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赵发珍 《现代情报》2012,32(11):73-77
共链分析是将共引理论应用到网络链接结构分析中,揭示出网络社区网站间的链接关系,挖掘隐藏在链接关系背后的规律及网络特征。本文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30个网络社区网站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搜索引擎yahoo!和Bing收集了这30个网络社区的共链数,然后经过处理后用SPSS和UCINET6软件分别做出多维尺度图和社会网络图谱,通过对共链数据的聚类和可视化分析,得出这30个社区网站相互之间的关系及其聚类关系。  相似文献   

2.
采用链接分析方法,利用AltaVista搜索引擎,分别检索淘宝网、拍拍网、易趣网的网页总数、链接总数、 外链接数、内链接数,计算网络影响因子、外部网络影响因子和内部网络影响因子,结合Alexa排名和人均页面访问量进行相关性分析,进而深入三大C2C购物网站的团购、支付工具、社区的链接指标数据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最后给出优化C2C购物网站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微博社区交流网络结构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博客是继博客之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网络社区平台。以M yspace9911网站为研究样本,通过核心-边缘分析和聚类分析,探讨微博社区用户交流网络结构,界定核心与边缘区域,描述聚类群组,发现核心区域和聚类群组的联系,为完善微博社区信息交流系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搜索引擎将网络信息进行有效的组织,从而使庞杂的网络信息变得有序化,通过搜索引擎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所需信息。搜索引擎通过采用网页评级的方式,按照级别由大到小地将检索结果展现给用户。显然,级别高的网页必定会被优先浏览。因此,对于网络建设者来说,提高网页级别是十分重要的。文章从PageRank算法着手,对影响网站排名的因素如:网站内部的链接模式、外部链接和外向链接进行计算分析,最终得出有效的链接模式。  相似文献   

5.
中国大学网站链接分析及网络影响因子探讨   总被引:57,自引:0,他引:57  
本文对中国主要大学网站的总链接量、外部链接量和网络影响因子(WIF)作了深入研究,分析了它们与大学排名中的总得分和科研得分的相关关系,指出了网络影响因子在测度中国大学网站网络影响力上的不足之处,提出外部链接量是测度大学网站网络影响力的有效手段之一。文章对研究中所用的搜索引擎的数据作了比较分析,指出Alta Vista的数据比All The Web更稳定。  相似文献   

6.
四大搜索引擎网站声誉评价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云秋  葛忠 《情报科学》2007,25(1):73-76
本文在分析网站声誉及其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对Google、AltaVista、Lycos和Yahoo四大基于三种不同技术的搜索引擎的输出网站的声誉进行用户评价,结果表明Google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其它三个搜索引擎,在网站声誉评价的能力方面,基于链接结构分析技术的搜索引擎强于基于内容分析技术和基于人工指定目录技术的搜索引擎。  相似文献   

7.
徐芳 《现代情报》2012,32(9):168-171
以我国20个省级教育信息综合网站为样本,运用Google搜索引擎和网络链接分析方法获取样本网站的总链接数、内部链接数、外部链接数和网页总数等链接分析指标数据,并对网络影响因子进行计算。然后使用灰关联排序的方法对其中八项指标数值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省级教育信息综合网站的建设状况、利用状况和影响力情况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8.
许剑颖 《现代情报》2012,32(10):130-133
选择江苏省全部13个地市级政府网站作为研究样本,确定了网页总数、总链接数、外链接数、内链接数、网络影响因子、外部网络影响因子、内部网络影响因子、PR值共8个分析指标,运用链接分析法对上述网站的网络影响力进行分析,然后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网站进行排序,最后根据统计结果分析江苏省市级政府网站建设的优点和不足。  相似文献   

9.
基于RSS的分布式博客搜索引擎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传统搜索引擎对频繁更新的博客网站实时性搜索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RSS的分布式博客搜索引擎的系统框架,通过划分网络区域,采取分布式的思想采集和索引博客网页的RSS结构化数据,从而达到了对频繁更新站点的实时性搜索,也降低了搜索引擎的存储成本和数据冗余程度.  相似文献   

10.
龚剑 《现代情报》2005,25(9):40-42,45
以Google为代表的搜索引擎和以Yahoo!为代表的网站目录是目前互联网用户获取信息的基本方式。本文从互联网的出现及网络信息检索的历史出发,通过对搜索引擎和网站目录在基本设计思想、商业化影响等方面的分析.尝试提出了一种新的网络检索系统的构想。  相似文献   

