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正海 《物理教师》2001,22(10):8-9
处理光波干涉问题,中学教材里用“路程差”,竞赛资料中用“光程差”.具体说来,路程差只适用于单一介质中的光波干涉问题,遇到光途经不同介质传播时才采用光程,即将光在介质(折射率为n)中传播的路程r折合为真空中的路程W,再统一用光程差来确定譬如双缝干涉光屏上的明(或暗)条纹位置.笔者通过多年教学发现,即便是竞赛辅导亦可避免用光程差而直接采用时间差来处理光波干涉问题.  相似文献   

2.
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都表明光具有波动性,都是光波叠加的结果.在大多数演示光的波动性的实验中,干涉现象和衍射现象通常是同时出现的.由于历史原因,人们通常将由有限个分立的相干光源发出的光波的叠加称为光的干涉,所产生的图样称为干涉图样,而将由无数多个连续分布的相干光源发出的光波的叠加称为光的衍射,所产生的图样称为衍射图样.  相似文献   

3.
干涉为什么要发生在空气膜上何文明(河北邯郸市邯钢二中,056003)讲完光的干涉在科学技术上的应用后,常有学生提问:为什么光的干涉发生在两块玻璃板间的空气膜上,而没发生在两块玻璃板的上下表面?附图实质上这涉及到光的相干性问题.众所周知,光源发出的光波...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我市在小学自然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索、自主体验,给学生以充足的研究学习空间,下面就《热胀冷缩》(一)一课谈一下我们的做法和体会。 一、在导入新课时,让学生自己捉出问题 一般的自然课教学,在导入新课时,都是由教师提出这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而这节课教学时,教师是这样做的: 1.教师首先让学生观察一幅幻灯片(在炉子上烧一满壶水,水还没开就溢出来了。)让学生观察这种现象,提出问题。 结果学生思维非常活跃,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主动提出了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5.
教学科目高中地理(上册)第二单元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对课本及相关知识的梳理,让学生建立较完整的知识结构。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理念。3.能力目标:(1)使学生获得搜集和处理信息、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2)让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进行研究性学习,并得到研究成果。(3)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学习与创新精神。本课重点、难点分析综合课高考的立意是能力的考查。这就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基础知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所以,在教学时既要注意梳理学生的基础知识,又要注重引…  相似文献   

6.
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是小学自然教学的根本任务。(一)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1.明确观察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确观察的对象是什么,为什么要观察,通过观察掌握什么知识和技能。2.掌握观察方法。即在明确观察要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序地观察。一般是由整体到部分,按照一定的顺序逐一细致观察。3.讨论、归纳观察结论。讨论不仅可以加深对观察现象的认识,还能促进观察的深入。(二)实验能力小学自然中的实验,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让学生学习和继承前人所传下来的知识,并掌握获取知识的技能和培…  相似文献   

7.
高中物理新课程的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探索过程,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的引入强调背景,使教材生动、自然而亲切,让学生感到知识的发展水到渠成.在探索阶段,让学生经历从直观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完成对物理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应用阶段,通过对探究过程的分析,帮助学生掌握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判断方法进行适当的延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陈正毛 《物理教师》2004,25(1):29-29
笔者在上“光的干涉”与“光的衍射”课时,有一个问题困扰我多年:那就是在做光的干涉和衍射演示实验时,我调好实验装置后,只能让学生一个接着一个地来看实验现象,而无法让全班同学同时进行观察实验现象.这的确给教师教学带来一定程度的困难,虽说每生发一把游标卡尺,也能让学生同时观察光的单缝衍射现象,但用游标卡尺却无法让学生观察到双缝干涉现象.笔者通过多次探索,终于找到了一种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充分利用物理实验,结合自学与讨论,教师再加以巧妙点拔,不失为一种培养学生“主人”意识、提高学生素质与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有效方法.现以对高中物理教材必修本第二册“双缝干涉”和“薄膜干涉”两节的教材处理为例,将我的做法介绍如下.在备课时,将两节教材合并,讲课时仍用2课时完成.第1课时:教师首先简要介绍历史上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扬用实验成功观察到光的衍射现象的史实;然后布置学生阅读“双缝干涉”一节的内容,要求了解这节教材的基本内容,再将学生分成4人一组,用双缝…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目的1.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认识机械波及其形成条件;通过分析讨论理解机械波的概念、实质和特点,以及与机械振动的关系,通过比较对机械波进行分类.2.进一步培养、加强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二、教材分析在学生学习了机械振动、简谐运动规律的基础上,接着本节教材从实验现象分析比较得出械械波的概念实质、特点和分类.所以在此安排机械波的教学恰到好处,既有利于本节课的学习又是对前面知识的运用、复习和巩固,而且通过对机械波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理解将要学习的声波、电磁波、光波.三、教学重点机械波的…  相似文献   

