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爱华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4,(31):6
一代史学大师陈寅恪一生主治中国古民族文化史和唐宋史,由于其博通多种语言文字,可以以外文资料与中土旧籍相参,成就巨大。因其独创的史学研究思想和渊博的学识,一直是我们学习和研究的对象。具体论证了陈寅恪先生的史学思想。 相似文献
2.
陈寅恪先生的史学之所以取得异常巨大的成就,与他本人对待史学的国际视野密不可分。他的海外游学、精通多种语言以及对世界史学动态的清晰把握,都对其史学造诣的提升形成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薛生海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1,(1)
一九六九年十月七日,陈寅恪先生走完了七十九年的沧桑人生,含恨而去。一颗世界级的史学名星永远地陨落了,他的走不仅是对中国史学的一种苦涩嘲讽,而且也是中国史学的一大悲哀。可是他所提倡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史学观,永启后世子孙。一谈及陈先生的史学观,不能不对其史学观受影响的社会,家庭及个人经历加以回顾。十九世纪末随着西方列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为把中国完全变为他们的工业产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中国的疯狂掠夺,使中国吏治废弛,经 相似文献
4.
甄娜 《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5,7(3):110-112
粱启超创立的新史学对近代中国的史学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粱启超史学思想发展形成的漫长过程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史学理论的继承时期,新史学思想的酝酿时期、形成时期、完善时期。每一阶段粱启超的史学思想都有其独特的光辉点。 相似文献
5.
甄娜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5,7(3):110-112
梁启超创立的新史学对近代中国的史学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梁启超史学思想发展形成的漫长过程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史学理论的继承时期,新史学思想的酝酿时期、形成时期、完善时期。每一阶段梁启超的史学思想都有其独特的光辉点。 相似文献
6.
7.
陈寅恪史学的民族文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梓 《历史教学(高校版)》1999,(10)
20世纪中国史学的发展,有赖于众多的知识分子专心一志,以史学为业,摒绝人生其他所好,一生孜孜于斯,作精勤的努力;更仰仗其中一些人,以其博学远识,补前贤所不逮,拓学术之新域,把握并体现着史学发展的脉络,匡其趋向,示以准绳,成为传统文化和学术的托命之人。陈寅恪便是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深、声名最大的一位。陈寅烙(1890-1969年)出身于江西义宁(今修水县)宦学世家。祖父陈宝箴,光绪时官至湖南巡抚,倡开民智,推行新政。戊戌变法失败后,因保举刘光第等人而被罢免。父陈三立是光绪十二年进士,授吏部主事。以… 相似文献
8.
陈寅恪先生每次上课,都用花布或黑布包着一大包书,在课前匆匆走进教室。他总是先把要讲的内容抄到黑板上,然后坐到讲台前,开始讲课。他讲课的时候,总是能自己营造出一种境界来,带着你穿越数千年历史,置身于汉唐时期的繁华盛世中。他喜欢闭着眼睛讲课,让自己也沉浸在那种历史语境中。在西南联大时,他的右眼视网膜已经剥离,左眼仅剩微弱视力。有一天上课时,他先在黑板上写好了 相似文献
9.
李伟国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1)
二月二十九日,我在参考室读北宋僧文莹的一本史料笔记《湘山野录》。这本书是解放前上海有正书局印行的,版本倒也平常。但见书中的错字被一一加圈,并在书页的天头作了改正。是那一位读者这样用功呢?读至末页,不意发现一行用毛笔写的小字: 相似文献
10.
11.
陈寅恪(1890-1969),江西义字(今修水)人。曾任清华大学、中山大学等校教授。对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蒙古史以及梵文、突厥史、西夏文等均有深入的研究,代表作《唐代政治史论述稿》等。陈家乃书香门第,陈寅恪的祖父陈宝箴,21岁时便得中举人,他的文才、韬略和办事能力深为曾国藩所赏识,称他为“海内奇士也”。陈寅恪的父亲陈三立,为光绪年间进士;官拜吏部主事,在儒家经世致用思想影响下,以改革天下为己任,同时又从西方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中汲取营养,主张维新变法。陈家一向重视对后代的教育,开设家塾,延聘名师;使子孙很早就发蒙读书。6岁… 相似文献
12.
