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论语》是儒家经典中最能代表孔子思想的著作,孔子曾多次赞扬《诗经》文艺角度上的美,并从中援引诗教观点。无论从《论语》中《诗经》影子出现的数量还是整体质量上,《诗经》在道德修养和政治理念上都可以作为孔子及孔门思想的佐证,都可以作为一种现象去研究。  相似文献   

2.
孔子不仅是一位哲学家,还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孔子思想在越南的传播与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阮朝建国以后,早期皇帝对孔子思想很重视,促使孔子思想对越南阮朝早期的各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在皇帝道德规范方面。本文主要从尊天重道、以民为本、视臣如手足三方面具体探讨孔子思想对越南阮朝早期皇帝道德规范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孔子和苏格拉底分别是东西方文化的奠基者。两人都富于人本主义和理性精神,分别是在学问基础上的经验主义和在思辨基础上的理性主义。孔子的是求用世的实践理性;苏格拉底的是求爱智的纯粹理性。两人都强调德性,分别志在恢复废弛的道德规范和创建崭新的生活原则。孔子的是德性伦理和美德伦理;苏格拉底的则是知性伦理和元伦理。两人都注重以其伦理思想影响政治。孔子重德治和礼治;苏格拉底重理治和法治。两人都以其文化自觉、知行合一成为彪炳千秋的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4.
在孔子以前的春秋文化乃至于三代文化背景下,“君子”一词就已经具有了“德”的含义,而不仅仅是“位”的象征。孔子的思想来源于西周礼乐文化传统的“经典化”,而“君子”一词本身所具有的道德意味,使其成为孔子表述自己道德伦理思想的载体。“君子”在孔子的手中,变成了一种理想人格,这其中既有对古典文化的继承,同时又是孔子的创新和发展。“君子”在孔子的思想中,首先具有道德性;其次还具有智能性,具备相当高的学习能力。“君子”一词的含义经过孔子的“改造”,获得了新的外延,最终成为孔门的“君子之学”,并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儒家思想。  相似文献   

5.
孔子在国外     
孔子不仅在中国影响很大,而且早已越过国界,在东南亚乃至世界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孔子儒学思想是在公元前3世纪传入朝鲜半岛的,1398年汉城建立孔庙(成均馆),占地100亩,有大成殿、明伦堂等宏伟建筑。韩国目前仍保存着232座孔庙,每年都举行春祭或秋祭。全国4000多万人口中,有1000万信仰儒教,有孔子后代8万人,是中国元朝时迁徙去的。他们成立了孔氏大宗会,会长由韩国前海军陆战队司令孔正植担任。孔会长曾多次率领韩国孔子后代代表团到山东曲阜寻根问祖。儒学传入日本是公元3世纪。日本政府在8世纪颁布的《大宝律令》中,规定《论语》、《孝经》等儒学经典为全国必读书籍。江户时代,各地陆续建立  相似文献   

6.
孔子和孔子思想的“境界观”方延明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孔子思想在形成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以及对东南亚文化的发展,都产生过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即使是在今天。为什么孔子思想历经二千五百年仍然具有中经久不衰的生命力?魅力何在?我以为原因有二,一是...  相似文献   

7.
在已发现的孔子见老子图中,孔子弟子手持之物一直以来争议颇多,究其缘由,无非是画像本身的模糊性给判断带来了困难。本文通过对长清大街汉墓出土孔子见老子图和安丘董家庄汉墓出土孔子见老子图进行观察分析,发现孔子弟子或手捧简册或怀抱简册。进一步将之与目前所见的孔子见老子图像进行对比,不难得出结论:现存的孔子见老子图中,孔子弟子多手持简册。  相似文献   

8.
孔子思想中的偏激倾向袁征孔子提出了“中庸”的概念,还有“过犹不及”的讲法,后来儒家学者又在这方面大力宣扬,因而人们普遍认为孔子是个稳重平和的思想家①。但如果超越这些显而易见的的主张,全面地研究孔子的思想,就会看到它有相当严重的偏激倾向。孔子是思想家和...  相似文献   

9.
孔子思想和儒家学说早已超出国界,国际上也给予其很高的评价。孔子关于仁学的理论对我国及世界各国有着巨大的影响,如孔子的"爱人""仁者爱人""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思想,受到中西方有识之士的赞许。研究孔子的"亲""仁"学理论,对正确认识孔子及其观点,弘扬并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吸收其中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积极因素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论语》作为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专著,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书中共有四次提到"巧言",三次提到"令色",其中三次为"巧言""令色"一起出现,一次为"巧言"单独出现。本文主要使用文献法,考查"巧言令色"的内涵,结合孔子所处的时代背景,探究"巧言令色"对孔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有关“中庸”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关“中庸”的几个问题杜道明“中庸”之道在孔子学说中究竟处于何种地位?它是如何形成的?其实质与特点又是什么?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对孔子学说的认识问题,而且涉及到对整个儒家思想体系的基本估价,甚至还影响到对中国传统文化根本精神的认识。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儒...  相似文献   

