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说结合发展学生语言能力——我教《小山羊》□江苏黄艳红语言是一种思维工具,一种表情达意的工具。加强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重点是在读和说上下功夫。学生读说的能力提高了,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就会随之提高。下面就以第一册课文《小山羊》来谈谈如何加...  相似文献   

2.
《小山羊》(六年制小语第一册)是多幅图的看图学文。通过教学要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动物吃的食物是不一样的,从实际上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有规律的。我在教学时是这样安排的:一、由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一边听,一边看图画。读课文时速度稍慢一些,每读完一段后作适当的停顿,使学生能对照图画把相应的一段内容想一想,使图画和语言对上号,通过语言帮助他们观察、了解这几幅图画说的是什么。二、把词句训练和观察图画的训  相似文献   

3.
这里介绍的,是关于“说读”的教学手法。说读,就是读读说说,说说读读,以学生的语言活动为中心,用“说”的方式带动对课文的整体理解、细节品析、内容组合、想象补充……它以课文品读为目标,以深入理解为目的,在课文阅读中引导学生边读边说,边说边读。这既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手法,也是一种高效教学设计思路,同时也是一种学法指导;当它能够支撑整节课的教学的时候,它又是一种新的课型。如《卖炭翁》的说读教学过程设计:第一步:朗读———读得顺畅;说话———翻译课文(叙说性语言表达训练)。第二步:朗读———读出轻重;说话———品析文句(分析性…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一册“看图学文”教学指要德保县教研室黄志平义务教育小语教材第一册的“看图学文”有三篇,其中单幅图的一篇:《秋天》,多幅图的两篇:《小猫种鱼》和《小山羊》。每一课的内容包括:图画、跟图画相配合的课文、课后作业、新出现的部首以及带...  相似文献   

5.
阅读教学的主攻方向应集中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上.要致力于变以“教”为主的课堂结构为以“学”为主的教学过程。如果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阅读教学则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山羊》一文既是第一册教材中的一篇看图学文。又属学生自读的课文。教学时.教师应在学生掌握了生字新词.初知课文大意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6.
《小山羊》是小语教材一册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童话体裁看图学文 ,由五段文字和四幅图画组成 ,讲的是小山羊和小鸡等动物们交朋友 ,小鸡、小猫、小狗分别请小山羊吃虫子、鱼和骨头。小山羊没有吃 ,最后和小牛一同吃青草的故事。说明不同的动物吃的食物是不一样的。根据要求 ,教学中应着重对学生进行读的训练 ,让学生在读中明理 ,读中悟情。为此 ,我作了如下设计 :一、故事引入 ,激发情趣 ,作好铺垫一开课 ,首先给儿童们讲一个《马大哈管理员》的故事 :从前 ,森林动物园来了一位新管理员———猴子马大哈先生。他认为动物们应该改变原先的生活…  相似文献   

7.
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坚持以读为主的策略 ,教给学生自读方法 ,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和默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 ,形成语感 ,受到思想情感熏陶。以读代讲。 我教学《自己去吧》一课时 ,先引导学生自主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让学生反复读顺课文。在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思路初步整体感知的基础上 ,进一步将学生的读引向发现、感悟的读文层次。这时 ,教师先引导学生图文结合进行思考。先要求观察第一幅图 ,问 :“小鸭说了什么 ?”要求学生回顾课文 ,用文中的话以读代答 ,并启发学生注意句末的问号 ,想想小鸭子这句…  相似文献   

8.
问答教学法(亦称谈话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被广泛运用,已成为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智力的一种有力手段。我在教学《小山羊》一课时,根据教材特点,运用此法,通过精心设问,在对学生的观察、分析、鉴赏和概括等能力的培养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小山羊》(六年制第一册16课)是一篇多幅图的看图学文。有四幅图,第一幅图画的是小鸡请小山羊吃小虫,小山羊没有吃;第二幅图画的是小猫请小山羊吃鱼,小山羊没有吃;第三幅图画的是小狗请小山羊吃骨头,小山羊没有吃;第四幅图画的是小牛请小山羊吃青草,小山羊和小牛一同吃青草。本课是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动物吃的食物是不一样的,从实际上认识  相似文献   

9.
《我的弟弟“小萝卜头”》是一篇介绍“弟弟”在监狱里生活、学习情况的课文。课文的语言很平实 ,结构也不奇 ,但字里行间却有着一种浓烈的“情” ,这情就是对“弟弟”的爱和对特务的恨。根据课文的这种特点 ,可以采用“读读、议议、写写”的方法进行教学。一、读读读是阅读教学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学生的朗读水平只有通过不断地读才能得到提高 ;课文中所包含着的丰富的知识内容、思想内容和情感内容 ,也只有通过反复地读才能够得到诠释和领悟。在《我的弟弟“小萝卜头”》这篇课文的教学中 ,可以安排“三步”来达到读的要求。第一步 :“通…  相似文献   

10.
初一册 第五单元《论语》十则[创新设计 ]一、教学目标1 认读字词 ;2 理解各则语录 ;3 整理、积累语言材料。二、教学思路板块式教学思路 ,全课的教学主要分为三个板块。三、创新意图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四、教学过程第一个教学板块 :认读课文。 (1 5分钟左右 )1 同学们自读课文的“阅读提示”。2 各自大声地朗读课文。3 听读课文 ,注意校正读音 ,体会语调。4 分“则”朗读课文 ,每读一则 ,都要求对应着“点读”课文注释。5 分学习小组 ,读课文 ,说注释 ,说译文。6 全班同学大声、流利、快速地朗读全文。第二个教学板块 :析读课文…  相似文献   

