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希杰建构了“潜性”和“显性”语言理论。他认为在语言的各个层面上都存在有“潜性”和“显性”语言现象,并在唯物辩证法的统观之下优选演绎法兼用归纳法作为其这一理论研究的方法论。他的这一语言理论源于他对“四个世界”的深入的思考和对中国传统哲学文化的独特感受。“潜性”和“显性”语言理论代表了语言学理论的新突破。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希杰先生的潜、显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力图比较全面地论述王然杰先生的潜显理论,并结合实践对其理论的科学及实用价值作一些力所能及的评述。  相似文献   

3.
"三一语言学"理论中的显性和潜性存在于语言世界和非语言世界中。在语言世界中,语言系统中的语音、文字、词汇、语义、语法等子系统都有显性和潜性;在非语言世界中,文化世界、心理世界和物理世界也都有显性和潜性。显性和潜性理论不仅是语言学的全息论,也是哲学全息论。  相似文献   

4.
王希杰先生将潜显理论运用到修辞学的研究当中,提出显性修辞学与潜性修辞学及预测修辞学。他使修辞学研究具有了比较坚实的理论基础,使修辞现象摆脱了神秘色彩,使修辞学成为真正的科学。当然,潜显理论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5.
当代语言学、修辞学大家王希杰先生的“三一”修辞学理论,反愉部修辞学的问题建立在以下三组概念之上:四个世界、零度和偏离、显性和潜性。这个理论体系抽象出了当代修辞学最重要最基本的概念,提高了 修辞学的科学品位和社会功能,因此,可望为21世纪的修辞学研究带来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显和潜是一切事物存在、运动、发展的方式,也是语言存在、运动、发展的方式。显―潜的对立和转化,不仅是现代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哲学问题。王希杰的显―潜理论可能有如下几方面的理论渊源:心理学—弗洛伊德潜意识学说;语言学—索绪尔学说、叶姆斯列夫学说;东西方哲学。  相似文献   

7.
显和潜是一切事物存在、运动、发展的方式,也是语言存在、运动、发展的方式.显一潜的对立和转化,不仅是现代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哲学问题.王希杰的显一潜理论可能有如下几方面的理论渊源:心理学-弗洛伊德潜意识学说;语言学-索绪尔学说、叶姆斯列夫学说;东西方哲学.  相似文献   

8.
主要评述了语言潜显理论基本内容,结合语言全息论分析对此理论在应用语言学理论体系中的定位及意义进行思考与分析,提出重整应用语言学理论体系层次性的必要,将潜显理论作为动态理论的下位理论进行研究,增强应用语言学理论体系化,并从新词新语研究及语言潜性显现化两方面分析了此理论在语言资源开发及语言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显性语言和潜性语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分显性和潜性,是一种方法论原则。这一区分具有广泛性和相对性。它适用于语言的各个层面的研究。进一步明确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对语言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化,是语言学发展的重要标志。王希杰先生批判地继承了传统语言观,逐步形成了自己对语言本质的全新认识,提出了语言具有自我调节功能、语言具有缺漏性和交际不自足性并建立了语言的显性和潜性理论。本文力图比较全面地论述王希杰先生全新的科学的语言观,并结合王先生的具体研究理清其语言观更新的来龙去脉,在中国语言学发展史的背景下对王先生的语言观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11.
孙艳 《培训与研究》2008,25(6):36-38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各国之间语言接触日益频繁。本文试图运用潜显理论分析新词语“宅男”。从它的词源分析入手,揭示“宅”的引申义,重点对“宅×”的潜词显词化情况进行说明,最后对这一词语的规范化及未来发展情况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12.
结构主义语言学与汉语修辞中的显性和潜性理论存在着一定渊源,本文试图从语言和言语的区分、语言的类推机制、语言的经济机制及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角度对此进行解读,梳理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结构主义语言学与汉语修辞中的显性和潜性理论存在着一定渊源,可从语言和言语的区分、语言的类推机制、语言的经济机制和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角度进行解读,梳理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从符号学的角度分析,汉语的复合词是一种提示性的复杂符号。在这种符号序列中,其能指既有能指形式也有能指意义,而且能指意义对词的所指意义有明显的提示作用。文章着重分析汉语复合词中所指对能指的要求以及指意义对所指意义的提示方式,目的在于通过这种关系的分析为把握词义理清思路。  相似文献   

15.
本从词汇内涵和外延的概念入手,分析、对比英汉语词汇在内涵与外延方面的差异。作主要从外延相同、内涵不同;外延不同、内涵一致;外延和内涵都有差异等三方面进行探讨,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减轻其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是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指称和涵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指称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即它所指称的对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涵义是指相结合这个对象的具体内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既是实践创新,又是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再生产过程。只有在实践和理论的统一上,才能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外延和内涵。  相似文献   

17.
北宋人王当的《王子思诗话》是一部在宋代产生过一定影响的诗话著作,其中评论韩愈诗文者11条,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史料价值。当代学术界还没有给予这部著作以足够的重视,有必要认真地加以梳理。  相似文献   

18.
用事实验证了逻辑推理4大基础类型的互蕴公理,进而说明此4大公理之内涵与外延间的同构性与异构性的相互转换关系。由此说明:除外延性经典数理逻辑的推理演算之外,逻辑学还存在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新世纪非经典数理逻辑的内涵性或外延性推理演算研究有着灿烂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史事评论指对历史事件发表的评论,以求借古鉴今,在史学研究领域最具实际应用价值。然而,自古及今,关于史事评论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认识极不统一,影响了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与深入的研究。本文对史事评论概念进行了界定,总结了史事评论的类型与分布情况,回顾了历史上人们对史事评论的认识,分析了人们对史事评论认识不统一的原因,指出史事评论的特点、价值以及澄清其概念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相似文献   

20.
在英译中国古典诗歌的过程中,由于语言文化的不同,中国古典诗歌的整体效果、语言张力、社会及文化蕴涵、文字等诸多义项难以传达出来,中文指称语的所指、意义、联想等方面被译成英文后存在不对等,而指称理论的指称范围为英译古诗提供了一个新的思维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