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学艺术的发展,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影响文学艺术发展的因素中,经济的作用至关重要.而文学艺术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历来是学术界讨论不休的话题.经济与文学艺术关系密切:经济是文学艺术发展的最终制约因素,是文学艺术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文学艺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的发展.经济和文学艺术关系有两种,即二者之间的“平衡关系”和“不平衡关系”.本文以五四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经济、文学艺术为例,着重论证经济与文学艺术的“不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2.
正《曾国藩家书》共收录了曾国藩家书近1000封,分为修身篇、劝学篇、治家篇、理财篇、交友篇、为政篇及用人篇。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小到家庭琐事,大到为政治国之道的阐述,句句金玉良言,渗透着曾国藩的人生理想和精神境界。字里行间更是蕴含着对父母、兄弟、妻儿、好友的浓浓的挂念、敬重、关怀之情,感人至深。第一次读《曾国藩家书》是在大学时期,年少的我,捧着这  相似文献   

3.
当代民间家书具有现存数量的稀少性、普通百姓的亲历性、记述内容的真实性、细枝末节的微观性、精神层面的高尚性等鲜明特点。可以通过公开地广泛地向社会征集家书原件,组织学生开展手写家书活动进行家书原件积累,收集、下载和整理电子版当代民间家书,采购、收集当代民间家书集等渠道进行收藏。还要注意对本校学生家书原件和家书集进行收藏,以形成本校学生家书的独家收藏。  相似文献   

4.
辽宁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名人家书经典》是一部传承家书文化的立意高远、感情真挚的好书.书中收入的有: 《人生处处有真情:陶行知家书》 《道是无情却有情:曾国藩家书》 《一山一水总关情:左宗棠家书》 《说不尽的是苦情:郁达夫家书》 《红尘万丈不了情:徐志摩家书》 《生生不息着亲情:闻一多家书》 《大浪过后见纯情:鲁迅家书》 《生斯世何必无情:严复家书》 可以看出,家书贯穿一个"情"字:真情、亲情、纯情.千言万语总是情,情义无价.家书中包含着浓浓的真情,同时也凝聚了做人、处事的智慧.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进步,家书这种亲人之间沟通的形式,现在似乎离我们很远了.这是进步,也是退步.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是高校中国语言文学系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是中外文化碰撞和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与中华民族的盛衰荣辱息息相关。红色家书是中国优秀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不可再生的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情感记忆,彰显了党的光辉奋斗历程。以红色家书为依托,将它融入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学习这一历史时期的红色家书作品,有利于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省思近百年来民族历史命运,在特殊的美感中受到启示和激奋。  相似文献   

6.
“摹仿说”是西方探究文学艺术起源最早的理论观点之一,这一观点曾雄踞西方近两千年。早在古希腊时期,先哲们就在对文学艺术产生的探索中,提出了“摹仿说”。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都对这一理论的不断完善中做出了重要贡献。柏拉图上承苏格拉底,下启亚里士多德,在“摹仿说”的研究进程中发挥了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柏拉图的“摹仿说”从对理式的不断探索中开始,进而延伸到对文学艺术的摹仿研究以及对文学艺术摹仿的批判中来的。他以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改变了传统的“文艺摹仿自然”的内涵。柏拉图肯定了文学艺术创作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但否定了其真实性,并要求文学艺术创作要反映事物的本质和内在。他的“摹仿说”是对文学艺术本质探索的一大重要进步。  相似文献   

7.
潘润娇 《天中学刊》2006,21(6):72-75
两晋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罕有的个人主义泛滥时期,它的极端发展导致晋人的无情无义,这些都对有晋一代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世说新语》以丰富的感性材料展示了深情与无情在两晋名士的怪异统一。从政治角度探讨晋人此种精神风貌的成因,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家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无数的真情实感,红色家书作为一种十分珍贵的红色文化资源,对帮助当代大学生培养社会责任感、厚植家国情怀有着重要作用,其蕴含的种种理念也高度贴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红色家书融入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培育中,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民族凝聚力与认同感,在更大程度上发挥红色家书的现实意义,发掘其思政教育价值。本文将以当代大学生为主要论述视角,以新疆大学为例,探索红色家书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意义和现状。  相似文献   

