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薇 《出版科学》2004,(1):65-66
作为编辑,多了解一点汉语成语的知识,特别是成语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对于规范使用成语、提高审稿质量是大有益处的.成语是汉语言文化的精华,只要认真仔细地品味每条成语的含义,就会发现其中蕴藏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同一般词汇相比,汉语成语同文化的关系表现得更为明显、突出,也极富个性.  相似文献   

2.
汉英机器翻译中汉语离合词的处理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汉语中词的离合是指词的构成元素( 两个或多个汉字) 之间的结合不很紧密,可以在其 间插入某些其它成分而被分离,但被分离的词所表达的基本语义不变的语法现象。本文从大规模 语料库中对汉语离合词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分析,并给出了BT863 汉英机器翻译系统中汉语离合词 的处理策略。  相似文献   

3.
成语是汉语长期历史发展过程当中逐步形成的,意蕴深厚、表达凝练的固定词组.很多成语来自先秦典籍,历时远久;晚出的成语.也有几百年、几十年的历史了.从古到今,多数成语的形式、含义都发生了变化.从语义来说,有些成语,旧义继续存在,但又滋生出新义;有些成语,语义改变,甚至变得完全不同了.  相似文献   

4.
如何使一部分文言色彩浓厚、又经常使用的汉语成语变成通俗易懂的闽南方言,以利于口语及方言播音,这是本文探讨的中心。汉语成语,是汉民族一笔宝贵的语言财富,世代相传;是汉语词汇中的珍珠,晶莹璀灿。它结构定型,音节整齐,意义精辟,使用极为广泛,耳闻目睹,比比皆是。使用得当,可使文章或口语增辉生色,言简意赅,准确生动,隽永精深。成语来源,历史悠久,推本溯源,有来自古代文献,来自民间口头流传,来自外民族的语言,又有现代的创新,真是古今中外兼收并蓄,逐渐增多,日臻丰富。成语数量,成千上万。《汉语成语小词典》(第三次修订本)收入3013条,《…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汉文化为视阈力图找出汉文化和汉语修辞观的对应关系,阐释中国修辞观在汉文化背景下的具体表现,探讨汉语修辞观中的民族文化内涵,强调应重视修辞的文化建设功能,重塑中国修辞学理念,构建科学的中国修辞学体系.  相似文献   

6.
李向阳  张亚非 《情报学报》2005,24(1):100-106
简单分析了语法上界定汉语短语的困扰,提出一种利用语义搭配关系界定汉语短语的方法。首先,借助同义词词林实现语义知识的编码,用这种语义编码来表示语义搭配关系;其次,在此基础上,定义短语与已知语义搭配关系的相似性,计算词语搭配的合理性;最后,利用短语内部的语义搭配合理性优于其他搭配这一性质,用算法实现了基于语义的汉语短语界定过程。该方法应用于军事文本,从中界定出描述作战单位等信息的短语,取得较好的效果。此外,经该方法界定出的短语具有较强的语义信息,对信息抽取等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颜色是一些Web资源的重要属性,颜色本体对基于颜色匹配的语义检索起着重要作用.为了实现汉语颜色知识的大范围共享与重用,本文结合语言学与本体理论构建汉语颜色词本体.通过本体的数学模型给出颜色词语义的规范说明,符合本体构建的"可扩展性"、"最小承诺"与"最小编码偏好"等原则.在建立相应的描述逻辑知识库TBox与OWL(Web Ontology Language,Web本体语言)本体的基础上,将汉语颜色词本体应用到供需语义匹配领域.实例表明,本文构建的颜色本体具有简单、实用的特点.同时,本文工作有利于各种Web应用有机结合来自语言学的汉语颜色知识.  相似文献   

8.
《汉语主题词表》词间关系的可视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基于Thebrain技术的Personalbrain软件实现了《汉语主题词表》词间关系的可视化,为检索用户提供直观的词间语义关系图,方便选词。  相似文献   

9.
<<汉语主题词表>>词间关系的可视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基于Thebrain技术的Personalbrain软件实现了《汉语主题词表》词间关系的可视化,为检索用户提供直观的词间语义关系图,方便选词。  相似文献   

10.
汉语人名凝聚了汉语语言和文化特征,这些特征应该在汉语人名的翻译中尽可能地得到保留,然而在翻译实践中汉语人名英译状态却非常混乱.造成这些混乱的原因既有对汉语语言和文化的误解,也有我们在向外推广自身文化时的不自信.编辑实践中应重视汉语人名英译工作所存在的问题,梳理和探讨汉语人名英译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汉文化为视阈力图找出汉文化和汉语修辞观的对应关系,阐释中国修辞观在汉文化背景下的具体表现,探讨汉语修辞观中的民族文化内涵,强调应重视修辞的文化建设功能,重塑中国修辞学理念,构建科学的中国修辞学体系。  相似文献   