刘乃寅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1997,18(4):48-53
战国时期出现了各种题材,体裁、体例及语言风格不同的史学作品和半史学作品。本文对属于“瞽史之纪”的《左传》、《国语》,属于“巫史文化”的《楚辞》、《山海经》、《穆天子传》等著作进行了独到的分析,由于史官性质的转变,记注制度的废迟、诸侯史记的焚毁,权变及演说术故事的编辑,战国史学最终走向衰落,而代之以诸子之学。 相似文献
13.
李锋锋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1):111-114
20世纪50-60年代之后的一段时期,是法国年鉴学派"总体史"史学发展的鼎盛时期,但物极必反,就在这辉煌之时,以布罗代尔为代表的总体史研究却日益式微。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史学受到全面的批评和质疑。80年代以后,这种批评和质疑就越来越多,"史学危机"的呼声也日益高涨。为了矫正史学研究的弊端,史学家逐渐将研究的重心转到了个人以及与个人有关的细微事件上来了,于是微观史学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4.
15.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1)
<正>白寿彝先生从1929年起踏上治学的道路,至今已经整整60年了。今年,又恰是寿彝先生在高校执教50周年、来北京师范大学任教授职务40周年纪念和他的80华诞。我们是寿彝先生在新中国成立后所培养的两代学生,深感对于老师的最好的庆贺之情,莫过于学习老师的治学精神,总结和发扬老师的学术思想。本文是我们在这方面的一点认识,也是我们对老师的一点奉献。 相似文献
16.
张齐政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1998,(4)
只有整体的历史才是真正的历史。早在古典史学诞生之初,中西古典史学家们就对此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史学视野十分开阔。司马迁、希罗多德等人的史著都不失为整体的历史。比较而言,西方古典史家们在整体的历史观以及社会文化史方面的探索与努力,比中国古典史学家们要多,史学视野也相对要开阔。这种状况的出现,是造成以后中西史学分野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岳纯之 《历史教学(高校版)》2000,(4)
一、唐代官方史学的历史渊源官方史学,就是政府组织的史学活动。官方史学在中国古代起源甚早,据称“黄帝之世,始立史官,沮诵、仓颉居其职”①,不过此系后人追记,是否果真如此,不无可疑。但至迟到殷代已出现最早的史官,从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其时有“作册”、“大史”等官职,他们的职责就是负责管理图书、记录时政大事②。《尚书·多士》说:“惟殷先人,有册有典。”这里的“册”和“典”或许就出自殷代史官之手。据考证,《尚书》中有的篇章可能成于殷商时期③,如然,则也应是史官之作。西周时期,有太史和内史之职,太史掌记录时事,内史司录载王命… 相似文献
18.
刘治立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1997,18(2):32-35,53
史学是艺术性的科学,艺术性(审美特性)是史学运作的内在要素之一。本文就史学的审美要求、史学审美价值的表现形式及审美特性对现代史学发展的作用等问题做了初步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李国强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5(1):1-6
我们处在一个社会大变革、世界大变局的时代。这个时代呼唤历史研究工作者贡献思想和智慧,以历史学特有的方式推动变革、引领潮流。中华文明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历史上一大批思想家、一系列思想学说构成了中华思想的基本谱系。中华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一次次证明了思想的伟力。新时代中国史学要大有作为,必须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回应时代关切。真正的史学研究,必须有思想、有灵魂、有立场。做有思想的史学研究,须反对碎片化的研究方式,以长时段的眼光、整体的眼光、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做有思想的史学研究,须推进学科融合创新发展,推动跨学科对话交流,探索打破学科壁垒;做有思想的史学研究,还须提升理论概括能力,透过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提炼历史演进的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揭示尘封在历史中的记忆和思想。历史研究工作者要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努力形成历史研究的中国学派。 相似文献
20.
杜华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2000,(3):4-6
在整个工史学发展中,宋代史学无论是在对当代史的记述和编修中,还是在史书体裁、史学领域、史科考证、治史原则与经史关系等,都出现了析的特点,并对后世史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