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届高二《物理》教材讲解自感现象时,都有如图1所示的演示实验(这里我们不妨称之为“断电自感”实验).学生们对开关S断开瞬间灯泡A发出“更亮的闪光”后才熄灭的现象都留有深刻的印象,记忆犹新,这“更亮的一闪”鲜明地表现了电路中线圈L所起的作用,然而不少青年教师在按图1所示的电路自制教具时,往往实验“不成功”,看不到灯泡A猛然一亮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在高中物理教材中,通断电自感现象演示实验,通常使用小灯泡作为显示元件,通过小灯泡的亮暗来粗略地显示电路中电流的变化,给学生一个定性的认识,但无法清楚地认识到电流变化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3.
如果您有家教方面的困难,欢迎和我们联系。电话:0551-2609339地址:合肥市长江中路57号《家教世界》杂志社小悠收也可以在我们的博客上留言:blog.sina.com.cn/jiajiaoshijie  相似文献   

4.
良好的教学设计,是成功课堂的重要保障。教学设计包含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等。文章以“自感”为例,探讨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5.
限于大纲要求和教材篇幅,中学教材对自感现象的介绍比较简略,但那些爱寻根问底的学生常提出一些问题,而有些是似是而非易于混淆的问题,很有必要解释清楚.图11.如图1所示电路,在切断电源时,自感线圈和电阻R仍构成回路,自感线圈中储存的能量通过电阻泄放,这种情况下,自感电动势的初始值(最大值)是否一定大于电源电动势?自感电动势的大小与什么有关?避开高等数学来讨论.设切断电源前,通过线圈的电流为I0,切断电源后,电阻R中电流可以认为立即消失,而线圈中电流由于自感的作用,不会突变,只能从I0开始按指数规律逐…  相似文献   

6.
自感现象是高二物理教学的难点之一。我们不仅通过鲜明的演示实验,帮助学生理解自感现象产生的条件及其实质,还通过自感现象在实际中的应用去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自感现象这一物理概念,懂得它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在讲授“自感现象的实际应用”时,我们根据教材中关于日光灯镇流器的作用这个内容,以“日光灯装置及其原理”作为这堂课的课题,从学生已有的电学知识出发,采取边装置日光灯,边分析原理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  相似文献   

7.
张忠 《中学教学参考》2014,(17):114-114
<正>新课程标准提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倡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而问题的提出是探究性学习的开始,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是从"苹果为什么会落地"开始的,佛莱明发现青霉素是从"为什么霉菌菌落周围不长细菌"开始的,有了问题才会引发思考,有了思考,才会有获得独特思路的可能。我认为"问题"可以由教师设计,也可以由学生自己设计。学生通过对教师设计的问题或自己设计的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并进行一些探  相似文献   

8.
梁桂娥 《中学理科》2007,(10):51-52
探讨科学的教学方法教授自感与互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掌握知识、培养技能和开拓创新,形成师生互动、充满生机的课堂氛围,是教师孜孜以求的教学境界.  相似文献   

9.
自感是一种特殊的又是普遍存在的电磁感应现象,它是高中物理“电磁感应”一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中的难点,本文就突破难点的方法作一探讨.一、教学难点分析教学实践表明,本节的教学难点是学生无法理解自感电动势与通过线圈的电流的相互制约关系.具体有三方面原因.1.自感现  相似文献   

10.
11.
我常在课外活动等空余时间,约几名学生散步,并尝试着利用散步进行教学活动,解决了许多课堂上不易解决的问题。同事们戏称为“散步教学”,我也姑妄言之。现把此法公之于众,就教于大家。组织散步教学,首先做好准备工作。其一,挑选学生。每次不超过五名学生,过多不易把握,这样一组组轮换;每组学生知识水平要大致平衡,有利于教师控制教学深度;尽量把爱好不同的学生编为一组,有重理者,有爱文者,容易活跃气氛。其二,教师事先要确定专题,设计程序。专题要难易适中,与授课  相似文献   

12.
为了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职业院师资队伍建设不仅要有数量的保证,更要有质量上的保障。目前,在高职院校中普遍采用的"五环教学模式"是一种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引领下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熟悉并掌握该模式教学,不仅有利于青年教师业务能力、自身素质的培养,也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在自然教学中,教师不把新知识直接告诉学生,而组织学生从观察中自己获得知识,或者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以便独自获得新知识,上述现象都可看做是学生的发现。 发现教学的三个层面 第一层面是教师在叙述、演示教学中,用语言和直  相似文献   

14.
听说读写能力是一个人的最基本的语文素养。说是说话,一个人的说话水平,直接影响着人际交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进一步强调:“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重要素养,口语交际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相互传递信息,分享信息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的基本手段。”口头交际能力的基础是讲话能力。  相似文献   

15.
自感现象演示教具是用于“通电自感现象”和“断电自感现象”演示实验的。这个实验历来都有很多自制教具,原因是要寻找一种效果好的方案不太容易。  相似文献   

16.
一次,教师出了《记一件有意义的事》这个作文题目,明明要求写一件事,有些学生却写了两三件事。又有一次,作文题目是《学英雄一例》,有些学生混淆了写作对象,不去写自己学英雄见行动的一件事例,而去写英雄人物本身。这种文不对题的毛病,是教师在教学中忽视课题教学的结果。 “课题”是课文的眼睛。有许多课题往往是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概括出来的,人们一看到题目,就对全文有了一个概貌的认识。例如五年级语文《战天斗地的关山人》这一课题,就明白地告诉读者,本文是写关山的贫下中农怎样遵照毛主席关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教导,与天斗,与地斗,改变关山贫困落后的面貌。从四年级语文《人民子弟兵爱人民》的课题中,就能使读者知道:课文是写中国人民解放军热爱人民的动人事迹。  相似文献   

17.
自感现象是高中物理中一个学习的难点,掌握以下几点,就可以化难为易。 一、“自感现象”是一种特殊的电磁感应现象 一般的电磁感应现象是由于通过闭合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而产生的。当穿过闭合线圈的磁通量没有发生变化时,线圈中无电流存在。但在能产生自感现象的电路里,当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没有发生变化时,线圈中也可能有电流存在,电流主要是由外界电源供给的。它可能是直流电源,也可能是交流电源,如高中  相似文献   

18.
<正>【教学目标】(1)知道互感现象,了解互感的应用与防止;(2)知道自感现象,理解它产生的机理和起到的作用;(3)知道自感电动势大小的决定因素,知道自感系数的决定因素;(4)了解自感现象的应用与防止.【教学重点】自感现象产生的原因及特点.【教学难点】运用自感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实验:让MP4中的音乐从音箱中播放出来.问:声音为什么会从音箱中播放出来呢?学生猜想、讨  相似文献   

19.
本刊2011年第9期刊登了《为何在"通电自感"实验中观察不到"断电自感"现象》一文.指出在使用"J2446自感现象演示器"左侧的器材做通电自感实验时,延时效果比较明显,但用它做断电自感实验时,却观察不到灯泡闪亮的现象,使得断电自感现象只能独立地使用示教板右侧的器材来演示.  相似文献   

20.
在“互感和自感”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们在做通电自感和断电自感的演示实验时,使用的教学示教板上两套实验器材并排固定于同一示教板的左右两边(如图1所示),左边的一套演示通电自感现象,右边的一套演示断电自感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