己缺乏自信心,产生自暴自弃的自我意象.一旦改变了他们的自我意象,激发了他们的学  相似文献   

19.
心理时间旅行是个体主观地将自我定位到曾经经历过的时间和地点来重新体验自己的过去(情景记忆),或者将自我定位到未来提前体验某个事件的过程(预见)。本研究考察了事件可控性和自我控制能力对4岁幼儿心理时间旅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对情景记忆的回忆中,自我控制能力高的儿童在事件可控性高低两种情境下,报告的具体事件的数量没有差别;而自我控制能力低的儿童对于可控性高的事件比可控性低的事件报告出更多的具体内容。在对预见任务的想像中,幼儿对于可控性高的事件能够预见到更具体更准确的内容。成人应该为幼儿提供更多可控程度高的情境,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尽情地发挥想像力和创造性,在活动过后与幼儿讨论活动的细节,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20.
挫折,是指人们在追求某种目标的活动中,遇到干扰、障碍、遭受损失或失败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而承受挫折的能力是指个人在遇到挫折时能顺利地克服挫折带来的消极情绪状态的心理特征。对中学生来说,心理挫折如果解决的好,可以使学生得到锻炼,促其成长;反之,就会妨碍学生健康成长,产生不健康心理。未来社会具有快节奏、激烈竞争与不断变革的特点,要求未来社会成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耐挫折能力,让他们学会在逆境中保护自己,在顺境中发掘潜能,完美自我。产生心理挫折的主要原因: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是指由于各种无法克服的自然环境的限制而导致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