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0年12月6日《工人日报》上撰文说,最近杭州三名小学生给教科书编辑提出两个疑问:一个是语文《称象》的插图中,尽管是同一水平面,曹操看起来却比大象还高;另一个说“燕子从寒冷的北方回到温暖的南方”,孩子们查找资料后认定,候鸟燕子一年三季呆在北方,仅有冬季到南方过冬。因此把“回到”改为“飞到”更妥帖。这种不惟书、不惟上的劲头令人耳目一新,孩子们的质疑给所有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上了意义深刻的一课。  相似文献   

2.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由历史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中学历史教师不能拘泥于教材、教参,而要创设一定的环境,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放手让学生去质疑,使历史课堂教学始终处于动态发展中,以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教材是经过精练、浓缩的结晶,内涵很丰富,但在某些地方也存在局限性。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质疑教材。通过实验、讨论等方式。探究教材中隐含的内容。加深学生对有关知识的正确理解。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的认知结构。同时可以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教育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前,中学历史教学依然较为普遍地沿袭着“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这一传统教学模式,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里,给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与能力发展带来了障碍,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对此,笔认为,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加强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是改变这一局面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我国教育改革又一次质的飞跃.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言,我认为,强化学生的质疑精神是培养学生创新的起点,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敢于提问,要破除学生怕提问、怕师生嘲笑的心理疑虑,让学生大胆地提问,毫无顾忌地提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争议处""自相矛盾处""课文题目处"等方面质疑,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相似文献   

7.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自我发现、自我研究、自我探索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进而有所创新。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  相似文献   

8.
徐展如 《教书育人》2014,(10):49-49
传统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大都采用的是“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极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养成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历史教学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其教学活动也是为了激发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体系建构,这成为广大中学历史教师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存在和发展的灵魂,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在历史教学中,通过讲述人类创新的历史,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讲述历史人物的创新事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需要符合时代的需要,符合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10.
教育最重要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和科学素养、这里讲的科学素养其中有一点就是具有不盲从的质疑精神.质疑精神即是洞察力,是发现问题、抓住问题的能力,它实际上是一种创造力.  相似文献   

11.
当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在历史教学中,我们要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2.
质疑精神,就是不轻信,不盲从,遇事多动脑筋,想一想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真有道理。科学的质疑精神,是培育创新人才所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数学质疑式教学是一种以质疑为特征的互动创新式的教学,其实施过程主要以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和学生提出疑问为主线,让学生尝试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品味解决问题后的乐趣,在“质疑——释疑”的过程中深刻体会数学知识的本质及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数学质疑式教学不但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3.
1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不少学校和教师逐步认识到,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质疑精神、质疑能力,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关键。所以,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摆在学校和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5.
16.
育人是学科教学的最终目的。中学历史课程帮助和促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习得了解、解释与评价历史的基本方法,汲取历史经验,增强民族精神,开拓国际视野,陶冶道德情操,成为有历史意识和社会责任的公民。上海市风光宇历史名师培养基地立足课堂教学,从创新精神培育、整合学生的课堂提问、教学环节的一致·陛、影视史料的使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学科育人的实践探索,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赵吉波 《时代教育》2006,(12):106-106
创新意识是个人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表现出来的创造的意向、愿望和动机。创新意识是人们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起点。  相似文献   

18.
19.
殷勤 《学科教育》2001,(12):24-27
本结合历史刘教学实际,论述了双向质疑方法的具体运用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本主要论述了在历史教学中,把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前提,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期望和鼓励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