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海燕 《广西教育》2011,(11):59-59
素质教育要求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发展”,其核心是要求学生具备新时期需要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加强创新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研究的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2.
周芳 《现代语文》2007,(2):64-65
创新是一种民族发展的灵魂,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品格。在科技日益发达的知识经济时代,拥有创造性的人才是企业乃至国家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早在20世纪末,世界教育界就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那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我国面向21世纪振兴教育的行动计划更是明确指出:“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从幼儿教育到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共同任务。”由此可见,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3.
进行数学创新教育,当务之急是更新传统的教育观、教学观、人才观等,要明确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创新,学会做人,成为创造性人才。教师的天职是“尊重个性,发展个性”,把传授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创新意识结合起来,把教学过程作为创新活动来启迪学生创新意识。培植创新机会。  相似文献   

4.
曹恩尧 《天津教育》2000,(10):35-36
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地吸收过程,而是一个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地创造性地构建过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必须把教学活动由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过程,改变为教师指导下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学生为主体的创造性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创造,为“个性发展”乃至“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实践表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文创造能力,以下方面至关重要。   一、 激发创造意识   “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学生学习,不仅是为了掌握一些知识、方法,更重要的是要…  相似文献   

5.
崔秋凤 《成才之路》2009,(34):35-35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要求我们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实施创新教育。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要引导学生“会学”,即创造性学习。教师要启发学生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创造。下面本人仅就历史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6.
在新课标语文领域中,关于语文教育目标有着明确的表述: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创新精神”,“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语文教学采用何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关键在于教师自身有着创新的教育目标、教育方法和教育认识,以及突破传统的教育目标的认识等多个角度,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性教学思维训练,有着积极的意义和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所谓创新教育,是指以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为指导,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手段,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创造,使之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为宗旨的教育.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从当今社会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的角度来看,社会对人才评价标准也发生了变化,不但要求知识渊博,而且要求具备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8.
国际教育界把二十一世纪定为“创新教育”的世纪,提出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四个支柱,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国际二十一世纪教育委员会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一份题为《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指出:“为了迎接一个新世纪的挑战,必须给教育确定新的目标……使每一个人都能发现、发挥和加强自己的创造潜力,也有助于挖掘出潜藏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财富。” 江总书记也曾说道:“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是我们《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  相似文献   

9.
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勃 《生物学教学》2000,25(6):16-17
21世纪是一个以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为先导的知识经济时代。这个时代的最大特点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社会竞争异常激烈。应以“创新”作为素质教育的主题,让学生在宽松的教学环境下,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在课堂教学中,我是通过以下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1心理励志法 谈到创新,学生往往有一种神秘感和可望不可及的惧怕心理,认为那是科学家的事,自己没有资格,也没有能力去创新。其实,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陶行知说:“人人是创造之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在教学中我经常穿插一些小插曲鼓励学生创新的信心…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教育教学法,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发展”,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尊严、权利、体验、兴趣、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性化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物理教学中,应如何实施人性化活动课程呢?  相似文献   

11.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基于上述认识,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确立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教育观念,在学校管理、课堂教学、学生评价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改革和创新,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生创新、学会生存,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为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稻田中学借助校园电视平台,积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2.
赵正飞 《考试周刊》2010,(44):183-183
素质教育明确提出中学生要“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发展”,其核心是新时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成了当今教育的首要任务。在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的今天,生物课教师也应该认真领会新课程标准精神,在学科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我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在生物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报告《学会生存》中指出,创新教育是教育的核心,而课堂教学是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急需有一个能体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活动教学在这方面具有突出的特点和明显的优越性,是落实创新教育的优选模式。变“老师讲”为“学生做”确保学生...  相似文献   

14.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创新精神”,“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初中语文教学采用何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教学中,我尝试着把“研究性学习”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引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一个人的科学素养包括创造想象力、大胆质疑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学会合作的能力,STS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物理教学实践中的STS教育,是新课程、新课改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实践证明物理教学中渗透STS教育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起学生的创新活力.  相似文献   

16.
邓运发 《课外阅读》2010,(10):161-161
21世纪是一个充满活力与创造的世纪。与之相适应,学校教育也将由传统教育向创新教育转变。马克思说过:“科学的教育的任务是教学生去探新、去创造。”江泽民同志也深刻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这就是说,新世纪的教育的灵魂乃是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二十一世纪的竞争最终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每一个教育者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叶澜教授说:“把课堂还给学生,教会学生创新学习发掘学生的创造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习惯.”创新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不拘泥于书本,不畏惧于权威,不因循于常规,而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抱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设想,积极的提出自已的新观点、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形成策略、完成任务、反思过程、自我教育的意识与能力,真正实现从“学会”到“会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  相似文献   

18.
教育活动的积极目标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发展人的创造能力。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进行严格的语言文字训练,更重要的“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中学会发现、学会应用、学会创新。  相似文献   

19.
创新是一种富有极强生命力的发展,“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创新教育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要想使我国跻身于现代化强国行列,必须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以高中化学教学为着力点,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20.
赵素素 《化学教学》2001,(4):17-18,10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根据“创造教育”理论,在中专化学教学实践中,加强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开发学生创新精神,取得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