11.
最近,听了几节语文课,感触颇深。印象比较深的一节课是《桂林山水》。在学习课文第二段时,教师先让学生读了读课文.然后问学生读懂了什么,几名学生举手回答后,教师说:“同学们感悟得真好,这一段写了桂林的水的静、清、绿三个特点。现在请一位同学伴着音乐把这一段渎一读。”学生读完课文后,便又开始了下一段的教学。  相似文献   

12.
孙仕满 《山东教育》2005,(34):31-31
最近,听了几节语文课,深感忧虑。 印象比较深的是一节《桂林山水》。在学习课文第二段时,教师先让学生读了读课文,然后问学生读懂了什么,几名学生举手回答。教师说:“同学们感悟得真好,这一段写了桂林的水的静、清、绿三个特点。现在请一位同学伴着音乐把这一段读一读。”学生读完课文后,便又开始了下一段的教学。  相似文献   

13.
曾经看过北京特级教师宁鸿彬老师上的《皇帝的新装》的课堂实录,真是朴素又精彩。第一课时,只有三步。第一是“打开书,准备读课文”,于是抽几位学生连接起来把课文读了一遍;第二是在第一步时就提出的,要学生边听边思考“一个……的皇帝”的问题,把省略号部分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第三步也是以第一步为基础,要学生用一个字概括全文的故事情节。宁老师以“读”为前提的三个步骤,看起来毫无特色,但却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根本。[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教学讲读课文,有的教师惯于按“顺序”教学:先把课文分段,再逐节、逐段按课文顺序去分析.这种教法固然可取,但每篇课文都这样教,就显得枯燥了.教学时要根据不同类型课文采用不同教法.如教学《田忌赛马》,先让学生学课文的最后一段,然后由果溯因提问:“马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这是为什么?”由此导学前文.这种“倒置”教学法令学生倍感新鲜.又如教学《白杨》一文,先让学生看录像听读课文,接下提问:“课文仅仅是在写白杨吗?”带着问题,教师导学课文重点段,然后依重点段的学习方法,自学其它段.这样以“问题引探”来唤醒学生有意注意,学生学而有趣.  相似文献   

15.
龙淼 《湖南教育》2002,(1):42-43
结合教材,以“读说”为主线课堂教学就是师生交往的双向互动过程。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地融口语交际训练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以“读说”为主线的课堂教学,以“朗读”和“口头表达”贯穿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串起“字、词、句、段、篇”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首先,教与学的过程都要围绕朗读和口头表达来设计和展开。如在教学《日月潭》时,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我先指导学生边读课文,边重点思考:作者从几方面描写《日月潭》的美丽景象?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词句,然后问学生:你喜欢日月潭吗?为什么?结合看图…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路子的依根(一)学习要求1.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两个部首:口(口字旁)、冂(同字框).2.指导学生看懂图意,培养观察能力.通过看图和学文,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回答课后问题.懂得不同的动物吃的食物是不一样的.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继续学习多幅图的看图学文的方法.(二)对本课看图学文特点的分析这是一课多幅图童话体裁的看图学文.对这类新的课文样式,要用新的教法,效果才好.课文有5段配有4幅图画.第一幅图和第一段文字讲小鸡请小山羊吃虫子,小山羊没有  相似文献   

17.
刘秀成 《文教资料》2006,(13):162-163
吕叔湘先生说:“在各种教学方法之上有一把总钥匙,那就是‘活’。”要使语文教学“活”起来,创造性地活用教材是关键的一步。我在教初中戏剧作品时,做了一些新的尝试,那就是:“读说演评”四步教学法。读说是基础,演评是提高,以演促思,以评促学,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戏剧的积极性,取得了极佳的教学效果。下面,就以苏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第一篇课文《威尼斯商人》(节选)的教学为例,说说我的教学尝试。一、课前准备:在教课文之前,我先向全班学生简要地介绍戏剧的一般常识,待学生都了解到戏剧的一般常识之后,让学生浏览课文《威尼斯商人》(…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从三年级开始“练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五、六年级学生要求“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然而,就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状况而言,段的训练仍然是小学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难点,学生蒙段、猜段,甚至不会分段的为数不少。如何突破这个难点,使学生具有过硬的分段能力呢?我认为首要的问题是加强学生分段的操作性,使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一、什么是分段的操作性? 所谓分段的操作性就是指分段的具体步骤和方法。让学生按照分段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去做、去练,反复操作,逐渐形式技能。一般来说分段可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第一步:一读课文,弄清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第二步:二读课文,了解每一自然节写了什么内容。 第三步:三读课文,看看哪几个自然节写的是一个  相似文献   

19.
《山雨》这篇课文如诗般优美抒情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多彩多姿的山林雨景图,是一篇对儿童进行语文综合训练十分难得的佳作。教学时可通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感情朗读,读中悟情——班级交流”这一教学思路精心设计,引导学生诵读,精思,感受,充分让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人情人景地进入课文所描绘的特定语境读  相似文献   

20.
《两只小狮子》是人教版六年制小语第二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狮子妈妈话中的道理。根据修订版大纲精神和教材特点,教学本文应注重对学生进行读的训练,做到以读为主,以读代讲,在读中学词学句,在读中理解课文。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一、揭题激趣,初读感知教学伊始,先播放有关狮子的录像,让学生欣赏,再问学生看到的是什么动物。然后出示课题,让学生读课题并根据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提出:“课文写了哪两只小狮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