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确引导大学生报考国家公务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已建立11年。由于实行“逢进必考”和主要面向应届大学生招考,采取的是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纳新机制,加之公务员职业相对稳定、社会地位高、工资福利有保障、学习培训机会多、发展空间大,在近年来就业的巨大压力下,报考国家公务员成为众多大学生求职就业的首要选择,出现了报考热。2005年中央、国家机关所属机构103个部门计划招考8400余名公务员,网络报名竟高达54万多人,审核合格31万多人,合格人数与拟录用人数之比为37.3:1,远远超过上年22:1的比例;各省、市、区也出现了大学生报考地方公务员的火爆场面。实践证…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公务员在工作稳定方面的优势开始显现, 其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良好的福利待遇和充分的职务保障,吸引了大批的高校毕业生报考。据国家人事部统计的有关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共有365000万多人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97个部门从中招录10282 入,而报名人数接近100万人,仅50多万人通过资格审查,报考与计划录用比例为48.6:1,  相似文献   

3.
一、公务员报考热潮袭来“学而优则仕”是中国几千年来留下的传统,也曾造成过官本位、仕途崇拜与追逐权力的局面。时代发展到今天,大学毕业生们经过“出国热”、“考研热”和“外企热”之后,尘埃落定,人们又回归争先报考公务员,形成了新一轮热潮。2003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招考报名人数为121165人,比上一年增长95%;2004年招考报名人数达到了360240人,增长了197%;2005年中央、国家机关招考报名人数为541552人、通过资格审查的合格人数达到310645人,均创历史新高,职位供求比例高达1:37.3;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共有97个部门8662个…  相似文献   

4.
数字     
《教育》2006,(15)
100万人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及其系统共有97个部门的10282个职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而全国报考公务员人数已经接近100万人,平均到每个招聘职位上的考试费用在2.6万元左右。民革中央招聘3名公务员,却有2800人报名,报考比例达到933:1。  相似文献   

5.
根据宪法制定的《公务员法》已于今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公务员法》将使公务员的地位、待遇、管理、招聘更加规范,但是招聘门槛有所提高.主要表现在招收应届毕业生人数的减少.强调公务员要有实践经验,以及对外语考试更高的要求等等尽管如此,在当前求职难的情况下.公务员还是成为高校毕业生以及在职人士的重要选择据统计.2005年公务员报考通过资格审查的合格人数与计划录用人数的比例平均约为37:1,今年总的招录比例达到了47:1.报考人数创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6.
200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已经落下帷幕。据统计,本次招考涉及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的89个部门共计12724个职位,共有111多万人次通过网络提交了报名申请,有74万多人通过资格审查,最终确认人数53万多人,报考与录取的比例约为42:1。其中,最热门职位供需比已突破3000:1。  相似文献   

7.
以往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的壮观情形,如今又出现在公务员考试中。2005年中央、国家机关招考公务员工作的权威数据显示,共有54万余人通过网络提交了报名材料,有31万余人通过资格审查。合格人数与计划录用人数的比例平均为37.3:1,再创历史新高。 公务员"吃香"在当下中国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方面是就业难,甭说下岗人员再就业难(上了年纪就更难),即使是大学毕业生都无法全部安置,以致有人将毕业与失业联系在-块;就业难,创业更难。市场发育不完全、经营风险大、信贷融资难、管理部门多、商业诚信度低……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职位稳定、待遇不低、福利有保障的公务员职业自然成为众人眼中的"香饽饽"。 与往年相比,本次招考-个最明显的亮点是,特困考生可以减免考务费用。对经济上处于弱势群体的人性化关爱,无疑是公务员招考的一大进步。但同时,在纵观招考的种种限制性的乃至歧视性的条件后,笔者疑惑顿生:还有多少歧视需要消除?  相似文献   

8.
1.现象:37:1与2.5%."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原是用来形容高考的.随着大学扩招,高考竞争激烈程度有所减弱,近年来另一场"拼杀"更为激烈:这就是公务员考试.报考公务员人数连年递增,2004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报名最火爆,应届大学毕业生是报考主力军.人事部资料显示:今年中央和国家机关提供8400余个职位,而报名并符合资格的考生就达31万人,平均供需比为37:1,其中26个部门的供需比将超过100比1.  相似文献   

9.
东生 《职业技术》2005,(12):32-33
今年的中央、国家机关以及中央国家行政机关派驻机构、垂直管理系统所属机构103个部门,将通过考试统一录用8400余名公务员.据有关人士介绍,此次提交报名材料人次与资格审查合格人数都超过了去年同期,合格人数与计划录用人数的比例平均为50比1,其中民革中央已经达到了2000多比1.同时,此次社会在职人员报考比例也显著增加.这表明,越来越多的人把公务员作为理想职业,对于学生群体来说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0.
资讯     
正山东德州公务员考试首次允许技工学校毕业生报考在今年山东省德州市发布的招考简章中,德州市近四成招考计划向技工学校毕业生敞开"大门",5月29日,德州市公务员招录报名第一天,已有符合条件的技工院校高级班毕业生报考乡镇机关职位。为探索开展从优秀工人中考录基层公务员工作,今年山东省首次允许具有山东常住户口的全省68所高级技工学校和技师学院高级班的毕业生报考乡镇机关公务员。"此次招考新政策,是按照省人社厅的统一部署安排的,旨在大力发展职业技能  相似文献   

