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暄  周甜 《中小学管理》2023,(11):21-24
北市西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基于新时代对区域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探索以教育科研赋能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一是整合教育科研的资源和力量,形成具有高站位的教育科研发展规划,为区域教育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二是通过区域教育科研的协同学术攻坚与引领、科研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科研驻校”的持续跟进、教育教学成果的培育与推广,以教育科研助力区域教育改革发展;三是从组织保障、制度支持、资源支持三个层面着力,构建全方位区域教育科研支持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
区域教育问题是当下中国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区域突破是推进教育整体、均衡、优质发展的最重要、最有效的形式。为适应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形势的需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发展模式,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相似文献   

3.
为引领和推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推进县(市)教育综合改革试点要求的进一步落实,促进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经验与模式的交流和借鉴,搭建区域教育局长深度对话的渠道与平台,以区域教育综合改革与质量  相似文献   

4.
运用区域教育战略规划调控区域教育布局和促进区域教育发展,既是国际教育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教育区域化发展呈现新格局的一个重要特征。面对区域教育改革、教育内涵发展和教育公平等日益迫切的现实需求,必须整体提升教育战略规划的质量和水平,在发展路径、发展目标、规划理念和方法等方面实现创新。  相似文献   

5.
地方教育规划在区域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地位特殊。作为地方教育决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地方规划明确区域教育发展方向,解决本地教育面临的根本问题,因而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践性。对于引领区域教育发展方向、促进教育改革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实现教育科学发展,提升区域教育整体水平的纲领性文件。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以来,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自上而下,分级操作,纷纷出台本地教育发展规划,及时呼应了国家政策要求,形成了教育规划体系,对于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推动各地教育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调研发现部分地  相似文献   

6.
区域教育问题是当下中国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对区域教育改革模式的探索是破解这一问题的关键。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催生了区域教育,区域教育立足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在培养人才、优化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区域内校际均衡的公平逻辑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区域教育改革如何推进,教育公平始终是理论和实践聚焦的热点话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使得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的关系问题被广为关注。本刊刊发一组从区域教育改革的校际均衡、体制均衡、学校文化、校本课程等不同角度探讨教育公平如何在区域内实现的文章,以期能够引发读者对如何理解均衡发展的实质、如何通过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等问题的更为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区域农村教育师资培养培训的大本营,地方高师院校要客观理性分析不足,适应新形势,积极探索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牡丹江师范学院准确把握教育发展方向,针对我国农村教育状况、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高师教育的转型等现实问题,几年来结合教改项目"应对农村基础教育需求.加强地方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的研究,开展广泛调研,分析高师院校与基础教育对接的瓶颈,积极探索和改革适应农村基础教育需求的"落地式"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是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课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率先在县域内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仙居县教育行政部门创新思路,提出并实施"教育区域板块推进发展模式"(以下简称"板块教育").  相似文献   

10.
《教育与教学研究》2020,(10):95-105
区域基础教育合作发展是地区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下的社会趋向,是基础教育改革走向纵深的重要途径。在区域教育概念辨析上,要注重区分行政区内和跨行政区两种区域教育概念类型。两种区域教育概念对应着不同优势合作机制的选择,其中跨行政区的区域教育,对应于"地区间政府合作+区域教育研究平台+基础学校+社会其他教育主体"的合作发展机制。川南地区选择了"U-G-S"合作机制,在区域基础教育合作发展的具体路径上,结合川南地区情况,提出四点构想:首先制定合理区域教育发展规划,其次高度重视区域基础教育教师专业深度发展,再次关注区域学校整体内涵式发展转变,最后构建面向全区域的跨地域、多层次、网络化的基础教育教科研共同体。  相似文献   

1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了我国到2020年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总体目标要求,是我国勃包教育现代化的纲领性文件.贯彻落实<规划纲要>,要将思想认识统一到实现教育现代化上来,以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行动为统领和栽体,扎实推进区域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要将农村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统筹做好农村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各项工作,切实做好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各项组织领导工作.  相似文献   

12.
教育科研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起着基础性、导向性、引领性、战略性等作用。区域教育差异、区域教育科研水平差距的现状迫切需要推进区域教育科研发展与创新。“十二五”期间,区域教育科研要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结合区域教育实际情况,不断提升教育科研的水平与质量;加强教育科研管理,创新机制;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加大经费投入,加强教育科研成果的转化,努力形成区域教育科研的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13.
国家已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各地也将制定“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由于我国一般以一个区域[指县(市、区)]为一个独立的教育“单元”来规划教育发展,本文拟就区域教育发展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2008年启动,2011年2月正式印发,《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编制前后历时两年多,数易其稿,最终出炉。目前,浙江省成为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颁布后最早颁布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的省(市区)。在十二五开局之际,颁布《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浙江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规划》第一次对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做出了全面、系统的部署,将对浙江省教育改革和发展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围绕着《规划》的出台,以及未来5年浙江省教育信息化的整体布局,本刊记者专访了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施建国主任。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社会、教育的发展,谋求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可以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是教育发展的动力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共永嘉县委、永嘉县人民政府关于教育优先发展的决定》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  相似文献   

16.
无论区域教育改革如何推进,教育公平始终是理论和实践聚焦的热点话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使得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的关系问题被广为关注。本刊刊发一组从区域教育改革的校际均衡、体制均衡、学校文化、校本课程等不同角度探讨教育公平如何在区域内实现的文章,以期能够引发读者对如何理解均衡发展的实质、如何通过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等问题的更为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得到完全落实,这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我国教育,特别是贫困边远农村教育的基本判断,是十二五教育发展需要重点加以解决的问题。 如何推进农村教育均衡发展,使每一个农村学生都能享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是实现教育公平,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迫切需要,也是当前农村教育亟待探索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化及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向更高层次推进,不同地方将面临更多相似的教育政策问题与政策环境,地方政府间的教育政策转移、扩散与学习现象日益普遍。通过地方教育制度政策转移及创新来带动全国教育改革的深化,对有效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积极推进我国教育的地方治理,促进地方教育政策区域扩散,加强教育政策转移过程的研究,是新时期我国地方教育政策转移与政策创新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9.
“十一五”以来,特别是全国、省、市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和《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以来,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黄梅县基本实现了人民教育政府办,教育步入了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初步形成了具有县域特色的教育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0.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改革也是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目前,国内关于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和宝贵经验,但因校情的差异,值得系统借鉴的成果和经验还不是很多。我校根据区域整体要求、学校实际情况和原有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