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元263年,司马昭灭蜀汉,李密成了亡国之臣,仕途已失的他,便在家供养祖母刘氏。而公元265年,晋武帝司马炎先任命李密为“郎中”,后又任命他为“太子洗马”。晋武帝之所以邀请李密任官的主  相似文献   

2.
李密《陈情表》“情”“理”相生 ,情真意切 ,结构严密 ,语言洗练 ,至今仍有很强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3.
4.
储晓军 《学语文》2003,(3):15-15
晋武帝即位后,大力网罗蜀吴旧臣,一是以怀柔的政治策略,培植前朝旧臣对新王朝的情感;二是以诱以官禄的人才策略,切断前朝旧臣对旧王朝的眷念。然而,一旦受招者不受王命,就可能被视为或腹诽  相似文献   

5.
“表”这种中国古代文体,又称“奏表”、“表文”,是臣属给君王的上书。古代给君王上书的称谓有多种,大多与上书内容有关,常见的有“奏”、“议”、“表”、“章”等。刘勰在《文心雕龙·章表》中对章和表两种文体进行了区分,他说:“章以造阙,风矩应明;表以致禁,骨采宜耀”,可知章这类文体,公文性强,不应有更多情采,而表带有倾诉衷情的性质,有表现其情质文采的余地。  相似文献   

6.
自古以来,圣命难违,凡有违者,轻则贬官削秩,重则杀身乃至株连宗族。尤其是当这个国君比较多疑、冷酷时,批龙颜、逆圣听就更需要非凡的勇气和超人的智慧。历史上敢于这样做的人很少,李密就是其中的一位。  相似文献   

7.
李宗利 《学语文》2010,(3):16-17
情感,本是人的心理活动,也属人的隐秘,作为古文化人.对情感表述以含誉、委婉为美。而李密为何要把自己的情感世界展示出来,其目的何在?  相似文献   

8.
《陈情表》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结构思路的缜密、严谨和语言表达的委婉、畅达。   2.体会文章深挚朴实的感情色彩,理解“忠”“孝”的含义。   3.背诵全文。 教学重难点   1.在吟诵中解读作者的“情”字,体会本文悲恻动人的原因。   2.把握本文陈述的层次及语言特色,体会情之深,理之透。   3.在较短时间内把握文意且背诵全文;对“忠”“孝”的理解。 教学设想   教材、教法分析   本文的主旨,是向皇帝申诉自己同祖母刘氏相依为命的境况,申诉暂时不能应召为官的苦衷。因而申诉什么、如何申诉就成了文章的重点。本文出于情字,…  相似文献   

9.
<正>清人余诚在《重订古文释义新编》中评价李密的《陈情表》:"层次说来,无一语不委婉动人。固是至情至性之文,而通体局势浑成,步骤安雅,更极尽结构之妙。读者须细玩其词旨,及其转落承接,方不辜负作者苦心,而得此文之益。"《陈情表》中李密抓住晋武帝的心理,着力描写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苦情、被征召后左右为难、忠孝难以兼顾的狼狈处境,动之以情,晓之以  相似文献   

10.
<正>李密的《陈情表》幸运地被南朝梁萧统编入《文选》,一篇佳作得以保全,而作者李密也以《陈情表》名传千古。这样的结局对李密来说,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当初李密写《陈情表》是迫不得已,他正处于忠孝两难、进退狼狈之境。李密向谁陈情呢?向晋武帝司马炎请求"辞不就职"。他"少仕伪朝(蜀国)",新朝——西晋建国后,地方官员"察臣孝廉""举臣秀才"、中央政府先以"郎中"后以"太子洗马"征召,李密都"辞不赴命"。不难  相似文献   

