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绍荣 《成才之路》2009,(11):59-60
一、多媒体演示,激发兴趣 如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一个圆在直尺上滚动,自己动手操作测出结果,将每一次演练操作所获得的数据填入有关“实验数据表”内,让直径不同的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集中表示出来。经过观察讨论、计算分析。许多学生都发现:圆的直径增大(或缩小),圆的周长也随着增大(或缩小),圆的周长随着直径的变化而变化,且这一变化有一定规律,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当教师引出圆周率概念后,学生对圆的直径、圆周率及周长的内在联系一目了然,通过比较后很容易掌握。  相似文献   

2.
在“圆的周长和面积”、“圆柱和圆锥”的教学中,圆周率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是推导圆的周长、面积和圆柱、圆锥体积公式的关键。而对圆周率的理解和应用,历来又是教学中的难点。因此,本文就圆周率的教学提出几点建议。一种奇妙的关系圆周率(π)表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是一个常数,又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相似文献   

3.
我们知道,圆周年是数学上非常重要的一个常数,通常定义为圆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无论圆的大小如何,这个比值始终不变,其值为π=3.1415926不要认为求圆周率π值是件很简单的事。从表面上看,按照圆周率的定义,似乎只要知道了圆周长C和直径D,用C除以D,就可以求出圆周率了。其实并非如此。因为圆周是一条曲线,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我们都无法直接准确地度量其长度。所以,根据定义用圆周长与直径的比去求圆周率是行不通的。虽然圆的周长我们无法准确度量,但是圆内接或外切正多边形的周长我们却是可以(从理论上)准确度量的。…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是数学课程的第一要素,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课堂教学有效性首先要从教学目标开始. 一、问题透视 [案例1]教学目标指向错误 一位教师执教《圆的周长》时,把教学目标定为"1.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2.引导学生探索圆周率推导过程,知道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3.帮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4.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5.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中,常有老师说:圆周率(π)虽然是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但圆周率是不能用“周长÷直径”得到的。因为“周长÷直径”是一个分数,将它化成小数时,就只可能是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不可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而圆周率却是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无理数)。  相似文献   

6.
小学数学中的“圆周率”的教学,是令许多数学教师头疼的问题.因为里面有许多知识点涉及了高等数学的知识,但课堂上又经常有学生提出的问题涉及到这些知识,比如为什么圆周率用圆周长与直径的比来定义而不是圆周长与半径的比;圆周长是曲线长,直径是直线段长,它们能比吗?等等.出现这些问题时,部分老师经常以回避的态度处理,因为他们自己也不清楚这些问题的答案.为此,笔者以人教版数学教材为例谈谈这些问题.人教版教材先定义圆的周长,然后设置一个测量实验,  相似文献   

7.
第一梯:组织学生通过直观演示,建立起清晰的圆周率的概念.(教法略)第二梯:运用迁移规律,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首先,启发学生回忆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然后,再引导学生根据"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推导出: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如果用字母C表示圆的周长,那么这个公式可以表示为:C=πd.  相似文献   

8.
一、圆的周长和面积甲、教学重点:求圆的周长和面积。乙、教学难点:圆面积、扇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丙、基础知识教学要求: 1.认识圆,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和特征,理解圆是轴对称图形。 2.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的公式。 3.懂得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  相似文献   

9.
最近,笔者连续听了三堂课。内容都是关于圆周率的教学,感受颇深。现简介如下: 教例A 教师向学生解释了圆周的概念后接着说:“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和精密计算,圆的周长与其直径的比是一个定值。”教师边说边板书:周长÷直径=3.1415926……,同时向学生指出:“这个数就是圆周  相似文献   

10.
割圆法是圆周率计算中比较传统的方法。文中使用极限概念,分析了圆的周长与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的关系,推导了圆周率的计算公式,通过编程计算,得到了不同边数与相对应的圆周率的计算结果,表明了在极限概念下圆周率计算结果的趋势,展示了极限概念在割圆法计算圆周率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六年级学习"圆的周长"时,不少学生已经知道圆周率并会计算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可是怎样想到"周长与直径有关"?为什么"两者之间是除法关系"?以下教学将解决这两个前置性问题。一、整体感受,形象感知课件呈现两个大小不同的圆。请学生判断,哪个圆的周长较长、哪个较短?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相似文献   

12.
一、从具体到抽象,逐步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既要考虑到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即要善于为学生创造条件,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思考,弄清数学概念的含义,同时沿着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过程去掌握概念。如“圆周率”概念比较抽象,可有意识地让每个学生做一个圆,分组算出圆的周长及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几倍,(第一组,黄色纸板制作,  相似文献   

13.
圆的周长     
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含义。2.使学生体验圆周率的形成过程,探索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3.使学生认识到运用圆的周长的知识可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体验数学的价值。4.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二、教学重难点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4.
数学家与π     
圆周率是表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的一个定值。本文通过介绍古今中外著名数学家探索其准确近似值的过程,从而展现π的魅力以及数学方法的奇异美。  相似文献   

15.
圆周率     
圆周率,是指平面上圆的周长与直径之比。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常数,圆周率最早是用于解决有关圆的计算问题。中国数学家刘徽在注释  相似文献   

16.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教学目标可分识记、理解、掌握、应用四级水平加以描述。圆的周长的教学目标如下: 1.识记:①记住圆的周长,并能用C表示;②记住圆周率,并用π表示;③记住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计算时取近似值3.14;④记住3.14的1~10倍值;⑤记住用文字和字母表示的圆的周长公式。 2.理解:①圆的周长;②圆周率的意义;③圆的周长公式;④求圆周长的必要条件;⑤圆周长的一半与半圆的周长;⑥用方程解答有关已知圆的周长求半(直)径  相似文献   

17.
在高小算术课本第四册《求积》一章中,《圆的周长和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和体积》、《圆锥的体积》三节是教学的重点。圆、圆柱、圆锥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常遇到的形体,教学这部分教材,使学生掌握关于圆、圆柱、圆锥的一些基本知识和计算技能,发展空间观念,对他们毕业后参加生产劳动和进一步学习都十分必要。现在把我的教学打算写出来,和大家研究。一、圆的周长和面积:这一节教材引进了有关圆的一些概念,讲述了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要求主要是: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什么是圆心、圆周、半径、直径,会用工具画圆;2.使学生形成圆周率的概念,掌握它的近似值,知道求圆的周长的公式,能运用公式,根据已知的直径或半径求出圆的周长,根据圆的周长求出圆的直径或半径;3.使学生知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目标:通过动手操作,测量圆的周长和直径,计算出周长与直径的比值,理解圆的周长的意义;会运用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正确解决有关圆周长的实际问题;通过学习圆周率的有关资料,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二、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总结出圆周长计算公式;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圆周率的意义。三、教学准备:圆规、表格、课件。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  相似文献   

19.
怎样才能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是当前数学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曾对“圆的周长”进行对比教学研究 ,深切地体会到 :只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实践一1.揭题 :认识圆的周长。2.测量圆的周长。通常有两种方法 :滚动法和绳测法。3.探究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观察3个大小不同的圆 ,思考圆的周长可能和什么有关 ?(直径、半径 )猜一猜圆的周长和直径有什么样的关系 ?(通过猜测 ,掌握学生对于圆周率的了解情况 ,进行…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上,刘老师出了这样一道判断题: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1.苹果的单价一定,苹果的总价与购买苹果的数量。 2.路程一定,汽车每小时行驶的速度与行驶的时间。 3.圆的周长一定,圆周率与直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