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人们对老师的一个定义,也是一句赞扬之词,作为一名人民的教师,我深知肩上的责任,也明白"教师"这个词对我的意义。教书育人,育人成才,这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是我努力坚持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学语文》2015,(3):39
儒家心目中的人是以体认、实践"仁"德为人生宗旨的。"仁"的实现在于主体修养的升华,然后推己及人。因此,有的学者指出,孔子的"仁"是用以协调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也可以说是一种人际关系学。道家与之相反。道家看重的是个人生命的存在和人性自然的维护。他们抨击君主,鄙弃物欲,诋毁文明,为的是个体价值的实现,独立人格的保持。他们不仅没有国家观念,也没有宗法  相似文献   

3.
(一)近几年来,"有效教学"这个词如同台风来袭,铺天盖地,各类教育杂志、领导与专家的报告以及日常的教学研讨中随处可见,诸如"实施有效教学,打造有效课堂"一类的口号也比比皆是。在这些口号的风潮之中,确有一批躬身探索的实践者,但也不免有一些掺和热闹不知所之的盲从者;这些口号的风潮中还不免掺杂着一些思想的泡沫,干扰着人们的行为,甚至变味为一种学术的浮躁。  相似文献   

4.
当前,群文阅读教学之群文选择在实践中不能有效开展,在于人们对群文阅读教学的认识存在价值误判,不能理解"群文"对于师生的生命场、阅读场、教学场的意义所在.群文阅读教学之群文选择,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文本,都是为特定情境下的教学内容服务的;群文选择不只限于一组组文章的组元,没有必要都用现成的文本,可以是对课内文本的改编或课外选...  相似文献   

5.
中职院校的德育工作之实效,我们一直在探索,但总陷入"喊口号"、"做宣传"、"雷声大雨点小"、"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状态,没有形成"常态化",作者从工作实践出发,从几个方面对常态化的中职院校德育工作进行探索和总结。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教育界有一个十分流行的口号——"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然而,这个口号是否科学,是否符合实际,一直没有深究。在教学实践中,许多人将这个口号当作直理,以为事  相似文献   

7.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就提出了一个口号:"学会生存。"这个口号将竞争提到了有关人们生死存亡的高度。为了我们的少年儿童能够生存,能够在竞争中取胜,很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从小培养孩子具有耐挫折的能力。然而,当代少年儿童心理素质方面的现状究竟怎样?应当肯定,主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但是存在的问题不能不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忧虑:1.情感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差,经不起挫折。笔者曾问学生:"你的弱点是什么?"65%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毅力、耐心,或情感脆弱,经不起挫折。许多少年儿童心理承受能力差,只能受表扬,…  相似文献   

8.
知识与能力     
弗兰西斯·培根提出的著名口号:“知识就是力量”,三百多年来一直鼓舞着人们追求知识、向科学进军,它成为人们求知、治学的格言。在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今天,有人提出一个更新的口号:“知识加能力就是力量”,虽然仅有两字之差,但新口号是多年来人们探讨知识、能力二者关系的研究成果的升华和结晶。  相似文献   

9.
王玥 《快乐阅读》2011,(24):32-33
存在主义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西方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宗教思想给人们带来的归属感快速丧失,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开始在思维上进行自我异化,认为自己是"人类社会"的"外人"。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认为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存在的基础上自我造就,活得精彩。存在主义的出现使得人们开始更加关注宗教之外"人"的本性,宣扬人的价值,使人们开始进一步探究人的本质。存在主义哲学提出了三个基本原则,一是"存在先于本质",二是"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三是"自由选择"。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上对于人才种类的要求也逐渐变得多样化,器乐教学也逐渐走俏。早在课改实行之前,我国音乐教学大纲就已经提出了"器乐进课堂"的教学口号,但是器乐教学工作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进展,很多学校只是在形式上相应了器乐进课堂的口号,并没有付诸于行动。本文对当前我国"器乐进课堂"工作中存在的难点进行分析,针对部分问题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学校是书香浓郁的场所,墨韵书香令人心旷神怡;学校是育人的地方,育人靠的是先进的文化。然而,如今当你走进许多的校园,你感受到的不是墨韵书香,而是到处张扬的标语口号;你看到的不是先进的文化,而是喧嚣的标语口号。似乎有些教育管理者认为,没有标语口号,不足以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没有醒目的标语口号,不足以彰显校园文化的内涵,于是乎,"标语口号满天飞"。  相似文献   