11.
公务员考试涉及学历歧视,前几年已经有人提及,可是对高职毕业生的歧视对待,却少人问津。虽然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幅增加了对高职生的招考名额,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许多专业技术要求不高的公务员,如行政执法类职位,仍然拒绝高职毕业生报考。招考这类职位,限定研究生和本科生,而排除以操作能力、技能训练见长的高职毕业生,是一种过分的、随意的、没有理由的要求,涉嫌学历歧视。  相似文献   

12.
《职业技术》2005,(6):13-13
广西要求相关部门严格执行国家和自治区的有关规定,拟定招考对象范围和资格条件,不得搞内部招考、系统招考,更不得不经考试违规进人。招考全日制普通高校2005年应届及历届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生(含本科)的应面向全国。对高校应届毕业生与符合报考规定的社会在职人员应当一视同仁,不得提出限制性条件。没有特殊政策规定的,不得提出身高、性别等限制性条件。  相似文献   

13.
潮汛来袭     
正2018年的北京市公务员考试与去年相比招考人数减少750人,招考职位减少41个,考试政策也有一些调整,京外院校应届毕业生报考条件为来自"双一流"高校。小编感言啥也别说了,眼泪哗哗的,以后的世界恐怕已经不适合我等学渣生存了,走,面壁去,悔过自己曾荒废的学习生涯。  相似文献   

14.
《职业技术》2005,(5):15-15
近日,云南省政府就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专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要求云南省各级党政机关录用公务员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新增专业技术人员,应主要面向高校毕业生公开招考或招聘,择优录用;进一步完善并严格执行就业准人制度,对新增加的就业岗位,要优先录用符合相应资格条件的高校毕业生;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充实到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基层单位,从事教育、卫生、公安、农技、扶贫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  相似文献   

15.
2007年公务员招考在即,你是否了解公务员?你是否适合做公务员?哪个地区、什么职位的公务员适合你的报考?公务员招考有什么特点?如何根据个人兴趣、爱好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好个人发展方向,在公务员报考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约请有关专家从公务员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公务员考试内容与形式的发展,中央和地方公务员招考的各方差异,报考应结合个人特点并充分考虑竞争条件等方面给以高屋建瓴的指导,我们还采集不同地区不同职位不同年龄不同经历的个案,他们的考试经历和职场故事将使你了解公务员的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6.
《河北自学考试》2004,(12):28-28
人事部日前公布了2005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招考条件。2005年,中央、国家机关以及中央国家行政机关派驻机构、垂直管理系统所属机构共103个部门将通过考试选拔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的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约8400人。招考对象为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定向培养、委托培养生除外)和符合职位要求的社会在职人员。具体条件如下:  相似文献   

17.
数字     
正16省公务员报考人数下滑2014年各省公务员考试大幕拉开。已发布招录公告的23个省区市中,16省份报名人数集体下降,其中15个出现招录、报名人数"双降"局面。如浙江省去年报名者高达36万人,今年则剧减了37%。3945元2014毕业生平均月薪近日,智联招聘发布了2014年应届毕业生就业调研报告,2014届毕业生的期望月薪平均值为4 357元,而实际月薪约为3 945元,今年有更多的应届毕业生选择理性地"逃离"北上广,而超过半数的人选择到省会城市工作,相较而言在华东地区工作的毕业生们收入较高与他们的期望值落差也比较小。对这批毕业生来说,最不愿意从事的岗位前三位,分别为客服、销售和生产加  相似文献   

18.
十月,秋高气爽的季节,但对于处在大四或研三的学生而言,十月意味着多重的人生选择。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名、公务员考试报名、保研名额的定夺……都将在这个十月拉开帷幕。毕业的人越来越多了,于是考研的人也越来越多,每年一月份的那场考试,犹如黑色七月的重复,甚至竞争更为酷烈。虽然考研的人多了,毕业生分流了一些出去,但工作依然是越来越难找,于是考公务员成了新晋的追逐热点。四五年前,“公务员”还是一个新名词。有些人是抱着好奇的心理去尝试考试的,而如今,随着招考信息和过程越来越透明化,对公务员的理解也日渐深入人心。冲着它稳定的职位、稳定的收入和稳定的保障,人们报考的热情也与日俱增。于是,“冲公”的路上有了各种各样的故事,有了酸甜苦辣百味俱全。在很多人的脑海中,考上公务员就是吃上国家饭,一杯清茶一张报纸一份悠闲,但事实上是这样吗?本期,还将向你讲述公务员岗位上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李永新 《大学生》2013,(Z1):58-59
正国考确实降温从目前数据情况来看,2010年无疑是国考热度的顶峰,按照报名总人数与招录人数之比计算,平均竞争比为93:1,因此一度有公务员考试"百里挑一"的说法。但在过去几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与实际考试人数相差很多,每年都有约1/3的报名考生弃考。以2012国考为例,报名总人数为141.5万人,而实际考试人数仅为96万人,弃考人数接近50万,实际平均竞争比约为53:1。2013国考报名于2012年10月24日18时截止,根据中公教育统计的数据,报名人数1,369,705,竞争比在66:1,无人报考职位146  相似文献   

20.
古今话国考     
2011年全国公务员考试报名总人数103万,浩浩荡荡的百万考碗大军争夺1.6万个铁碗,最抢手的职位竞争比高达4961:1。2003年,报考人数还仅有8.7万,7年的时间里,中国公务员考试的报名人数就增长了16倍。以上数字不禁令大家感叹其激烈程度,殊不知,中国古代的公务员考试有过之而无不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