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它不仅是理解意义、吸收信息的过程,而且是培养语言习惯、积累知识、运用语言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文本,又要引导学生积累、运用语言,从文本中“走一个来回”,从而使阅读教学成为文章解码重建意义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阅读教学的过程不仅是理解意义、吸收信息的过程,而且是培养学生语言习惯、积累知识、运用语言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文本,还要引导学生积累、运用语言,在文本中“走一个来回”,从而使阅读教学成为文章解码——重建意义的过程。如何体现阅读教学的层  相似文献   

3.
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用能力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文本的特点和年段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进行朗读感悟、表演体验、读写结合等,使他们理解、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获得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4.
正语文作为一种社会交际工具,其核心功能在于能够熟练"运用"。阅读教学应该对接现代社会对语文学科的教学诉求,建构"理解"和"运用"并重,并且朝向"运用"的教学实效来转变。我认为聚焦语用,坚守其价值,是语文教师对阅读教学的尊重。一、借助文本,提升口头语言表达能力1.诵读,积累语言课堂教学是积累语言的主渠道,语文课本是语言积累的主要内容。教学中必须摒弃乏味的提问、繁琐的内容分析、机械的练习,代之以教师引导下的对文本的感知、理解、感悟和运用。要凭借默读、朗读和诵读去充分感知文本,使学生在不断的诵读中积累文本中优秀的语言。  相似文献   

5.
语言文字训练是语文教学的本色,阅读教学的核心是语言文字训练。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当重视品读课文,引导学生多次接触文本,指导学生抓住文本的关键词、重点句、精彩片段品析玩味,组织学生结合课文中优美的语句进行针对性的句或段的仿写训练,让学生在感受、揣摩中品味语言,在品味、内化中积累语言,在训练、运用中发展语言,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6.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充满着艺术性。有效是阅读教学的核心,语文教师应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为学生创建阅读的平台,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理解文本语言,感悟文本语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阅读教学要追本溯源,要从语言的学习这个根本点出发,根植于课文,充分挖掘课文中的潜在教学价值,并巧用课文,引导学生细细品读文本,体会文本的韵味和人文精神,同时,将读写紧密结合起来,立足课文,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积累素材、丰富语言、迁移运用,在写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理解与认知,促进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实现学生语言综合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一、文本解读的意义"文本承载着意义。"[1]"阅读教学不能脱离文本进行,阅读教学的实质是引导学生在阅读理解文本、体验文本内涵的过程中,学习语言,获得阅读技能,提高思维能力。"[2]因此,要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就必须进行文本解读。(一)文本解读是确定教学目标的基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9.
正阅读教学告别内容分析式教学,不是不要课文内容,而是要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集中精力,借文本这个例子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改进当前的阅读教学,真正深化语文教学改革,积极构建生本高效语文课堂,具体说,则要着力实现三个转向,力求四点突破。第一个转向:阅读教学要走向语言的积累和运用中高年级的很多课文,如果让学生多读几遍,内容并不难理解,接下来,我们要做的事情是引导学生探究作者是怎么把这个内容写出来的,习得方法,迁移训练,学习语言。学语文首先是学语言,特别对小学生来说,  相似文献   

10.
王明杰 《甘肃教育》2014,(10):38-38
正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理解层面语言能力而进行的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进行对话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与组织下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开展的学习活动,通过阅读学习,学生可以丰富语言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获得审美体验。因而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是一个由教师扶持而逐渐到学生独立阅读的教学过程。1.阅读教学是学生识字的过程初中的识字教学再不可能像小学那样集中进行识字教学,大量的汉字的学习是在学生阅读的  相似文献   

11.
阅读教学主要是通过文本语言,重视培养学生感知语言、理解与积累语言的能力。而对于语言的文字训练,主要是通过对字词字词句段篇的训练以及听说读训练来实现。因此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也可以将其分为对语言理解的训练,不断积累语言的训练以及运用语言的训练。本文就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加强学生语言文字训练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理解、运用等诸多能力的重要环节。可是,在多次的语文听课活动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很多阅读教学中教师对于词语的教学存在着浅尝辄止、就词解词等教学模式,使学生无法真正理解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准与精湛,无法根据文章的遣词造句深入感悟文本内涵,当然也无法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那么如何达成词语教学目标,优化词语教学过程呢?一、借词语理解文本,把握文章内容文本中的一些词语的教学是应该依托语言环境进行的。  相似文献   

13.
阅读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鉴赏文本的过程中,通过语言正确地表达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进而形成独立阅读与个性表达的能力。理解是基础,表达是关键。在教学中,我们时常发现学生在对文本理解的表达过程中,会出现片言只语、言不及义、前言不搭后语的现象。这一现象的产生,与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只重视引导学生理解文本,而忽视培养学生个洼表达的做法,有着直接的关系。如何改变这一现状,让阅读教学更加有效,让学生正确地表达出自己的理解呢?  相似文献   

14.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教学途径运用于阅读教学,能够在提高学生语言理解感悟效果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多元化阅读学习思维,以此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从近几年的阅读教学效果来看,运用任务阅读教学能够在依据文本资源生成作用的前提下,以任务为学习目标要求,注重多样化的理解探究形式,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文本内容,还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综合阅读和语言表达运用能力,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和语言运用技能。  相似文献   

15.
一、文本解读的意义 "文本承载着意义."[1]"阅读教学不能脱离文本进行,阅读教学的实质是引导学生在阅读理解文本、体验文本内涵的过程中,学习语言,获得阅读技能,提高思维能力."[2]因此,要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就必须进行文本解读. (一)文本解读是确定教学目标的基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提出了"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的五维课程目标,这些目标在一堂课中不可能五项并重地加以落实,因此教师需要根据文本的体裁、题材、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6.
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学科。在阅读教学中,容易出现重言轻意或重意轻言的情况,导致教学效益没有得到有效提高。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构建学为中心的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通过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等途径,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文本,理解、感悟、积累、运用语言,使学生掌握文本阅读方法,学会自主阅读。这样,能有效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达到言意兼得的目标,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其教学过程必须将语言文字历练与运用落实在教学之中。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文本语言的关键点和核心点进行悉心体悟,并在慢慢品味与积淀过程中增强语用意识。而这一切都必须依托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咬文嚼字。怎样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咬文嚼字的训练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厘清文本线索,在文本内容的串联中咬文嚼字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按照一定的思路创作而成的。这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叶圣陶先生对"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作出这样的评价:"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老师引导学生俾善于读,则其功至伟."由此可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有效朗读,落实"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自由的、独特的阅读中感悟文意,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本文就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性的发展谈三点体会.  相似文献   

19.
张少杰 《文教资料》2012,(11):71-72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学生、文本三者必须建立在平等合作的基础上,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文本的内涵,领悟人生意义。教师应指引学生与文本之间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交流与理解,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积累语文基础知识,提高语文阅读水平。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叶圣陶先生对"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作出这样的评价:"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老师引导学生俾善于读,则其功至伟。”由此可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有效朗读,落实“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自由的、独特的阅读中感悟文意,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本文就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性的发展谈三点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