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燕 《新疆教育》2012,(13):124-125
培养非智力因素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教学过程是建立在学生全部心理活动即智力与非智力要素基础之上。亦即只有当学生把全部心理活动都积极地参加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才能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而过去片而地认为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乃是特殊的认识过程,它只与学生的认识、著力有关,而抹杀了非认识、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这显然是不正确的。笔者认为,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必须在调动学生认识、智力因素的积极性的同时,还应当注意激发他们的非认识、非智力因素的积极性;而且,只有当后者的积极性激发起来之后,前者的积极性也才能真正调动起来。实践表明,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非智力因素释义 非智力因素是相对智力因素而言的,智力因素是决定人的认识过程本身的心理因素,一般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五个基本因素,在物理教学中还包括实验操作技能及其他能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是指决定人的认识积极性的心理因素,它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态度、世界观等因素.[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心理因素是整体发生的,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体育教学不仅要发展学生的体力和智力.而且要重视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心理因素。非智力心理因素主要是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对认识过程起着始动、定向、引导、维持、强化作用的心理因素,也就是除了智能以外的心理因素。如动机、兴趣、求知欲、信念、意志的坚持性、好胜心、自我意识和独立性等心理特征,是促进人  相似文献   

4.
学生的学习活动及其效果是由其心理因素决定的 ,心理因素包括两方面 ,即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是指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认识方面的稳定心理因素 :主要包括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非智力因素是相对于智力因素而言的 ,它是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的心理因素 ,主要包括兴趣、动机、情感、意志、习惯等。这两者既相互独立 ,又相互影响、相互依存。非智力因素对于一个人的成材是十分重要的 ,它对于智力因素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以往的教学中 ,非智力因素未能引起应有的重视 ,亦即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和培养。在近…  相似文献   

5.
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智力因素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而非智力因素是有利于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智力因素以外的全部心理因素的总称,一般包括兴趣、动机、情感、意志、个性等。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往往很重视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这是正确的,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也绝不容忽视。因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非智力因素是相对智力因素而言,是智力因素以外的全部因素的总称.非智力因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非智力因素是指环境因素、生理因素和智力因素以外的心理因素;狭义的非智力因素则是指对已知过程起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一般包括动机、兴趣、情感、信念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对人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可以保证智力因素最大程度的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所谓非智力因素,就是在有利于人们所进行的各种活动中的智力因素以外的心理因素的总称。由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因素构成。它们虽然与学生的智力水平无直接关系,但这些因素却能推动智力因素的发展,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能主动地去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一旦非智力因素参与到智力因素的认识活动中,智力活动就会被激活,学生对学习才会表现出最大的积极性。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把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起来,并注意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物理教学中,始终要把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的。智力因素主要指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注意力、记忆力等。而非智力因素是一切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的心理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两者是辩证统一,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如果处理得当,能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培养了能  相似文献   

9.
非智力因素有广、狭之分.广义的非智力因素是指相对智力因素而言的,除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等;狭义的非智力因素指与智力活动密切相关,并且影响(制约或促进)智力活动效率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近几年来,培养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重要性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相似文献   

10.
非智力因素是指一切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它直接影响着认知的效果、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及对智力因素的融会贯通.积极有效地开发非智力因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物理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在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上指出:“在教学中要尽量反映科学、技术进步,引导学生对社会的关心和参与,使学生乐学”.而要做到“乐学”,就必须研究如何发挥良好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启发情感,激发学习的责任感等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高盛军 《考试周刊》2013,(76):44-44
小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非智力因素是指学生在进行各种活动时智力因素以外的全部因素,主要由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要素组成。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非智力因素越来越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一、非智力因素概述 (一)非智力因素的界定 现代教育学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影响.智力因素是指与人的认识过程直接相关的因素,包括观察、思维、记忆等构成-个多维的连贯体.非智力因素则是指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对认识过程起着一定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如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好胜心等.  相似文献   

13.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心理因素越来越得到教育界人士的重视。我们知道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的心理活动是整体发展的 ,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而非智力心理因素是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 ,但对认识过程却起着启动、定向、引导、维持、强化作用的心理因素 ,如动机、兴趣、求知欲、信念、意志的坚定性、好胜心、自我意识和独立性等心理特征 ,是促进人学习的动力系统。体育教学在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心理因素中具有特殊功能。因此 ,在体育教学中不仅要发展学生的体力和智力 ,而且要重视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心理…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教师很注重培养学生的智力因素,这是无可非议的。但另一方面,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也是不可忽视的。因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因素两者共同参与的过程;学习能力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要学好语文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智力水平,而且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的良好发展将使智力因素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什么是非智力因素呢?所谓非智力因素,就是有利于人们进行各种活动(包括学习活动)的智力因素以外的全部心理因素的总称。它是由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五种因素构成的。  相似文献   

15.
教学活动是建立在学生全部心理活动即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基础上的,要实现德育课教育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必须依靠智力因素(如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与非智力因素(如注意、情感、意志、情绪等)。智力因素提供学习、操作的程序,非智力因素提供学习的动力。只有当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全部积极的参加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时,才能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然而,传统的教学片面地认为教学过程只与学生的认识智力有关,抹杀非认识、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心理学把直接参与认识过程的心理因素称为智力因素,主要指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而把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的心理因素称为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人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习惯等。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两者共同参与的过程,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17.
一个人的成长过程,非智力因素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愿意不愿意学习或学习到何种程度,往往不全是由智力因素来决定的,非智力因素在其中也发挥着很重要的影响.非智力因素,从广义上讲包括智力以外的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以及道德品质等.狭义的非智力因素则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对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的作用的心理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理智、个性等.体育教学中,教师如果重视采用有效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独立性格,就一定能增强教学效果.体育教学的目的不仅要"塑身",而且要"塑心",要把学生培养成为身心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过程是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心理因素共同参与的具有整体性的认识活动.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学生在学校读书时,曾被认为是智力出众的学生,毕业后却没有什么作为.这一事实证明,智力高的未必一定能成才,隐藏在事实后面的一条真理是:人的成才除了一定的智力因素和社会条件外,还取决于一些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心理因素两者相辅相成,永远具有协调性.在两者中,智力因素只提供了学习进去的可能性,而非智力心理因素才是学生学习进去的可靠保障,是学生主动学习、想学、乐学、品学和苦学的心理基础.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决定着智力因素能否得到发挥及其发挥的水平.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利用非智力心理因素,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19.
阳耀玲 《陕西教育》2007,(11):85-85
非智力因素及其在中专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非智力因素,从广义上讲包括智力因素以外的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以及道德品质因素等;狭义上是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对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它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理智、个性等等。非智力因素在中专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20.
非智力因素是指一切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的心理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和意志等。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告诉我们,非智力因素是不直接参与工作和处理知识信息,但它却推动知识信息的加工处理。如果非智力因素开发得当,就能促进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