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外资并购境内企业法律审查应遵循三大基本原则:平衡协调、维护公平竞争、国民待遇。外资并购反垄断审查与国家安全审查法律制度之间既存在重要区别,也需要相互协调配合。我国应健全反垄断审查与国家安全审查协调机制,改进外资并购境内企业审查制度体系,完善相关立法及执法程序。  相似文献   

2.
外资并购是近年来国际经济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和经济合作形式,它会对一个主权国家的经济安全产生重大影响。国家的反垄断法律能有效规制外资并购的良性运行。我国目前的反垄断法律尚不完善,表现为外资并购反垄断法律体系、反垄断实体法及反垄断程序法等尚存缺陷。加快反垄断法律监管体系建设,是有效引导外资在华并购的基本手段,其重心在于完善反垄断实体法与反垄断程序法等,以提高外资并购的经济效率。  相似文献   

3.
完善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资并购已经成为外国投资者对华直接投资的新趋势,立足于中国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的现状,对国外的相关制度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完善中国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外资并购我国国有企业的潮流汹涌而至,对我国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如何科学、高效的规制外资并购我国国有企业法律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已是当务之急。正是立足于此出发点,通过评析外资并购国有企业对辽宁经济发展产生的正负效应,结合辽宁的实际情况,针对我国外资并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规制外资并购国有企业行为的法律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跨国并购作为世界各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之一,逐渐替代跨国创建(绿地投资)而成为跨国投资的主导方式。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自然也离不开跨国并购这一重要形式。事实上,我国近年来大量出现的外资并购案例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成为学界讨论的热点话题,争议颇多。那么,究竟外资并购对我国经济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又该如何应对其挑战,无疑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1外资并购对我国经济的双重影响外资并购对我国经济的促进作用相当明显,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1.1解决国有企业在资产重组中的资金不足问题。我国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需要大量资金,不仅国家难以负担,国有企业的现实状况也使之难以在国内筹集到,而通过吸引跨国公司并购国有企业,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根据国际资本流动的趋势,跨国并购已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流,这与我国利用外资的实际需要正相吻合。1.2提高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全面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由于并购的主体多为知名跨国公司,通过并购,可以从资金、技术、工艺、产权、治理结构以及经营理念等多方面对我国企业进行整合,快速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建立现代...  相似文献   

6.
外资并购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新问题,越来越多的国际知名企业及跨国公司开始通过并购这种方式抢占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本文结合中国国内的实际情况,从并购的定义入手,对外资并购中的国民待遇问题以及涉外并购的核心问题反垄断作出分析。强调我国要积极创建外资并购的良好法律环境,向国际规则靠拢按世贸协定构建我国外资并购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7.
外资并购:中国应避免“拉美化”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所管清友认为,外资如果继续大规模并购中国企业,将使中国被动资本化,走上当年阿根廷的老路。我们大致可以推断,一旦跨国并购成为中国的普遍现象,大量的企业为外资所控制,那么中国的经济发展就与国际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形势紧紧拴在一起。国际贸易和金融市场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起连锁反应。我们从此将受制于人,而失去了经济安全的基本屏障,也就从根本上失去了经济自主权。(《国际先驱导报》3月24日)加强民资并购对抗外资垄断要防止外资的垄断性并购,除了需要在未来强化行业市场监管和反垄…  相似文献   

