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单元说明] 本单元以“明月”为主题,选编了两首古诗、一篇散文和一篇记叙文。这些文章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文体描述月亮,介绍月亮。《古诗两首》借月抒情,寄托了诗人对明月的赞美;散文《月迹》是作家对童年时代的一段美好回忆,充满了童真童趣;《飞向月球》真实地再现了1969年首次登月的过程。所有的文字都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引领学生向往美好的事物。“语文天地”通过做摘录笔记、填写成语、自读古代诗人明月寄情的诗句、品味近代文学大家的写月名篇等活动,可以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看月亮,说月亮,写月亮”的系列教学活动,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李伟 《山东教育》2011,(1):51-53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这一专题,采用“三精带一略”的组元形式,选编了《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珍珠泉》四篇课文,一个“语文园地”。、从内容方面看,四篇课文从动物、植物、景物几个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一个共同的主题——大自然是美好的:从形式方面看,有名家经典散文,有古诗,不同的形式具有共同的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3.
<正>【设计思路】统编二下第一单元围绕“春天”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其体裁各异,有古诗、散文,还有童话故事,表现了早春时节的美景美事,尽显春天的美好。前两篇课文《古诗两首》《找春天》,虽然体裁不同,但是都侧重于对春景的描写。进入这两篇课文,犹如叩开了春之大门,扑面而来的是多姿多彩的春天。这一内容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第一学段学习内容“诵读表现自然之美的短小诗文,感受大自然的美景与变化”高度契合。因此,创设“轻叩春之门”这一学习情境,带领学生在“寻春”“品春”“颂春”中体会春之美好。  相似文献   

4.
<正>教材解读: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走月亮》,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吴然写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是他对童年时代的美好回忆,充满着童真童趣。全文以“走”为线索,走进苍山脚下、洱海之畔,体味风俗之美;走进月下童年、溪头田间,追忆浓浓亲情。整篇文章,母爱萦绕其间,画卷徐徐展开,散发着情景交融的魅力。这篇散文营造出了丰盈旖旎的画面,很容易引发想象,学生对“走月亮”这种风俗趣事浮想联翩,幻想着世外桃源般的美好境界。  相似文献   

5.
教材简析这一单元教材是围绕“月是故乡明”这一专题编排的。本组选编的三首古诗词和三篇散文,都是游子思乡、怀乡的绝唱。《古诗词三首》中,《泊船瓜洲》写诗人在瓜洲随船停留时遥望家乡,却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秋思》写了诗人在洛阳城写信给家人,  相似文献   

6.
唐诗中的月     
《唐诗三百首》(长城出版社出版)中有77位作者80余首诗写到了“月”。许多诗人喜欢以“月亮”为吟咏对象,是因为月亮是美好纯洁  相似文献   

7.
在古诗教学中,有经验的老师都很注重引导学生推敲词语,以吃透诗意,深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领悟诗人遣词造句的奥妙。在一次听课活动中,有位老师教《泊船瓜州》,指导学生理解诗意时,有位学生提出:“假如我是王安石,就把‘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明月’改为‘圆月’。因为‘圆月’既说明月亮明亮,又象征诗人渴望全家的团圆。”听课者面面相觑,不免为执教者捏一把汗。可是这位老师安之若素,将“明”与“圆”  相似文献   

8.
月亮,是古代诗人最钟爱的意象之一。在诗人笔下,朗月、淡月、新月、残月、缺月、斜月、孤月……意蕴丰富。各得其妙。其中,“明月”一词,以一个“明”字写月亮普照大地,皎洁明亮,被诗人们用得最多,似乎也最“俗”。其实,细细体味,在不同诗人笔下,这个“明月”也是各具情致的。  相似文献   

9.
正一、学情分析:《江雪》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柳宗元的五言绝句,整首诗描绘了一幅寄兴高洁、寓意丰富的寒江独钓图。这是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最后一篇课文《古诗两首》中的一首古诗,学生对这首脍炙人口的古诗应该说已经很熟悉了,有一大半的学生课前就已经会背诵,但大多数学生只知道这是一首描写冬天的古诗,对诗的内容,尤其是诗人当时的写  相似文献   

10.
冷月孤心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着独具的人文意蕴。一轮明月,给了中国诗人以无限美好的艺术想像。冰轮的清寒冷洁,契合的正是诗人那颗寂寞孤独的心魂。于是月亮成了诗人最好的情感愿望的寄托。“诗心无知音,惟有月相明”,“清辉艳影,孤心夜语”,这是中国诗人们独有的风雅。于是,在中国古代的月亮诗歌中,就有了那一章章“冷月孤心篇”。  相似文献   