11.
赵玮 《情报探索》2012,(9):68-70
运用网络链接分析方法,以Google搜索引擎作为搜索工具,测度了稻花香集团和枝江酒业公司网站的网页数、总链接数、外部链接数,并进一步分析两家企业网站的网络影响力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12.
肖建英  张辉 《情报杂志》2012,(10):65-70
根据中国新闻类网站排名选择前50个网站,运用搜索引擎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新闻网站的影响力、新闻网站之间的链接关系,根据链接关系构建网络关系图,通过中心度和凝聚子群分析,探讨较具权威的新闻网站.结果显示,网站的链出和链入数量对网站的权威性产生正向影响;各新闻网站在网站网络中发挥的作用不同;位于新闻网络核心位置的34个网站对我国新闻网站网络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网络社区发展模式的研究,文章从社交网站入手,在分析社交网站的构建模式、功能及特点的基础之上,提出高校图书馆网络社区的架构,并从其作用、构建模式及功能等方面,阐述高校图书馆网络社区模型。  相似文献   

14.
中外企业网站的链接分析与网络影响力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2006中国企业500强名单>和<财富>2006年度世界五百强公司排行榜>中选取出的34家中外信息技术企业与消费类电子企业为研究样本,以Congle和AltaVista为搜索工具,得到相关网站的17个链接分析指标.通过对这些指标数据进行分类处理与综合分析,展示并评价我国企业网站的网络影响力以及各指标的相对排序位置,同时探索中外商业网站、不同行业网站、信息展示网站与网上交易网站等因素是否与网站网络影响力之间存在着有意义的相关关系,并从所得数据的处理结果对链接指标与链接分析工具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测定了Yahoo!对中国和OECD确定的24个发达国家网络信息的覆盖率。结果显示,Yahoo!对不同国家网络信息的覆盖率存在差异,对中国网络信息的覆盖率是60.24%,而上述25个国家的平均值是71.197%。这表明我国相关部门应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制订针对主要搜索引擎的优化策略,以提升中国网络信息的影响力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美大学网络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取了中国和美国26所大学,对其进行了网络影响因子测定,考察了其中6项指标。结果表明:(1)网络影响因子各项指标中,美国大学均高于中国大学,两者在网页总数和链接总数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而其链接效率则较为相近;(2)单一的网络影响因子项指标无法完全表征大学网站的影响力,但是充分利用各种数据的关联性进行综合性评价则可以做出接近事实的结论;(3)外部网络影响因子由于与链接效率存在线性正相关性,所以能够更客观地评价大学网站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姜鑫  田志伟 《情报科学》2012,(8):1139-1142
以"腾讯微博"作为实证研究对象,借鉴复杂网络理论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通过网络中介中心性分析,确定了影响整个网络内信息扩散的关键节点和连线,并进一步探讨了微博社区内信息传播的"小世界"现象的成因。本文的研究结果为运用小世界理论研究微博社区内的信息传播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8.
应用网络信息计量学理论研究广西17所本科高等院校网站的性能特征.具体研究过程是应用搜索引擎Altavista、Alexa软件进行原始数据采集,获取网站健康度相关指标,然后应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进行网络健康度指标的相关分析.根据计算结果得知,网站外部链接数与网站用户量存在同向变化的关系,高校科研水平高低与网站外部链接数等存在中度相关的关系、与总网页数等存在弱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可为民族地区高校网站建设提供定量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基于灰关联度的大学网站链接数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选取中国重点大学综合实力排名前20名的高校网站作为样本,利用搜索引擎AltaVista收集各网站的链接量及计算网络影响因子.将链接分析结果进行灰关联度分析,发现其结果与大学综合实力得分显著相关.另外,将各链接量、网络影响因子分别与大学综合实力得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链接量对于综合实力得分的相关性优于网络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20.
《科技新时代》2009,(5):96-96
1赚取小费 在你的Facebook页面、博客或者个人网站上添加一个从Tipjoy.com获取的链接。只要你的访问者点击这个链接你就能获得小费。或者可以要你在Twitter上的朋友给你发送一些tweets币(通常是1美元),Tipjoy收到付款后会用蜂鸣声提醒你,并通过PayPal转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