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三元”是封建科举中的一个名词,即解元、会元、状元的合称。我国的科举制度始于隋文帝开皇七年(公元五八七年),终于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前后经历一千三百余年。这是封建社会知识分子跻身仕途的途径之一。整个科举,从童生到状元,一般须经五个阶段,其中县试和府试系预选形式,乡试、会试、殿试才是正式的科举形式。乡试每隔三年在省城举行,秀才可以参加,考中的叫举人,可称老爷,举人  相似文献   

2.
<正>一、《袁京卿日记传抄本》小识袁昶(1846-1900),字爽秋,号重黎,又号浙西村人。浙江桐庐县人,晚清政坛、诗坛著名人物。同治六年(1867)浙江乡试举人,其乡试副主考为张之洞,与张结下师生情谊。光绪二年(1876)中进士,分发户部,任学习主事。光绪九年(1883),考取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旋获传补。此后兼在总理衙门与户部两处办事。因通晓洋务、办事明练,获总理衙门大臣赏识,保举记名海关道,并于光绪十八年(1892)  相似文献   

3.
黄遵宪(一八四八——一九○五),字公度,广东嘉应州(即现在的梅县)人。他出身于中小官僚的家庭。黄遵宪生活的时代,正是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把侵略的魔爪伸向东方,中国人民在清王朝的统治下,祸接兵连,灾难深重的时代。尖锐的阶级矛盾和严重的民族危机,逐渐培养了他改革图强,抵御外侮的志向。我们从他年轻时写下的‘慷慨争挥壮士戈,洗兵直欲挽天河’(《羊城感赋》)这类的诗句中,可以看到他很早就是一位关心国家命运,具有远大理想的诗人。黄遵宪在一八七五年中了举人以后出国,在国外十几年中,先后任驻日使馆参赞、美国旧金山总领事、英国使馆参赞、新加坡总领事等外交官,接触了日本明治维新的改良主义政治和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他认为  相似文献   

4.
黄遵宪,字公度,广东省嘉应州(今广东梅县)人.生于1848年5月29日,卒于1905年3月28日,享年五十七岁.黄遵宪不仅是我国近代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卓越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治活动家,还是一位"明于识、练于事、忠于国"的杰出的外交家.本文着重谈谈他在外交方面的才能和贡献.1876年二十九岁的黄遵宪在北京参加顺天乡试中举.1877年,他随出使日本大臣何如璋赴日,充使日参赞,从而开始了他一生的外交和政治活动.此后,他历任驻美国旧  相似文献   

5.
张之洞(1837——1909),直隶南皮(今河北)人,字孝达,号香涛,又号香严。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三世为州县官”(1)。二十七岁参加殿试,以一甲第三名赐进士及第,授职翰林院编修。同治六年(1867)充任浙江乡试副考官,随即任湖北学政。同治十二年(1873),典式四川,就任学政。光绪七年(1882年初)出任山西巡抚。三年后(1884年)提任为两广总督。光绪十五年(1889)调任湖广总督,担任这个职务一直到1907年。其间除了1895——1896年和1902——1903年两次临时代理两江总督以及入京厘定学制之外,张之洞  相似文献   

6.
卓佳 《语文知识》2003,(9):34-35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1640年农历4月16日出生于山东淄川县城东约七华里蒲家庄(今淄博市淄川区)一个书香家庭。大约11岁的时候,蒲松龄从父读书,19岁时便中了秀才,县考、府考、道考,连获三个第一。在时人眼里,蒲松龄中个举人应该是很容易的。然而,三年复三年的乡试,却成了他终身难度的“关口”。  相似文献   

7.
明代的乡绅阶层包括两种人 :一种是未仕但具有准官僚资格的生员、临生、举人 ;一种是通过科举途径做官而致仕的居乡官僚。他们既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群体 ,又是地主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所参加的东林清议和复社运动等政治活动的影响是负面的 ,客观上不利于政治局面的稳定  相似文献   

