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采用用户体验、追踪访谈等实证研究方法,以武汉大学移动图书馆为例,从阅读时间、获取方式、阅读内容、阅读便利4个维度研究发现用户移动阅读认知和体验的行为特点:实验前对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了解少;实验者随时随地进行碎片化阅读,但受WiFi热点分布影响;对休闲娱乐类资源粘性强,对学术性内容阅读较少。基于此,为综合性高校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设计优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从传统出版价值链角度来看,阅读是出版的消费环节.智能技术催生智能出版与智能阅读以后,两者开始呈现互融、互动和一体化的发展态势.其中,智能阅读几乎渗入选题策划、内容创作、内容编校、内容推广和传播等每一个智能出版的价值增值环节,并作为必要条件而存在;同时,智能阅读作为新增的价值增值环节,提供类似"遥读""策略性阅读"等独立的产品或工具,帮助人类读者更高效地阅读.因此,两者的协同将既是智能阅读融入出版价值链以实现出版智能化的协同,又是智能阅读延展出版价值链以提供额外附加值的协同,最终指向为整条出版价值链创造最大化价值这一共同目标.  相似文献   

4.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应用在移动阅读智慧服务设计中不断创新,算法成为影响用户体验的关键因素.本文从用户体验出发,结合5G时代新技术发展进行移动阅读算法优化设计研究,从需求分析、内容建设、情境体验、智慧服务四个方面进行移动阅读智慧体验分析,提出了深挖需求数据、丰富阅读资源、优化交互情境、提升情感体验的移动阅读智慧体验策略,以期通过算法赋能提升移动阅读用户体验效果,通过技术驱动促进移动阅读服务创新,服务于现代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高质量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回顾阅读方式的历史演变并结合当下读者需求的现实背景,阐明了阅读发展可能出现的智能化趋势.文章将阅读智能化趋势定义为智能阅读,并从发展导向与产出内容、关键要素、运作特征等角度阐述了其内涵与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智能阅读发展的现状及潜在问题,并提出了发展智能阅读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视障读者阅读为研究对象,在阐释视障读者群体特征、厘清智慧阅读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智能阅读设备的优点及存在的不足,探讨了视障读者的智慧阅读前景,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以期为图书馆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信息产品设计不友好、交互障碍大正在影响老年人信息行为的持续意愿,以往研究忽略了用户体验对信息行为持续意愿的影响。为探索老年人数字阅读体验对信息行为持续意愿的影响,基于信息系统持续使用模型构建了老年人移动数字阅读体验影响持续使用意愿发生机理模型。以60岁以上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开展问卷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用户体验在新构 建的模型中显著;老年人数字阅读体验显著正向影响期望确认度、感知有用性和满意度;感知有用性和满意度在老年人数字阅读体验和信息行为持续意愿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本研究对全面理解信息行为中的用户体验价值具有理论意义,对开发更适合老年人使用的信息产品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图2。表6。参考文献37。  相似文献   

8.
9.
“十四五”背景下,苏州第二图书馆把智能技术与时下当红的沉浸式体验相结合,打造了面向公众的沉浸式智能借阅体验、面向儿童的沉浸式智能学习体验,以及音乐、数字、设计等一系列沉浸式主题智能复合公共文化体验空间。论文详细介绍了苏州第二图书馆沉浸式智能体验的实践经验,总结了沉浸式智能体验存在的问题,思考了沉浸式智能体验与公共图书馆深度融合的方向,展望了即将到来的沉浸式智能体验时代。  相似文献   

10.
智媒时代下,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应用在移动阅读APP设计、服务与营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用户创设了全新的体验情境,促进了移动阅读APP设计范式的转变。文章以服务设计思维为指导,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从构思差异化服务蓝图、优化服务体验情境、连接多样化情感服务、驱动智慧服务创新四个方面分析了移动阅读APP服务体验设计方法,旨在契合智媒时代移动阅读APP用户体验愿景,通过服务设计突破移动阅读APP体验设计范式,结合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移动阅读APP用户体验效果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目前,国内以“用户需要”与“用户体验”双视角展开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研究较少。关注用户需要与用户体验在图书馆阅读推广中发挥的作用,有利于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深入发展。文章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与体验的4E理论为指导,在阐述图书馆用户需要与用户体验类型与关系的基础上,构建阅读推广视域下图书馆用户需要与用户体验模式,并提出图书馆可在基于模式内容聚焦用户的核心需求、创造用户综合性体验、升级用户体验与用户需要方面着手推进。  相似文献   