11.
一、课程目标 .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多渠道获取知识,分析、处理和利用信息能力;3.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4.转变学生固有的学习方式;5.发掘学生的潜能和促进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光的干涉现象指的是在两列相干光源发出的光相遇的区域内,浆些区域的振动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且振动加强和振动减弱的区域总是相互间隔的现象.观察光的干涉现象的关键是设法获得相干光源.实践表明,一切成功的干涉都是采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把一个光源发出的光分离为两列光波的方法获得相干光源的.托马斯·杨的双缝干涉实验中通过将一束单色光先经单缝再经双缝的方法巧妙的获得了相干光源,从而可以在屏上观察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物理课程标准》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探究实验是在学生不知道问题答案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实验(含收集资料数据、分析思考等)找到答案的一种实验方法。它采用的一般程序是:发现问题一提出假设一设计实验一实验操作一记录分析,得出结论。教师通过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和结论的猜想、对实验装置设计的理解和实验过程的控制、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对实验数据的处理来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树立积极的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14.
光的干涉中两个疑难问题的解释上海市高行中学潘群德两列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动方向相同的光波相遇时,在其相遇区域里某些点处,振动始终加强,在另一些点处,振动始终减弱,从而呈现稳定的明暗相间条纹,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干涉.教学中有人对光波干涉的成立条件和光波...  相似文献   

15.
实验表明,在光的衍射现象中,也形成了明、暗相间的图样,这个图样实际上也是由于衍射后的光波相互迭加和干涉形成的.例如,光在通过单缝时,单缝上的各点都可看作是新的点光源,以这些点光源为中心,再向四周空间传播,从而使光波绕进几何阴影中,形成衍射现象,且这无数个点光源发出的光在空间相遇进行迭加,就形成衍射图样.  相似文献   

16.
<正> 大家知道、光的干涉和衍射都是光波的相干迭加,它们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同一类物理现象。干涉是有限束光参与迭加,衍射是无穷多束光参加迭加。在数学处理上,干涉是有限项求和,衍射是积分运算。在现行许多教材中,对夫琅和费单缝衍射的光强分布公式的推导都传统地采用积分方法。这是一种基本方法。但是,该方法过于繁锁,学生常常因陷于数学推导而影响物理内容的学习。其实,在讲授光的衍射之前一般都讲了多光束干涉,  相似文献   

17.
张飞 《物理教师》2008,29(8):33-33
现行教材中“波的干涉”一节的知识是通过发波水槽实验获得的,而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存在如下问题:(1)该实验现象受环境(光线)限制,效果不佳;(2)该实验只能观察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很难直接观察到介质中某质点(如加强点或减弱点)的振动(如位移变化)情况;(3)波的干涉理论的基础实验——波的叠加(绳波)实验(在常规情况下)几乎不能做成功,而且实验现象转瞬即逝,学生很难观察清楚.  相似文献   

18.
光波干涉实验的种类是很多的,但从原理上分类,一般可分为双光束干涉和多光束干涉。因为实现这些干涉的方法是一致的,就是把一束光人为地分裂成两束或多束光波,然后再次使它们相交,在叠加区域就可以出现光波的干涉现象。各种各样的干涉实验其差别是分裂光束的方法不同和使用的光源特性不同。这样就会使实验的光路和调节方法以及干涉条纹的形状和清晰程度都不一样,再加之在实际应用中的要求不同,这就使得光波干涉实验的内容丰富多彩,特别是激光出现后,干涉实验的内容更为充实。  相似文献   

19.
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作为教师必须用新课程观去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方法转变教学策略而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文章从处理好课堂教学的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充分运用“再创造”教学原理开发教材、设计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充分利用课堂中的意外,让学生从错误中学习化学知识;注重实践,让化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四方面进行的探索实践并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0.
1仪器装置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2仪器特点及用途a.特点。本教具借用价廉物美的镭射指示笔产生的激光束代替一般的光源,产生可见度很大、效果也很好的光的干涉衍射图样,巧妙地利用废油墨筒的整体结构,将装置组为一体。演示操作简单准确,撤换快捷,省时省事。可以在一般光照的教室中,直接把干涉衍射图样投射到墙上,让全教室的学生同时看到明显的光的干涉衍射图样。解决了演示实验难做、效果很差、可见度小、操作麻烦的很多难题。b.用途。①不同间距的双缝干涉,并比较干涉条纹的宽度。②不同缝宽的单缝衍射,并比较衍射条纹的宽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