8.
清清世祖顺治二年,(公元一六四五年)定云南乡试解额五十四名。《大清会典事例》:顺治二年,定各省乡试解额,云南省中式五十四名。编者按:此系清代初定各省乡试解额,云南为五十四名,系沿明崇祯十五年(公元一六四二年)取额列定。云南乡试至顺治十八年始举行,见文下。八年,(公元一六五一年)定云南举人赴京会试给与盘费、驿马。《大清会典事例》:顺治八年,定云南举人会试,由布政使给与盘费,每名三两,仍给驿马。注:原案兵部例载:给云南会试举人火牌,每名马一匹,不支廪粮。回日,准其换给。若已中进士者,亦准给火牌。编者按:火牌,即证明文件。《清会典·兵部》:凡差给驿者,皆验以印符,曰  相似文献   

9.
科举考试分为乡试(解试)、省试两级。北宋太祖赵匡胤在位期间,开始创立殿试制度,科举考试变成为乡试(解试)、省试、殿试三级考试。元、明、清时期,改称为乡试、会试、殿试。唐宋时期,称取得解送京师参加省试资格的考试为"解试",这相当于后世的乡试一级的科举考试。隋唐五代时期,"解试"一般每年举行一次;北宋中期以后,"解试"改为"每三年一开科场"。考试一般在各州府举行。元、明、清时期改为"乡试"。乡试(解试)一般都在当年的秋季八月举行,录取名额按地区分配,各地名额多少,并不一致。解试合格被称为"得解举人",即  相似文献   

10.
若说状元驸马 ,得先从状元谈起。何谓状元 ?状元是科举时代的一种称号 ,起于唐代。科举制度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 (省级的考试 ,考中者为举人 )第一名称“解元” ;会试 (礼部主持的三年一次的由乡试考中的举人在京城参加的考试 ,考中者为贡士 )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 (皇帝对会试录取的贡士在殿廷上亲自发问的考试 ,考中者为进士 )第一名称“状元”。何谓“驸马” ?相传 ,秦始皇经常出巡 ,每次都要大显军威 ,组织一支庞大的陪巡队伍 ,为防不测 ,秦始皇就在队伍中安排了许多“副车”。每辆“副车”内都坐着一个同秦始皇服饰一样的“替…  相似文献   

11.
万木草堂     
万木草堂是1891年康有为在广州长兴里创办的一所新型学馆。中法战争前后,边疆危机四起,警报频传,康有为痛感民族危机严重,于1888年,乘在北京参加顺天乡试的机会,给光绪帝写了一封五千字左右的上书,提出“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的建议,要求学习西方,实行维新,挽救危局。这是康有为把自己酝酿已久的变法思想,第一次以上书的形式正式提出。由于顽固派的阻挠和压制,上书未能递送给光绪帝。这一次,康有为虽然没有考中举人,但这封上书,很快在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中传诵,康有为及他的变法思想渐渐出了名。康有为回到广东,1890年春,他全家由南海县移居广州。他决心以聚徒讲学的方式,深入研究维新理论,传播改良思想,培养立志变法的人材,以挽救民族危亡。陈千秋在论述康有为办学原因时  相似文献   

12.
张之洞     
张之洞(1837——1909年)字孝达,又字香涛,直隶(今河北省)南皮人。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十六岁应顺天乡试考中举人。1863年(同治二年),二十七岁时考中一甲三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从此,开始了他的官宦生涯。同治、光绪年间,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一个新的政治派别——清流派,它以军机大臣李鸿藻为首。张之洞是李鸿藻的直隶同乡,甚得李的器重和赏识,很快便投入了清流派的怀抱。他与张佩纶、黄体芳、宝廷等人常常上疏纠弹时政,被时人誉为“翰林四谏”。张之洞“遇事敢为大言”(《清史稿·张之洞传》),朝廷重大政事,必上奏评论得失、指摘弊端。1879年(光绪五年),中俄伊犁交涉,清廷使臣崇厚与沙俄擅订丧权辱国的《里瓦几  相似文献   

