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主体教育与课堂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教育的基本观点是: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人的价值是教育的最高价值;培育和完善人的主体性,使之成为时代需要的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主体教育的过程必须把受教育者当作主体,唤起受教育者的主体意向,激发受教育者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教育成为主体的内在需要,成为主体自主建构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2.
浅谈主体教育与课堂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学科对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具有多方面的价值。担负着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重任。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尊重主体。还要开发主体.发展主体,要让学生主动开发自身的主体意识。这是我们当前着重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工具的学科,不仅是学习的工具,认识的工具,还是思维的工具,表情达意的工具;不仅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综合性,而且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语文学科对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具有多方面的价值,担负着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重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主体,还要开发主体、发展主体,要让学生主动开发自身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4.
5.
主体性教育思想与课堂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刘艳慧  唐烨 《教书育人》2001,(21):24-26
陶行知先生建立了“生活教育”理论,这一理论对当今推行素质教育的改革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一)坚持“教、学、做合一”,尤其要重视“做”“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部分。关于“教、学、做合一”,陶行知是这样解释的,“事情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做。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陶行知这一思想的形成是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在实践中体会和出来的,曾受到毛泽东同志的充分肯定,称其“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7.
8.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知识的获得主要是在课堂上,大学课堂不仅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领域,同时也是培养大学生思维方式的乐土,课堂教学要不断适应时代和学生的需求。目前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共识,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创新大学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大力推进大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不断拓展有效的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中,还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当上学习的主人,这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但是导不得法,仍然事与愿违。如果在教学中不知道从何导起,常常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自觉不自觉的越俎代庖,就根本发挥不了主导作用。所以,教师必须先从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位置上勇敢地退下来,适时地站出来,并且,在教学方法上精益求精,才能真正引领学生,促进学生  相似文献   

10.
所谓主体性,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学习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主观能动性。“主体教育”,则集中表现为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体现和发展。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尊重差异、体验成功是“主体教育”的基本特征。“主体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探索,我校在实施“主体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尝试与研究,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取得了较大的突破。   一、确立“主体教育”教学思想   原来我校进行的单项课题实验之间处于游离分散的状态,缺乏一个系统的思想作指导,造成了课堂教学改革在培养人上的力量分散,效益不高…  相似文献   

11.
王艳珍 《辅导员》2011,(22):50-50
在教学中,还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当上学习的主人,这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但是导不得法,仍然事与愿违。如果在教学中不知道从何导起,常常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自觉不自觉的越俎代庖,就根本发挥不了主导作用。所以,教师必须先从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位置上勇敢地退下来,适时地站出来,并且,在教学方法上精益求精,才能真正引领学生,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相似文献   

12.
李杰  张吟梅 《保山师专学报》2002,21(4):25-26,29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交往是最频繁的,如何形成良好师生关系,这也是教师特别关注的一个问题,当今时代的进步呼唤人的主体精神的弘扬,教师要处理好师生关系,就必须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3.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要改变过去传统的以“知识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目标结构,构建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新型目标结构。首先,教师在确定课的教学目标时,要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导意识,就能自觉地做到围绕“培养创新精神”这个核心来确定教学目标。其次,教师要明确“培养创新精神”是以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观念等为基础的,在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态度和创新精神。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指导,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理清课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教育目标,并有意识地强化能力目标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的人才,而人才的培养阵地在学校,改变现阶段学校落后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是培养学生创新思想、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现代地理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开展创新教育,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潮流。随着创新教育体系的构建和不断完善,势必会引起课堂教学这一教育主阵地在思想观念和实践操作上的深刻变革。   一、创新教育与课堂教学观念的更新   1.知识观的更新。知识不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它有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扬弃的过程。教学过程不仅要让学生简单了解现成的结论,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懂得结论是如何获得的,在此过程中唤起学生对知识的自我探究意识,形成创造性学习…  相似文献   

16.
17.
以创造、创造教育的本质——方法——为理论依据,以教学观念改革——发展为本——为逻辑起点,从简化教学的内容、教学重心的转移、优化讨论式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创建教学的环境、现代化教学技术、评估的导向机制等方面,探讨了课堂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8.
所谓主体性教育,主要指以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老师的启发诱导构建具有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主动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个性潜能和创新素质不断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教育观和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19.
所谓主体性教育,主要指以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老师的启发诱导构建具有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主动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个性潜能和创新素质不断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教育观和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20.
主体教育与课堂教学评价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体教育与课堂教学评价的探讨刘志军近年来,在教学论众多热点问题中,主体教育无疑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体教育无论作为一种教育理论,还是作为一种教育思想,都将对我国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从主体教育思想出发,重新审视课堂评价,并提出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