12.
王欢 《出版广角》2018,(13):41-43
在以"人机共存共荣,共同为用户服务"的新观念下,机器学习方法与深度学习技术将赋予图书馆智能化形态.智能图书馆通过更有效地获取用户行为数据,更全面地整合资源,为用户提供更具人性化的升级服务.这种新升级服务也将为用户带来全新的场景、感官和情感体验,极大限度地满足用户个性化的物质与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以VR阅读用户交互体验为研究对象,从交互过程出发构建一个综合的、全面的、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形成一套可靠性、可操作性强的评价方法,并以一个具体的VR阅读体验为例进行评价研究。本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目前VR阅读体验的发展现状和内容特征,还可以对VR交互式阅读的应用和VR系统开发起到一定的指导和推动作用。[方法/过程]以人机交互相关理论为基础,从交互系统、交互内容、交互功能、交互界面设计、交互服务主体5个维度,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问卷调查获取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方法构建VR阅读用户的交互体验评价指标体系。[结果/结论]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所构建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可以得到用户对VR阅读交互体验的综合的、全面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因特网技术的发展,信息检索技术已成为数字图书馆和科研人员研究的关键技术。人工智能在网络信息检索中的应用给信息用户带来了希望,着重论述了人工智能的理论和技术。及其在智能信息检索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移动阅读沉浸体验对用户黏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移动阅读沉浸体验研究,有助于更加深入地了解用户使用心理,从而促进移动阅读的健康发展,增强用户持续使用和分享行为.文章以技术接受模型和沉浸体验为理论基础,构建移动阅读沉浸体验对用户黏性的影响因素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法获取228份有效问卷,并使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SmartPLS)分析数据.研究结果证明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和涉入度显著正向影响沉浸体验,这些因素进一步通过沉浸体验显著影响用户黏性.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提升用户黏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以EECM(扩展的持续使用理论模型)为主要理论基础,结合消费者行为学领域的感知价值理论及移动阅读的特性设计具体变量,构建移动阅读行为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设。采用纸质调查问卷和网络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在青少年群体中共获取372份有效问卷,利用调查所获取的数据检验模型的信效度并利用AMOS17.0对模型进行检验,提出推动移动阅读良性发展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吴楠 《出版广角》2021,(15):73-75
作为人类获取知识和交流信息的行为范式,阅读在满足用户个性化、移动化、便捷化需求的道路上朝智能阅读的方向演进.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和5G技术的算法为其赋能,也为用户带来了全新的智慧体验.文章以微信读书APP为例,分别从用户需求、资源建设、情境设计层面,探讨智能阅读的算法赋能问题,结合用户画像、情感关怀、阅读层次探讨智能阅读的智慧体验.  相似文献   

18.
移动互联网迅速普及与发展,用户阅读需求更加多元化。文章在相关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对用户转移概念加以归纳,从阅读环境、阅读动机、移动工具选择、用户体验四个方面分析了影响移动阅读用户转移行为的因素,提出加强移动阅读内容建设、建立用户激励机制、重视用户体验、创新服务形式等举措,为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狄野 《编辑之友》2016,(12):23-26
虚拟现实技术具有构想性、互动性、沉浸性三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数字阅读的局限,将阅读行为从现实的二维平面世界迁移到了虚拟的三维立体世界,丰富了阅读体验,创新了出版产品,改造了教育模式,并将引发一场全新的阅读革命.  相似文献   

20.
技术的发展,不仅重塑着媒介生态,也重塑着人们的媒介行为。电子时代的用户具有游牧民的敏锐性,形成了电子空间的知觉特征。本文通过对喜马拉雅FM等有声阅读平台的研究,认为移动音频平台所体现的用户在电子空间的知觉具有四大特征:需求多元化,强调对身体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的满足以及根据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所做的功能调试;用户圈层化,形成了从内容使用者到内容创作者、从地缘社区到趣缘情感形成的圈层化发展;知觉场景化,用户基于不同的目的需求和方式需求形成了不同场景的知觉方式,同时与线下的场景有着共通性;认知图示交互化,在人与平台、人与人之间、人与技术形成多种交互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