13.
清顺治十四年(1657)八月,吴兆骞参加江南闱乡试,中举人。十一月发生南闱科场案,后奉旨入京参加复试。翌年初驱车北上。四月复试于瀛台,然而考场武士林立,持刀挟两旁,诗人或因畏惧战栗而未能终卷,遭除名,责四十板,家产被没收,其父母兄弟妻子一并流徙宁古塔。这是科举制中一个典型的悲剧式的人物。本文通过其科场获罪入狱考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4.
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嘉应州(今梅县市)人。他于清光绪二年(1876)在北京考取举人。同年底随中国驻日本第一任大使何如璋出使日本为参赞。一八八二至一八九四年间,他先后出任旧金山、伦敦、新加坡的总领事。一八九八年戊戌变法失败,他因与康有为、梁启超有牵联,于同年十月中旬遭革职返归故里。 黄遵宪不只是晚清著名爱国诗人、政治改革家、外交家,而且他还在教育方面提出了许多独特新颖的见解,并曾积极从事教育活动,是我国近代教育史上一位卓越的教育家。  相似文献   

15.
左宗棠以前连秀才都不是,考举人是没资格的。但政策可以变通,清朝的变通法子是捐监:未曾中过秀才者,如果想参加乡试,可以出钱买一个监生文凭,一样可以中举。按清朝  相似文献   

16.
徐梓 《中国教师》2008,(17):29-30
<正>科举制度发展到明朝,进入到了它的鼎盛时期。这不仅是因为明朝在它统治的270多年间,三年一试,制度化、规范化地举行乡试90次(录取举人102399人),举行殿试89次(共取进士24599人);而  相似文献   

17.
姚梁(1736-1785)浙江庆元县松源镇姚家村人.自幼好学,23岁保举优贡,清乾隆三十年(1765)顺天乡试考取举人,三十四年登进士,官至内阁中书,历任礼部主事、刑部员外郎、顺天乡试会试同考官、山东学政、饶州知府、川东分巡备道、江广按察司、河间府知府等职,所至皆有政绩.三十五年后封奉直大夫、中宪大夫、通议大夫,世称"三大夫".  相似文献   

18.
周永蔚 《新读写》2008,(3):46-46
1 科举记忆法 明、清时期的考试共分四级,分别是“院试、乡试、会试、殿试”。院试中榜者为“秀才”,乡试中榜者为“举人”,会试中榜者为“贡士”,殿试中榜者为“进士”。举人中的第一名为“解元”,贡生中的第一名为“会元”,进士中的第一名为“状元”。一个考生,假若能连获上述三个第一名的话,那他就是“连中三元”了。  相似文献   

19.
梁启超(1873—1929)宇卓如,号任公,广东新会县人。出身小官僚封建地主家庭。幼年在祖父和父亲教养下,熟读古代经籍。“十二岁应试学院,补博土弟子员,日治帖括。”(梁启超:《三十自述》)十三岁肄业于广州学海堂。他深受封建传统教育,中过举人。十八岁后开始接触西方文化,与其友陈千秋晋谒康有为,“一见大服,遂执业为弟子”于万木草堂。(见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1894年随康有为  相似文献   

20.
问题解答     
问:北德意志联邦成立的年代究竟是1866年还是1867年?(福建吴各周) 答:北德意志联邦成立的正确年代是1867年。北德意志联邦是在普鲁士控制下由美因河以北德意志诸邦组成的。存在时间是从1867至1871年。在1866年的普奥战争(亦名“七星期战争”)结束后,普鲁士乘着得胜的机会,于1866年九月二十日下令并吞了四个在战争中曾经支持过奥地利的德意志邦(法兰克福自由城,纳萨公国,黑森——卡斯尔侯国,汉诺威王国),因之普鲁士的领土增加了两万七千余平方英里,人口约增加了五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