11.
彭燕 《小学教学设计》2024,(Z1):132-135
<正>一、单元解读与思考三下第三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传统文化”,围绕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四篇课文,从节日、发明、建筑、艺术等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本单元是综合性学习单元,语文要素有二:一是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二是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主题,选编了《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珍珠泉》四篇课文。前三篇为精读课文,后一篇为略读课文。我们可以从这些绿柳飞燕、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感受春天的来临,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从而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本单元正是要求同学们通过仔细地观察,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一写家乡的景物。  相似文献   

13.
月亮作为一种自然景物,常常被我国古代诗人当做寄情之物。小学语文课本里编选的古诗,有不少描写月亮。诗人的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呢?一、表达思乡之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明亮的月光照在井床前,诗人还以为是白霜洒落地上。当他抬头遥望天空明月的时候,不禁低头思念起自己的故乡来。“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此处离我故乡钟山很近了,春风又一次吹绿了长江南岸,明亮的月亮呵,什么时候照着我回去呢?诗人王…  相似文献   

14.
某校举行新课改公开课研讨活动,一教师以“月亮”为专题进行探究式教学。看得出,教师精心设计,学生有备而上。课堂上学生手拿软盘纷纷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我搜集了月亮的别称,有婵娟、玉兔、广寒宫……”“我探究了关于月亮的神话故事,有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古代写月的诗歌是很多的,我从网上下载了几十首,有《静夜思》《明月几时有》等”几个认真灵活的学生娴熟地操作着鼠标,  相似文献   

15.
九年义务制教材初中《语》第一册《枣核》一后,有台湾诗人彭邦桢写的一首思乡诗《月之故乡》。这首短诗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表达了作思念故乡的纯真感情。诗人把浓浓的思乡情融入圣诞夜的月光夜景之中,使我们感受到了“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的炽热的赤子之心。  相似文献   

16.
娄国忠 《学语文》2003,(6):38-38
最短的诗 :我国古代最短的诗为《弹歌》 ,载《吴越春秋》 ,全诗只有8个字 :“断竹 ,续竹 ;飞土 ,逐肉。”我国当代诗人顾城曾写过一首题为《生活》的诗 ,通篇只有一个字 :“网” ,形象地揭示了生活的纷繁复杂。最短的序 :宋朝文学家欧阳修的《六一诗话》的序是历代书序中最短的 ,通篇仅一句话13个字 :“居士退居汝阳而集 ,以资闲谈也。”最短的散文 :唐代作家司空图写过一篇题为《洗炼》的散文 ,全文为 :“流水今日 ,明月前身。”它把我们带进了秋水明月之夜、洗炼美丽之境。虽然只有8个字 ,却胜过千言万语。最短的文言小说 :东晋干宝《搜神…  相似文献   

17.
正一、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主题,安排了24篇文章,其中人教版"一主"教材中课文4篇,"两翼"教材《新语文主题阅读》文章8篇,《主题式·经典诵读》诗文12篇。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一主"教材中的《古诗两首》不仅写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分别写  相似文献   

18.
明确教学目的深入理解课文──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吉林省教育学院李莉这组教材由两篇讲读课文,一篇阅读课文,一个基础训练和说话、写话教材组成,讲读课文中有一篇古诗《春晓》,一篇新课文《丑小鸭》。阅读课文《春雨》是一首儿童诗歌。《春晓》是一首古诗,作...  相似文献   

19.
谭学健 《师道》2013,(10):22-22
这是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主题单元——“走进名著”中的一篇课文。它是一篇“文包诗”体裁的课文,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故事是古诗的扩展和阐释,古诗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文对照,情景同现,是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诗意和体会诗人情感的好文本。  相似文献   

20.
月亮以其皎洁、明亮、辉映大地、光耀古今的特色,成为历代诗人歌咏的对象,因此,古代的咏月诗中积淀了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一、用明月的皎洁、美好来抒发内心的欢乐与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陶潜用明月的光亮、亲和表达艰辛劳动中的欢乐。“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李白以儿童的稚气想像写出了明月的瑰丽、神奇。“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普照大地的月光配以悠扬宛转的笛声,表达了对江南水乡月夜景色的无限向往之情。古诗写月常以水作映衬而倍增其明丽、光华。“春江潮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