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8 毫秒
1.
一天,驼(tuó)鹿(lù)和自己的妻子在森林中的草地上商量事情。这时,兔子从旁边跑过看到了它们,就悄悄地走近藏到小树后面,偷听了起来。“你看,”驼鹿说,“我只有两对犄(jī)角想要分给动物们,可是动物这么多,应该怎么分哪?”免子听了想:“我要是能得到一对犄角该多好啊,我就照别人不差什么了。”“你看,这一对犄角分给谁呀?”驼鹿问妻子。“分给大茸(róng)鹿吧,它会保护小鹿的。”妻子回答。“好吧!那这一对大的分给谁呀?”驼鹿妻子正要回答,兔子忍不住了,它从树后跳出来大喊:“这一对给我,分给我们兔子!”“你怎么了?我的小兄弟,”驼鹿吃…  相似文献   

2.
驼鹿的花纹     
若风尘 《良师》2010,(2):11-11
在遥远寒冷的西伯利亚针叶阔叶混交林中,生活着一种奇特的驼鹿,它们的外形与普通驼鹿并无二致,但其腹部布满了不规则的花纹,异常美丽。因此,动物学家把它们命名为花腹驼鹿。因为它们在丛林和寒冷中生存能力特别强,当地人管它们叫“西伯利亚丛林勇士”。在这里,花腹驼鹿受到人们的保护,不捕杀花腹驼鹿的戒律更是在猎户中代代流传。  相似文献   

3.
在遥远寒冷的西伯利亚针叶阔叶混交林中,生活着一种奇特的驼鹿,它们的外形与普通驼鹿并无二致,但其腹部布满了不规则的花纹,异常美丽。因此,动物学家把它们命名为花腹驼鹿。因为它们在丛林和寒冷中生存能力特别强,当地人管它们叫“西伯利亚丛林勇士”。在这里,花腹驼鹿受到人们的保护。不捕杀花腹驼鹿的戒律更是在猎户中代代流传。  相似文献   

4.
傍晚,草地突然紧张起来。一只狐狸正在追赶一只小松鼠,恨不得一口吞掉她。小松鼠没命地跑哇跑哇,猛然,她抬起头,见眼前有一棵松树!小松鼠吱溜一下,蹿到了树顶上。狐狸跑到树下,因为不会爬树,只好围着树干着急。一只驼鹿路过这里。狐狸心想:“驼鹿不是有一对坚硬的巨角吗?对!请他帮忙。”于是,他骗驼鹿说:“鹿大哥,树上有朵大香菇,快刨树根吧!”驼鹿想吃香菇,就“砰砰”地用巨角刨着树根,想把松树挖倒。可是忙了半天,松树不摇也不动。  相似文献   

5.
七色镜     
《小学生导读》2012,(4):2-F0002
一般生活在北极地区的森林里,有红、灰、白、黑几种颜色。喜欢吃驼鹿、鱼类等,也进攻人类和其他的动物。由于环境破坏,它们现在面临濒危的境地。  相似文献   

6.
若风尘 《课外阅读》2010,(12):56-56
在遥远寒冷的西伯利亚针叶阔叶混交林中,生活着一种奇特的驼鹿,它们的外形与普通驼鹿并无二致,但其腹部布满了不规则的花纹,异常美丽。因此,动物学家把它们命名为花腹驼鹿。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读写》2010,(7):140-141
在非洲这片充满无穷魅力的地方,每年五六月间,将会出现一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场面——生活在这里的数以百万计的角马、斑马、驼鹿、非洲象等食草动物和它们的天敌狮子、豹、狼等,会成群结队地向肯尼亚方向大规模地迁徙。食草动物在前,食肉动物紧随其后,这支浩浩荡荡的动物大军有时长达十余公里。据说在最高峰时,角马群的数量多达一百四十万头。  相似文献   

8.
康德确立人类的先验自由后,进一步论证了人类自由发展历程:由进入社会状态前的野蛮状态下的野性自由发展到法治状态的法治自由,同时人类的理性得到充分发展,最终进入伦理社会即“上帝之国”。从而实现了人类真正的自由即伦理自由。在法治状态下作为政治目的的国家终将消失,其实质转变为“自由人的联体合体”。由于受到时代的局限性,康德追求的“自由人的联合体”的社会理想只是一个美妙的乌托邦。  相似文献   

9.
小月 《英语沙龙》2007,(5):50-51
大约到1633年时,定居在北美洲大西洋海岸中部的说英语的人已经目睹过该洲最令人生畏的动物之一。在考虑管它叫什么时,他们想起了buffalo。这是个16世纪的外来词,可能来自葡萄牙语,指远东一种奇异的牛(这个词最终可追溯到希腊文中一个相似的词)。因而在1635年伦敦出版的关于马里兰的描述中,我们可以读到:“在这个地区的北部有野牛、驼鹿、狮子、熊、狼和鹿,而且是大量的。”  相似文献   

10.
动物交易网     
乔皮奇想买一辆二手车,就到网上搜索“交易网”。很快,搜索引擎里列出了一大串结果,有“自由交易网”、“二手交易网”、“诚信交易网”……其中一个名词引起了乔皮奇的注意———“动物交易网”。“咦?”乔皮奇心想,“该不是走私动物的吧?”保护动物比买自行车重要,乔皮奇立即  相似文献   

11.
<正>【教材分析】“这样想象真有趣”是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习作内容,以“想象编童话”为主题。教材第一部分给学生提供了写作的素材,用几种动物的特征变化或反转为背景,想象出它们奇特的经历。四幅插图形象地把四种动物变化后的模样和活动场景表现出来,为学生自由想象提供了一个平台。通过图画引导学生想象动物特征变化后,它们的生活会有什么变化,又会发生哪些奇异的事情,提示把动物变化后的经历写出来,突出“奇异”的特点。教材第二部分明确了写作的范围,选择一种动物作为主角。提醒学生不要出现“一篇习作,多个主角”的倾向。  相似文献   

