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隋守兰 《青海教育》2006,(11):48-48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把新的知识当作一个个问题,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让他们在激励的撞击中燃起疑问的火花。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疑问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  相似文献   

2.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凡事只要有“疑”,就会有“思”,也就会有解疑及实践。实践证明 ,精心设计疑问 ,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能把教师“教”的主观愿望转化为学生渴望“学”的内在需求 ,能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 ,是开启学生思维闸门的一把好钥匙。首先 ,如何设疑呢 ?我认为应在教材和学生自身上下功夫。抓课前预习 ,改变预习方式 ,让学生在预习中找问题 ,针对字、词、句、课题、段落、篇章等内容寻找不理解不明白之处 ,多问些为什么 ,并对提问认真或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同学给予肯定、表扬、奖励 ,以此激发他们寻疑的积极性。学生为了发现问…  相似文献   

3.
“五疑”启发式化学教学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生于疑 ,小疑小进 ,大疑大进。在教学中 ,教师若能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充分设疑、质疑 ,启发学生排疑、解疑 ,帮助他们消除学习中的障碍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就能有效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五疑”启发式教学法是以疑问为主线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原则 ,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的一种教学方法。其主要教学过程分为“师生设疑———讨论排疑———精讲释疑———练习解疑———创造质疑”五个步骤。这五个基本步骤环环相扣 ,步步深入 ,相互联系 ,很好地体现了“三为主”的教学原则 ,较好地处理了教与学的关系。“五疑”…  相似文献   

4.
我国宋代思想家朱熹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曾精辟地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有“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等要求。毋庸置疑,学习的过程就应当是学生不断提出疑问、解决疑问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质疑尤为重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和谐气氛,使学生愿问敢问.在此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单元提示质疑、从题目上质疑、在课文“矛盾”外质疑、联系生活体验质疑、在比较中质疑,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意识,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6.
爱迪生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知识,所以说问题是科学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刨设问题情景.有意识地设疑.引导学生生疑.把学生带进精彩的广问题空间.让学生因“疑”生奇,因“疑”生趣,并积极主动去探究创新。  相似文献   

7.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生物课应该是学生质疑问难的场所,教师要不断设置疑问,创设探究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宋朝著名理学家朱熹指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阐明了“疑”对学习的重要作用。设疑之于教学,就如清泉之于小潭,清泉一失,水潭即成无澜死水。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生物教学中的设疑技巧。一、设疑于无疑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好的课堂教学,应自始至终以“疑”为主线,特别是要善于在无疑处设疑。教学中有些地方貌似无疑,但却蕴涵着智力因素,教师要深入挖掘在学生看来并不是问题的问题,激发疑问,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例如在介绍“我们身边的生物学”知识时,学生通过阅读“袁隆平和杂交水  相似文献   

8.
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中国也有句古话:“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就应该是解决旧疑存新疑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教会学生质疑呢?  相似文献   

9.
李晾 《考试周刊》2010,(56):71-72
所谓设疑.就是把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用问题的形式提出来,让学生去思考。宋朝朱熹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即问题。有经验的教师都非常重视设置问题,创设问题情境,以疑引思,以思解疑,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设疑可根据学生认识发展规律、知识的内在联系,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教师在编制这些问题时,要多动脑筋,尽量编得生动有趣,使学生一听到问题,就都想一试锋芒。  相似文献   

10.
所谓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指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参加小组、集体等多种尝试活动,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如何在中学化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呢?我在实际教学中做了以下探索。一、创设情景,引发猜想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因此,要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获取知识的状态,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地创设一个“起疑”的情景,诱发学生思考,促使学生根据已学知识或已知信息对问…  相似文献   

11.
课堂信息交流是在学生已经自学的基础上进行的.交流的形式有两种:一是教师以教材内容为序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全班交流;二是教师以检查练习为线索,组织学生分组交流.通过交流,可以互相启发,互相补充,深化认识,加深理解,以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教师应特别注意要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保证学生交流的时间、空间,让学生畅所欲言.下面通过几个方面谈谈在数学教学中运用课堂信息交流的几点做法: 1 提出问题 学贵有疑,疑则有进,充分说明了“疑”在学习中的作用.所以,能否顺利地提出问题,是确保信息交流的基础.上课时先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孔乙己》为例,对初中语文讽刺小说的质疑教学策略展开探析,分质疑前、中、后三个阶段分别提出了以“疑”为始,营造质疑氛围;“疑”中发展,设置质疑问题;质疑无终,注重思维引导的讽刺小说质疑教学建议,旨在让学生从质疑中获得学问的增进、得到能力的提升,从而实现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13.
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接受外界输入的教学信息时,其自身所处的准备状态如何,直接关系着接受的效度。因此,要创造一个富有效益的课堂,地理教师就必须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让学生处于随时可教学的状态。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我想学”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能使学生在认知上产生困惑,进而产生认知冲突,引发定向探索的欲望。学生的学习过程就  相似文献   

14.
问题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终点。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疑则不进。思想品德课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让学生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思维的跨越式发展,成为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策源地”。留足时空。让学生“能问”新课程改革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尽量少讲、精讲,留下足...  相似文献   

15.
常文芳 《河南教育》2004,(11):39-39
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导学”,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设疑并引导学生质疑。设疑可以使课堂教学目标问题化,把问题作为探究性学习的出发点。问题是思维的起点,疑能促思,有问题才会有思考,通过设疑展示教学目标,可以调动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巧妙的设疑能唤起学生的参与欲望,使学生及时进入角色,并能给学生以思维的支撑点,让学生围绕几个主要问题去读书思考,以免分散精力,偏离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6.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因疑惑而起,在解惑的过程中思、辨,让思维得到发展。辨,激发求知欲望;思,深化对问题的认知,让理性抽象的数学课堂成为高潮迭起的思维课堂。教师不仅是课堂的组织者,更是课堂的欣赏者、信任者。教师要信任学生,退居课堂的“外围”,俯瞰课堂:分层设疑,以“矛”攻“盾”;以“退”为“推”,巧设“变式”;“思”“辨”合一,“思”“辨”有质。  相似文献   

17.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则不复也。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新课程性质决定了教学重心由教师转向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主线,以能力的培养为主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的核心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学,把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的问题自主解决,把不能够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去寻找各种途径和方法,大胆尝试,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再去启发他。“先学”,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地去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让学生寻疑、存疑、质疑,惑而难言,疑而难解,到达“愤”和“悱”的境地。“后教”,是让学生到达“愤”和“悱”的境地。再进行启发。“练”,就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通过启发,在实践中检验学和教的效果,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最佳的角度来检测。在检测中使学生体会到一种成就感,幸福感。既减轻了学生课外训练的压力,又能在最有效的时间内巩固学习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借鉴他人经验、结合个人教学实际的基础上,倡导实施了中学数学“四疑”教学法,即:设疑定向、引疑探究、质疑回授、置疑拓思。中学数学“四疑”教学法实际就是将动态的教学过程演变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数学“四疑”教学法,是引导和促进全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参与数学学习,让学生学会思考进而学会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呢?一、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中由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是训练思维的基本手段,但问题是由教师提出还是让学生去发现效果就大不一样了。著名特级教师张平南在上《跳水》一课时...  相似文献   

20.
所谓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指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并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模式。如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呢?我在实际教学中作了以下探索。一、营造学习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因此,要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获取知识的状态,就需要教师精心地创设一个“起疑”的情境,诱发学生思考,促使学生根据已学知识或已知信息对问题的结果作出预测,设计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