11.
我又一次读罢李密的《陈情表》,又一次掩卷唏嘘,黯然神伤。眼前似乎出现了一幅凄苦的图景:青灯照壁,冷雨敲窗,“夙婴疾病”的李老太偃卧竹榻,以孝闻世的李密手捧冒着热气的汤药,高举齐眉,半跪于床前。画外传来了“郡县逼迫”的吆喝声,“州司临门”的马蹄声……“当当——”远处传来九下沉缓的钟声,我蓦地惊觉过来。正是晚自习攻书最酣时,四周静极了,没有人声,没有虫鸣,日光灯亮得刺眼。我怔怔地坐着,用整个身心在捕捉一个声音。哦,是了,那是父亲的声音,那样清晰,那样逼近。  相似文献   

12.
诸葛亮的《出师表》以“忠”著称,而李密的《陈情表》则以“孝”感人.少年时,阅读此文,略懂文意;青年时,阅读此文,为之动容;快到中年,重读此文,不能自己,泪流满面.  相似文献   

13.
公元236年,晋武帝灭蜀后,为了笼络人心,起用原蜀国官僚,李密便是其中之一。先是地方官太守、剌史的两次征召,李密都没有接受。后来朝廷又两次征召,他仍然推辞不去。由于诏书急切严厉,责备他逃避应聘,郡县官员逼迫,州官也上门催促,急如星火。  相似文献   

14.
《陈情表》是古典作品中的名篇之一。这篇作品曾选入《古文观止》等著名文集,并得到很高的评价。这篇文章入选高中语文必修课程的好处,就在于内容具体,主题鲜明,语言简练,感情真挚,能激发每一位学生的情感共鸣。作者在文章中叙述了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家中的贫苦情况和祖母对自己的辛勤抚养,叙述了屡次拒绝晋朝官吏、皇帝征召的经过,说明了自己拒绝征召的原因,表达了自己对晋朝皇帝的感激之情和终养祖母  相似文献   

15.
16.
人们常说忠则《出师》,孝则《陈情》。被誉为千古美文的《陈情表》,是李密因祖母年老多病,须由自己侍奉,暂不能应征做官,而向晋武帝陈述衷情的表。在忠孝不能两全的情况下,欲先尽孝而后尽忠是这篇表的主旨。作者处处围绕这个主旨摆事实,  相似文献   

17.
一、示人以弱,化解“逼”势古人云“:伴君如伴虎。”与君王相交,事关性命,不可不慎!孔明《出师表》,乃以“相父”身份,言辞恳切,发自肺腑,后主自然可以接受。而《陈情表》则不然,李密乃“亡国贱俘”,手无寸功,且朝中又无人替之进言,作为前蜀旧臣的他还要在道德与现实的夹缝中谋  相似文献   

18.
《陈情表》(新编高三册 )是李密向皇帝陈述情事的一道奏表。时值西晋初年 ,蜀汉已灭 ,东吴尚存。晋武帝司马炎为了笼络人心 ,以示“怀柔” ,大力征召西蜀名贤入朝为官 ,李密就是其中之一。然而多次征召 ,他均以祖母病老、奉养无人而辞不赴命。联系当时险恶的政治气候及李密作为蜀汉旧臣、“亡国贱俘”的特殊身份 ,这种“不识抬举”的不合作态度不能不令人为之捏把汗。果然 ,随之而来的是“诏书切峻 ,责臣逋慢。郡县逼迫 ,催臣上道 ;州司临门 ,急于星火” ,晋武帝的恼怒之状可想而知。在进退两难的情况下 ,李密不得已 ,第三次上表历述情事 ,…  相似文献   

19.
<正>面对晋武帝的征召,李密能说"不",这本身就不简单。从君臣关系上来看,在封建时代,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具有生杀予夺的大权,能对皇帝说"不"是要冒着很大风险的,更何况是一个"少仕伪朝"的旧臣;从征召本身来看,皇帝让你出来做官,这对读书人来说应该是求之不得的事。为什么要拒绝呢?说"不"既冒风险,又不合常理。李密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尽忠,还是尽孝,这是摆在李密  相似文献   

20.
兵临城下,郑国危若累卵。烛之武临危受命,深入虎穴,仅凭一人之力,三寸不烂之舌对秦伯展开了一场攻心战,最终旗开得胜,扭转乾坤。纵观全文,寥寥百余字折射出的不仅是烛之武过人的胆识,更是他那高超的说辩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