12.
(接上篇) 五、"两个口号"论争背后的深层原因分析 虽然"两个口号"内容并无实质差异,但还是发生这让当事人几十年始终没有解开疙瘩的论争,首先因为他们对自己所提口号固有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不让每个学生落下,这一口号蕴含了以现行教育对每个孩子进行改造的合理性与普遍性。它要求学校与教师使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和其他孩子相近或相当的教育结果,这是一种对标准化教学与评价的吁求。为了这一口号,学校教育变异为对数字结果的敏感与对自身的保护,学生们则成为实现这一目标所必需被操纵、强制与压迫的工具。"不让每个学生落下"并不等同于尊重与关心不同学生之不同需要。实际上,这一口号旨在消除不同学生之不同需要,迫使他们将赚取分数、学习文化课作为惟一真实的教育需要。为了孩子们更为丰富的生活和个性发展,"落下者"的意义需要重新被思寻。  相似文献   

14.
一位学者说得好:人生没有"双程车"!这话极富有哲理. "双程车"是满足人们的需要而产生的.譬如,游客们要去某风景点旅游,常常事先购买好"双程票",来去自由,方便交通.  相似文献   

1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把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科学素养包括在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中,体现了当今时代的要求。那么,什么是科学素养呢? 在西方国家,科学素养一词的英文表达是ScienceLiteracy。Literacy有着两个不同的意思:一是指有学识,有学养,适用对象是学者;一是指能够阅读,能够书写,适用对象是普通大众。科学素养一词一开始是被用作一个理想化的口号,没有特定的含义,而人们对口号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加之人们没有把Literacy的两个差异极大的意义弄清楚,虽然许多学者作过努力,至今也没有能够给科学素养一个可以被科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共  相似文献   

16.
伦敦奥运会开幕在即,其发布的口号是"激励一代人"。这让笔者想到了"鸟巢一代""海宝一代",虽然当时的口号,没有明说"激励一代人",但意思其实差不多,都希望一届奥运会、世博会的举办,能切实影响一代人。赛事结束、展览结束之后,其精神遗产还在。在笔者看来,要从口号产生激励一代人的力量,仅有一次赛  相似文献   

17.
王阳明和贝克莱的"心外无物"的观点有诸多类似的地方,但也有些具体的差异。首先,关于"心"的问题上,王阳明的"心"或"心体"指内存天理的道德之心,而贝克莱之"心"是认识、产生观念或对象的精神实体。其次,在"物"的理解上,王阳明的"物"虽然可以泛指各种存在之物,但主要指意向性的活动和赋予对象的意义活动;贝克莱之"物"是指观念的集合物(对象、事物)。它们的共同点是"依心而在"。最后,在"心外无物"的观点上,王阳明的"心外无物"主要包括三种含义:意之所在便是物,事物之意义因人而存在,仁者的境界;而贝克莱所谓"心外无物"则有两层含义:作为观念的"事物"不能在精神之外存在,心外没有物质实体存在。  相似文献   

18.
王有光 《教书育人》2008,(10):31-33
树立一个意识 "质量意识"是每位初中学校校长必须长期牢固树立的中心意识.学校办学如果没有"质量"就没有一切.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围绕"质量"这个核心.校长应牢牢地把握教育的质量、管理的质量、服务的质量、学习的质量,应该充分意识到我们需要的不仅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口号,更需要的是通过富有实效的创造性工作.夯实学生的基础,培养他们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9.
"意境"和"境界"是王国维文学思想的重要概念,两者没有实质性差别。他的意境说始则受叔本华哲学影响,后有怀疑,故其内涵有变化。其中王氏提出的"无我之境",从意境的整体性、创作过程以及以往词作实践来看,实际是不存在的。王氏自己曾两度扬弃"无我之境"的旧说,值得人们体会和深察。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今天成为一个时髦的口号(这多少也反映了我们社会的进步),人们耳熟能详。可若问"以人为本"的"人"是谁,恐怕很多人会一时语塞。这反映出我们许多的人对一些口号的理解是空洞的,漫不经心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