12.
对现代孔子神话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二十年来的孔子研究 ,使研究对象本身神化了。孔子现代神话的形成 ,不仅有内因 ,而且有外因 ,至少有三次所谓的海外新说对孔子神话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这三次新说是 :孔子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诺贝尔获奖者们以孔子为未来人类的新救世主、2 1世纪是孔子儒学的世纪。然而 ,所谓的海外新说有的不是虚妄 ,就是空穴来风  相似文献   

13.
"述而不作"是孔子的解释思想,也是中国最早、最为基本、影响最为深远的解释学原则。孔子"述而不作"的原初含义是什么,孔子何以要"述而不作",以及孔子如何"述而不作",凡此皆可借助《乐记》这一儒家经典文献获得深一层理解。"作"与"述"的观念跟古人解释"乾"与"坤"、"乐"与"礼"、"道"与"德"关系的思想方式相同,二者一体而二面,相对待而成立、而存在。"述而不作"是孔子对自身文化处境和身份的自觉意识,对"斯文在兹"历史使命的主动承担。孔子通过解释"六经",传承并开显礼乐文化精义,以天地之道和人性之端为礼乐根本,并将"礼乐之情"与"礼乐之文"结合起来,其"述"充满创造性。孔子在述文武周公之志时,向世人演示了"述而不作"的生动范例。孔子之被称为"圣之时者"、"至圣",与他的解释原则和方法密切相关。此一原则和方法对后世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鲁迅郭沫若的孔子观罗炯光一个孔子两幅像孔子(前551-前479)只有一个,但不同人心目中的孔子并不相同,有董仲舒的孔子,也有王充的孔子;有嵇康的孔子,也有王阳明的孔子。作为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的两位巨人,鲁迅、郭沫若曾不止一次地勾画过孔子的形象。在鲁迅...  相似文献   

15.
论孔子儒学之精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民族思想文化的精华,都是历史地、有规律地逐渐积累、形成的。我们中华民族号称“礼仪之邦”,是世界上最大的文明古国,这是和孔子以及由他创始的儒学分不开的。孔子在我国历史上的影响远远超过秦皇汉武,可以说是封建时代精神文明的主要奠基者。孔子所开创的儒学,不仅是先秦时期的显学,而且自汉武帝定为国学之后,直至“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为止,统治中国思想界两千年之久,成为中华文化的传统精神。 对于传统精神,毛泽东有两点重要思想:一是“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二是“中国在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对于孔子儒学的研究,应当坚持这种正确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6.
黄晓慧 《文化交流》2013,(12):46-49
宁海盖苍山下力洋孔村有孔子后裔一支系聚居。这个村子环境优美,古风浓郁,被誉为“世外桃源”,是浙江省省级文化示范村。今年9月28日,由浙江省儒学学会主办、温岭市纪念孔子联谊会协办、宁海县孔子后裔承办的纪念孔子诞辰2564周年暨学术报告会,在宁海县力洋镇力洋孔村举行。笔者有幸参加这一乡村文化盛会,一睹隆重的祭孔典礼。  相似文献   

17.
孔子提出"乡愿,德之贼也",是基于儒家根本之"仁"的思想,批评乡愿者以"媚于世"的态度作为自身的处世原则。从道德层面讲,孔子认为乡愿者存在的背后是道德价值观念的扭曲。从生存方式上说,孔子在这里批评的恰是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提出的此在存在的"非本真状态"——沉沦。与孔子的区别在于,海德格尔虽极力避免对"沉沦"作任何道德评价,却希望人们能走出"沉沦",做回本真的自己,但对召唤的此在本身是什么却始终未置一言。  相似文献   

18.
上博简《诗论》第28简所评析的是《诗经》中的论"言"三诗。今缕析简文的上下文意,可以将缺失文字略为拟补。《巧言》、《墙有茨》和《青蝇》所写之言皆非良善之言,而是谗言恶语或者是不当之言。简文表明孔子就如何对待这类言语所持的态度。从《论语》等文献里我们可以看到孔子语言观的主要方面,那就是慎言与言而有信。然而,如何对待谗言恶语却没有专门论及。孔子拈出论"言"三诗加以评析,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孔子在这个方面的态度。这对于全面认识孔子的语言观当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新文化运动以来,文学作品中的孔子形象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不同于正统的文本将其神化的立场,现代文学大多倾向于消解其神圣性。林语堂作品中所呈现的孔子形象则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非此即彼的单一的塑形方式,其作品虽然揭示了孔子“凡夫俗子”的一面,但并未对孔子其人予以全盘否定,而是充分肯定了孔子在现代对于重塑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仁"是《论语》体现的儒家核心思想,孔子将"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道德要求和道德境界,并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体系。在《论语》的表述中,"仁"的层次和内涵极为丰富,其中建立在亲亲关系之上的"孝悌"是"仁"的基础,而"忠恕"则是其重要的表现形式。孔子"仁"的思想体系经历时代变迁,对今天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仍产生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