8.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外资并购风险防范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语境下,外资并购在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技术和资金,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显现出市场垄断、对我国经济安全产生威胁、使民族品牌大量流失、削弱企业研究开发和技术革新能力等负面效应。为此,我们既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形势,又要积极构建应对外资并购风险的企业组织防范体系、法律保障体系和企业自主创新体系,趋利避害,维护国家产业安全。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零售市场的全面开放,外资零售企业加快以并购抢滩中国市场的步伐。外资零售企业在华的并购行为对中国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在分析零售企业跨国并购行为对国家经济安全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外资零售企业并购行为对国家经济安全影响的测评方法,并对合理引导外资零售企业并购的同时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加入WTO以来,外资在我国并购高潮一浪高过一浪,为我国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对我国国家安全、民族品牌、科技创新等产生直接威胁,由此,应进一步细化我国法律法规,加强对外资并购的监管.力争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11.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在华外资并购越来越多,且呈现出了新的特点,随之引发了国内关于外资并购的大讨论,外资并购与国家产业安全问题也愈发引起广泛的关注。在分析当前外资并购新特点所产生问题的基础上,基于产业安全的视角,进行了有针对性地对策分析,从而有助于维护我国的产业安全。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促进了外资并购的发展,而中国强大的经济实力以及市场的巨大潜力,也使其成为外资并购的热门东道国。在加入WTO之后,随着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原则的不断深入,中国的外资并购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对中国来说,外资并购浪潮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外资并购给国内的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但同时,在并购的过程中仍有许多法律问题需要注意。目前,中国尚未形成一个健全的法律体系来规范外资并购,还未出台单独的外资并购法,现行零散的法律法规仍缺乏实用性和统一性。本文从外资并购的含义和发展现状出发,对外资并购中的职工就业权益保护、反垄断、尽职调查以及安全审查等法律问题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外商在我国的投资热情前所未有地高涨,而这种外资流入旺盛的势头,以及外资在我国并购持续升温的趋势,将在今后几年得以延续。针对这种现象,详细地论述了外商在我国投资的动机及存在的障碍,并分析我国国有企业在并购的浪潮中存在的机遇和风险。  相似文献   

14.
对外资并购进行规制是国际通行惯例。在跨国并购逐渐取代“绿地”投资,成为国际直接主要方式的趋势下,我国吸引外资的方式仍以绿地投资为主,与此同时,在现有的外资在华并购活动中显现出一些行业被外资垄断,国有资产流失等负面效应。其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在外资在华并购规制中存在着制度性的障碍。构建以反垄断政策为核心的外资并购规制体制,对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外资并购在中国健康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外资并购一方面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却带来垄断等弊端。因此,防止外资并购后市场垄断现象的出现,成为政府监管当局的当务之急。本论文结合外资并购实际发展情况,从反垄断法的视角提出了构建和完善我国外资并购反垄断规制法律制度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外资并购我国企业的反垄断法规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推进,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的不断加大,外资大举进军我国,并购我国企业已成为外商对华投资的一种新趋势。如何在外资并购的浪潮中既合理有效的利用外资又维护国内企业以及国家的整体利益,反垄断法做为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在外资并购的规制中有起关键性作用。本文旨在分析外资并购我国企业的垄断倾向、外资并购反垄断法规制的现实意义和价值目标,介绍国外外资并购的反垄断规制,着重对我国反垄断法规制外资并购的实体和程序规则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外资并购国企的效应及其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政府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外资并购的法律法规 ,应该说 ,外资并购的基本制度框架已经形成。同时也要看到 ,外资并购国企的出发点并不是帮助国企脱困和转制 ,外商在控股并购国企过程中也会对国有企业的发展带来一些冲击。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其中的正负效应 ,实施相应的对策措施 ,从而推动外资并购国企工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结合两会期间的热点话题以及“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方向,对经济安全的定义做了一定的总结归纳,并分析了外资在华的并购情况,认为跨国企业的大规模并购已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安全隐患,对中国经济安全产生潜在威胁。针对上述情况,指出要在保证经济安全的前提下有效利用外资,必须构筑经济安全防御体系,而这可以通过出台《反垄断法》及建立审查跨国并购的机构等方式提高政府制度供给能力、改变以GDP及外资并购为指标的地方政绩考核模式、加强自主创新以争夺国际技术话语权等方式实现。  相似文献   

19.
自我国加入WTO以来,外资并购一直是我国经济生活中的热点话题。上市公司作为各行业内的佼佼者,是发生外资并购的重点区域。然而,外资并购最大的负面效应就是它可能造成的垄断。因此,必须对外资收购上市公司进行反垄断意义上的规制。  相似文献   

20.
外资并购是指外国企业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手段取得我国企业一部分或全部股份,从而对其经营管理实施控制的行为。外资在中国的并购采取的商标战略主要体现为对中国知名商标的使用进行控制、限制中方商标的进一步开发使用、独占合资企业商标的新增值、并购中国行业领军品牌等方面。我国要在加强反垄断、国家经济安全等方面的立法、健全商标评估机制、企业自身增强商标战略意识、成立民间商标自我保护组织等方面予以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