12.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和编纂手段的更新,汉语俗语词典的编纂工作开始逐步向现代辞书转向.在编纂的定位方面,汉语俗语词典力求多样化,从不同的方面精心策划来满足读者的需要.在编纂手段上,数据库技术支撑的大型真实语料库为词典的编纂提供典型语料,为归纳义项和编制例句提供很大便利.  相似文献   

13.
"中国英语"作为英语在中国的国别体变体,受汉语的干扰是毋庸置疑的.汉语的语义特征自然地被带到使用者的英语中.语义迁移的表现有语义的增加、减少和错认.本文从这三个方面,讨论"中国英语"中的词汇、句式、篇章(交际模式)上的语义迁移现象,并且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旨在指出对中国的英语教学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广州,作为中国知名的一线城市,其经济实力和文化底蕴等方面的发展日益受到国内与国外媒体尤其是美国媒体的关注。本研究基于两个自建的中美新闻语料库,使用语料库检索软件AntConc3.4.3提取高频词汇,分析其语义趋向及语义韵,结合批判性话语分析,对比中美媒体所塑造的不同的广州城市国际形象。研究表明,美国媒体关于广州的报道比中国媒体更为灵活和多样,用词方面的准确性更能体现出媒体或者国家对待事件的情感态度。国内媒体因有加强广州的国际影响力的责任,在报道上主要宣传广州具有积极意义的事件。  相似文献   

15.
基于语义网格的数字图书馆新书通告推送服务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数字图书馆新书通报推送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用户兴趣的主动新书通报服务的思想,即应用语义网格技术实现用户个性化新书通报推送服务,并结合语义网格中的关键理论和技术,构建四层体系架构的智能化数字图书馆新书通报推送服务系统模型以及系统实现的整个流程.  相似文献   

16.
语义层次上的用户建模研究对提高用户需求偏好描述准确度和提升推荐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基于语义层次树的用户建模机理分析入手,将领域本体引入资源描述和用户建模中,通过资源主题特征提取和语义表达、用户需求偏好程度计算,进行基于语义向量空间模型的用户需求偏好建模和表示,最终得到用户的需求偏好模型.实验结果显示,本文所提方法可行且有效,能够提高用户兴趣偏好描述的准确度和提升推荐服务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开启从传播学角度出发的汉语全球传播研究.目的是促进异文化之间的沟通、提升中国语言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研究对象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外籍汉语学习者,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其外国人学习汉语的渠道、对中国的媒介接触与文化认同情况,进而提出汉语全球传播策略.研究发现:汉语在各种传播渠道中,人际传播效果远胜于大众传播;学汉语的外国人对中国的文化认同度高,但媒介接触频率低;生活中的美食与美景,是最吸引外国人的文化宝藏.  相似文献   

18.
目前Web2.0服务虽能调动大众用户的力量,但所提供的检索方式单一,不能很好地解读用户的需求,也不利于信息的跨平台检索.语义检索是针对概念及概念之间关系的检索,能实现基于语义的匹配和推理,将语义检索应用于Web2.0服务中,能很好地调动用户互动参与,增强信息搜索的准确度,使服务更其个性化.而通过Web2.0,非专业用户能为语义检索的实现贡献力量,用户使用反馈也能逐步提高语义检索的质量.本文在分析Web2.0服务所提供的检索和语义检索各自优劣势的基础上,从语义信息的生成、存储和检索三方面探讨两者结合的方法,并对其应用优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自清乾隆六年(1742)《六部成语》刊刻至今,汉语成语辞书的编纂出版已差不多经历了250年时间。两个多世纪以来,即以能见到的汉语成语辞书及能查到的资料计,成语词典就已出了91种。为便于一般读者了解成语词典的出版概况,选择自己所需之书,也为给成语理论研究者与成语词典编纂者提供一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以来.汉语成语词典编纂出版经历了从小到大、由冷到热的发展阶段。在21世纪来临的时候,读热切期盼着化学术界能推出一部以学术性见长、具有权威性的高质量的大型成语词典——它应该既是总结性的,又是前瞻性的,既能集以往之大成,又能导新世纪之先路一在这样一种形势下,武汉出版社于1999年8月出版了名语言学家朱祖延先生主编、湖北大学古籍研究所集体编纂的《汉语成语辞海》。它的编纂出版,体现了编纂对这一理念的自觉追求和努力尝试,是继朱祖延先生主编的《汉语成语大词典》之后,对我国汉语成语词典编纂的又一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