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艳  李铮 《教书育人》2006,(10):51-53
人民日报2005年11月3日13版刊登了一篇《大学生“回炉”说明了什么》的文章。文中说到,拿到了大学文凭却“回炉”到技校念书,这在过去是不可思议的事情,现在却屡见不鲜。去年沈阳市第一机床厂技校招收了一名大学生、一名专科生,出入意料的是他们三个月就学到了一手漂亮的好活。无独有偶,天津一些职业技术院校开办的数控机床培训班,也有不少大学生前来学习数控技术。另据悉,“回炉”现象在贵州2000年就已经出现了。问及一些大学生“回炉”的原因,答是:工作难找。大学本科四年上完却找不到工作,还不如回到技校学习一门技术在社会上好找工作。对这一现象,各方评论不一。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文献分析和访谈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在我国目前情况下大学生回炉的不可避免性,并针对性提出分类型、分层次办学,弥补高等教育缺位,改革课程培养模式,增设多门专业选修课以及加强职业规划教育等问题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为找工作而犯愁,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毕业就等于失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普遍意义上的社会问题。为了确保大学生就业,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来鼓励大学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回炉"现象,从一开始的凤毛麟角到现如今的习以为常,见证了时代潮流和社会需求对教育的影响。大学生回归职业教育,悄然打破了普教与职教的藩篱,也给了中国教育一个审视自我的视角。这些年,关于大学生"回炉"职业学校,学习职业技能的报道不时见诸报端,并且从起初的大学毕业生的个人行为,逐步演变成现今的高等院校有组织的行为——大学生在学期间,按照教学计划安排来到职业院校学技能,考取职业资格证书。  相似文献   

5.
王婷 《现代教育科学》2009,(6):78-79,96
在对大学生“回炉”现象的思考中,可以看出中国高等教育体制的病态,只有我们实现了义务教育后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效分流、完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改变普通高校的办学体制,才能用“终身教育”模式消除大学生“回炉”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7.
大学生“回炉”技校,虽说是一种特殊现象,但却反映出教育结构设施与社会发展存在着不协调的关系,必须大力加强素质教育,培养适合社会急需的技能型人才,是摆在职业教育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近几年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剧增,就业矛盾日益突出,一些学子转变就业观念,"回炉"到高职院校。这样既转变大学生就业思路,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又成为增加高职院校生源的一条有效的途径。高职院校应该明确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导向的办学方向,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做好大学毕业生"回炉"的各项准备,拓展毕业生就业空间,实现大学生毕业"回炉",百分百就业。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大学生"回炉热"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学生"回炉"的原因与目前巨大的就业压力、学生的兴趣以及工作需要有关.这一问题反映了我国包括高等职业教育在内的高等教育存在的某些深层次问题,包括如何面对就业的问题、如何适应学生个性化需求的问题、如何有效引导高等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建设需要的问题等,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建立完善的高职教育体系,从教育的管理、办学的层级、教学评估标准的设计等方面全方位的对高职教育加以变革.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兼职是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本文从大学生作列车乘务员为切入点,调查和分析了大学生兼职的成因、内容和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以"大学生列车员"为例也提出在学校、社会和大学生三者之间如何建立一个完善系统的新的管理和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回炉"现象面面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生"回炉"是对我国当前人才资源市场现状进行科学分析后的明智选择,只要走出就业观念的误区,放弃不切实际的高期望值,未必没有发展与施展才能的广阔天地,社会对高级技工人才的需求将越来越大,大学生"回炉"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有关部门应对此加强实质性的超前指导.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打工”从某种程度上说有助于大学生在实践中认清自我,增强工作认知,累积社会经验,减轻家庭经济负担等,然而,对大学生“打工”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必须有足够的认识.文章从分析大学生“打工”现象持续升温原因这一问题入手,从学校层面探讨大学生“打工”现象对学业的影响,进而提出高校对大学生“打工”现象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3.
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从择业观的角度来看,大学生择业存在着过分注重功利性、个人主义倾向严重、地域选择倾向单一和诚信意识缺乏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自身的主观原因、缺乏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和高校人才培养结构不合理以及大学扩招造成的就业压力、传统观念的影响等因素所导致。为此,应实现个人就业观念、家庭教育观念和高校教育理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为找工作而犯愁,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毕业就等于失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普遍意义上的社会问题.为了确保大学生就业,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来鼓励大学生就业,为了保障大学毕业但没有找到工作的大学生,国家甚至实施了大学生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解其燃眉之急.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缘何“回炉”读技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人才市场上出现了一个新现象:一批本科应届毕业生经济多方面的分析后,决心“回炉”读高级技工学校。因为他们发现自己虽有理论知识,却缺乏职业技能。这在以前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对如此“开倒车”,我有以下三方面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钟建勋  钟勋丽 《文教资料》2007,(35):215-216
随着高校扩招步伐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涌进大学,随之也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大学生"回炉"。有的学者认为,"回炉"说明了大学生的就业观开始改变,逐渐走出就业的误区。有的学者则认为,这是社会对"人才"的重新解读。但本文侧重于从"回炉"现象所引起的消极方面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7.
企业用人日趋务实,中职“升温”,催生了大学生“回炉热”,同时也暴露出我国现存高等教育的弊端。  相似文献   

18.
新春伊始.在众多高校毕业生奔波穿梭于各类招聘会.承受焦虑忐忑、打击失落的时候.有部分学子却悄然选择了“回炉”上技校。据了解.今年仅广州便有3000人“刚出象牙塔又进技校门”,大学生“回炉”已从个体行为演变为群体现象.呈现快速“升温”趋势。  相似文献   

19.
钱宏 《文教资料》2011,(34):222-224
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是就业能力不足以适应市场需求,而就业能力培养的关键在高等教育政策的完善。本文在分析就业难的基础上,从高校扩招政策、高等教育质量政策和高校就业服务政策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完善高等教育政策,进而促进大学生更好地就业。  相似文献   

20.
从“田伟现象”看家庭教育湖南省职教研究中心刘显泽自从《光明日报》1995年11月17日刊发了《归来吧,妈妈》一文后,“田伟现象”一时成为人们议论的热点。笔者在生出许多感慨的同时,想的更多的是家庭教育。一个15岁的孩子没有被生活的艰辛所压倒,相反充满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