12.
狼的自由     
“只要让我成为森林之王,你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能享受到最大限度的自由……”狼对其它动物发表着竞选宣言。于是,渴望自由的动物们便推选狼做了森林之王。某天,牛来到河边想喝点水。狼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满脸笑容地说:“啊,朋友,你好。你现在想干什么呢?”牛说:“喝水。怎么这里的水不能喝吗?”狼说:“当然可以喝,你想喝多少就喝多少,这是你的自由。不过,我是森林之王,这水自然就属于我的,我当然也就有收费的自由了。”牛瞪大眼睛:“收费的自由?那么,请问,这费用是怎么个收法呢?”狼说:“啊,朋友,为了使你的自由和我的自由都得到保障,你看…  相似文献   

13.
一、超越自我在教学中,我给学生授予“特权”,允许他们超越教师,允许他们自由提问,自主探究新知识,自由表达见解,允许他们自选学习方式,允许他们自行设计作业,自我完善知识。例如,在学习English names时,学生提出英语语言国家的人不再用Peter一词给人命名,因其有“终止”“消失  相似文献   

14.
一头美丽的驼鹿站在乡村公路旁.一辆卡车从它身边驶过,从车窗里伸出一支黑黝黝的猎枪……   说时迟,那时快,两名警察从树丛后冲出来:"把枪放下!我们是森林警察!"偷猎者只得乖乖地上了警车,而那头驼鹿仍旧平静地站在那儿,原来这是一头电动的假驼鹿.   ……  相似文献   

15.
在人们对于达沃斯辩论的广泛兴趣中,卡西尔思想并没有获得充分的关注。在这场辩论中,卡西尔和海德格尔不仅代表着对于康德哲学和形而上学问题的不同理解,其观点差异也显示出对人类自由问题的不同回答。海德格尔主要以康德第一批判来讨论人的有限性,把哲学的任务视为恢复人的自由和解放。卡西尔并没有停留在第一批判,而强调理性在第二、三批判中的伦理、审美活动中的积极作用,并且发展了康德“哥白尼革命”的方法论意义,把客观性问题和符号形式联系起来。在哲学人类学问题上,卡西尔继承了康德的先验方法,想要通过批判性的符号形式思想来克服“生命”与“精神”、“质料”与“形式”、“自然”与“自由”之间的种种对立。通过用符号的动物取代理性的动物,卡西尔指出人生活在符号世界之中,自由就不再只是康德意义上的理性的自律,而是一种对文化世界的开放、“生命”与“精神”之间的辩证运动。  相似文献   

16.
教育自由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不同时期的教育家对教育自由的理解有所不同,但普遍认为教育应该自由并且要促进学生自由发展。同时,万事万物都应该坚持适度原则,因此教师更应该把握教育自由的“程度”,从而促使自由在教学中处于一个合理的范畴,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自由过度”和“自由欠缺”两种教育自由“失度”现象。为缓解这些“失度”现象,教师首先应该形成正确的主体教育观念,其次在学生教育管理中关爱与威严要并存,再次在自由精神教育中要关注“人”的发展,最后要利用班级规范制度给予教师权力和学生权利的保护和约束。  相似文献   

17.
论教师职业的内在价值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职业是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而出现的。所谓职业就是“个性的发挥 ,任务的实现和维持生活的连续性的人类活动”。1由于我们所处的是一个“职业社会”,因此 ,职业与人们的生活乃至人生就有了不可分割的联系。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分析了“具有自然力、生命力 ,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2的人的三种不同水平的存在 :生存、享受、发展。他们指出 ,人之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就在于人超越了动物性单纯生存状态的自由自觉的活动 ,它将人从动物中提升了出来。在人们现实的职业生活中 ,生存、享受、发展这三种状态更表现了人们对生活世界把握程度以及对自我…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许多作家热衷于写“动物小说”,文坛上甚至出现了“动物小说”热潮。像贾平凹的《怀念狼》、姜戎的《狼图腾》、杨志军的《藏獒》,这些都是名噪一时的长篇“动物小说”。至于写动物的中短篇小说那就更多了。不过现在人们一般不把它们叫做“动物小说”,而是换了一个新的说法,叫“生态小说”。好在这并非换汤不换药,因为和“动物小说”相比,“生态小说”中确实出现了某些新的精神质素。  相似文献   

19.
动物的计谋     
钟正和 《初中生》2008,(11):61-61
动物也会用计谋。不信,你看看下面这些事例,一定会让你大开眼界。狼群分工猎驯鹿每当狼群追捕驯鹿或驼鹿时,它们都会有组织地自动分成两组:第一组迅速向前冲去,隐蔽在灌木丛中,以切断猎物的行进路线;另一组则将猎物赶进第一组的伏击圈。  相似文献   

20.
火车脱轨记     
自然界中到处充满着“约束”。地球有地球的“约束”,月亮有月亮的“约束”,大海有大海的“约束”,植物有植物的“约束”,动物有动物的“约束”,人体有人体的“约束”……生活呢,同样充满着“约束”。问题是,你如何看待这种“约束”;在这种“约束”下,你如何做好自己该做的事。“约束”的反义词是“自由”,“约束”的含义是“秩序”,且“秩序是自由的第一条件”。———题记又是阳光明媚、草长莺飞的一天。火车拉上40多节车厢的货物,一切安置好后,便愉快地上路了。一路上山山水水,草草木木,都是那么令人心旷神怡:看着小溪穿过乱石嬉笑的样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