9.
安徽人文荟萃,红色文化深厚,红色资源丰厚。充分利用本省红色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对本省红色文化的历史传承。其中,红色家书是这一历史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通过高职大学生对红色家书的认知理解,探讨将红色家书用于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路径,培养高职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10.
家书是亲人间遥寄相思、沟通信息的纽带。家书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感情最真,没有假大空,无粉饰之谈。人们喜爱家书,是因为家书自身的史料价值和文学欣赏价值,历经时代风雨的淘洗而不褪色,反愈发显示出内在的思想光芒和魅力。书信在中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它们如今已成为一种文化经典,植入国人的情感记忆。许多名人家书已进入收藏市场,但民间家书却还没进入收藏者的视野。在家书淡出人们生活的今天,抢救民间家书,传承家书文化,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1.
家书作为一种古老的应用文体,其形式和内容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宋代家书的一个明显特征是家庭(族)长辈对子弟为学的强调。家书中的诲学思想构成宋代家书的主要内容。家书作者基于自身的生活体验和学术思想,利用家书这一载体对子弟为学目的、动力、方式方法等做出明确阐述和要求;还通过家书将许多具体的为学经验、为学技巧有针对性地传授给子弟。宋代家书出现的这种新鲜内容,既是社会现实在人们观念中的反映,更是宋代士人内心的真实诉求。  相似文献   

12.
红色家书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和积累的宝贵财富,是不可再生的红色文化资源,也是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上同根同源,内容上同质相承。将红色家书融入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助于引导青年树立责任担当、坚定理想信念,有利于增强青年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红色家书融入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亲和力,将坚守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与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相结合,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教育基础与拓展外化教育途径相结合,在推动红色家书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上下功夫,引领青年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转化为报国之行。  相似文献   

13.
写封家书     
家书抵万金。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人却淡忘了家书,淡忘了亲情。这一组文章围绕家书这一话题,论述其作用及价值,叙述与家书有关的亲情故事,读来令人感动。——本期特邀主持木之本家书抵万金。可随着通讯的发达、网络的普及,家书好像有淡出人们生活的趋势。近日报载,山东  相似文献   

14.
林纾家书是林纾进行家庭教育的重要载体。林纾通过家书教导子辈为人之道、治学之道,发挥家书的家庭教育功能。林纾家书中倡导的立德修身、与人为善、诚实守信、勤以治学等思想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林纾家书的家庭教育思想,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当代家庭道德教育建设,营造当代家庭和谐的教育环境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上的三国时期,是一个天翻地覆、风云变幻的时代,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群星闪耀的时代。它不仅是西晋以来人们特别关注的一段历史,而且是文学艺术,特别是通俗文艺反复取材的重要对象。  相似文献   

16.
近日,老友戴次一自湖南来,把他两个孩子上大学及出国留学期间父子兄弟间的通信集———《兄弟家书》送我阅看,使我颇多感慨,从中不仅感受到他们间的浓浓亲情,更看到两位青年多彩向上的精神境界和积极进取的心路历程。家书本来是家人之间互通信息的一种方式。自家人说话自然不会说家外话,有什么就说什么,怎么想就怎么说。真实是家书的灵魂,也是家书的魅力所在。另一方面,家书中的许多内容具有广泛的意义,对别人也有益处。鲁迅与许广平的《两地书》是这样,《傅雷家书》也是这样。老戴他们写这些信的时候,并没有想到去发表,然而,经过时间的考验…  相似文献   

17.
红色家书作为革命精神和革命文化的载体,蕴含先进共产党人的"精神密码",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优质资源.从文化强国目标提出、意识形态领域面临挑战、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沉渣泛起等文化背景出发,挖掘红色家书涵养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逻辑依据,并提出红色家书融入课堂教学、丰富红色家书传播方式、家校联动等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8.
一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应当是题中之义。而且,自觉地把文学艺术事业纳入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框架之中,对社会主义文艺的性质、特征、任务和发展道路作出符合中国特色的探讨,也是当前必要和重要的理论课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文艺?社会主义文艺是否即为社会主义时代的文艺?应当怎样对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审美特征作出科学的、准确的、符合实际的阐述?弄清这些问题,将会有助于社会主义文艺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使社会主义文艺出现一个健康的繁荣的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我国文艺的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即社会主义时期。从此文学艺术重新回到人民的手中,并在自己的旗帜上鲜明地写上“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口号,社会主义文艺成为人民的文艺。而把社会主义文艺与人民的关系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相似文献   

19.
家书历史悠久,自汉代始便成为家族(尤其是望族)中长辈教育子女的一种媒介。家书特征多样,其中一些优秀篇章以其精致的语言,将事理与亲情融合、言训与德育并用,感情真挚,因而易感化子女。正因如此,许多家书中所蕴含的教育智慧也被奉为这一家族的家训,世代相传。本文论述了家书的教育文化溯源及其特征和教育内涵,并选取了两篇具有代表性的家书作为案例赏析,以期为现代家庭教育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0.
刘微 《现代教学》2013,(3):73-75
谈起《傅宙家书》(以下简称《家书》),许多人都会说早些年翻阅过,没有感觉就放下了,可待到几年后再读,尤其是到三四十岁时便如获珍宝,我也有同感,也许读《家书》需要对生活、对生命、对艺术、对国家、对世界积淀了足够的阅历和问题时才会有颌首称同、豁然开朗的共鸣。尽管《家书》中的很多内容是关于“家庭教育”的,但是《家书》中透出的人生哲学和教育智慧却值得同为教师们细细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