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方都市报的文化报道,曾是当地受众重要的“精神食粮”。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媒体环境的改变,地方都市报的影响力逐渐式微并实现转型,地方文化传播环境也发生着流变,因而文化记者必须考虑自身的角色转换问题。本文以《新安晚报》为例,阐述了近年来地方都市报文化记者转型的方式与坚守的初心,并对其转型与坚守的基本方式和策略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
尹迎春 《新闻世界》2009,(10):139-141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以《兰州晨报》2007—2008年度报纸中抽取的435篇民生新闻为样本,从新闻要素、报道、版面编排方式、关注内容、受众本位理念等方面对其民生新闻报道状况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展示了《兰州晨报》民生新闻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对其民生新闻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新疆媒介融合的进程,新疆汉语媒介融合的进程并不滞后于国内其他省份,作为占有新疆报业市场份额较大的新疆都市消费晨报,其媒介融合进程以全媒体转型而具有典型性,晨报全媒体在其产品定位、人才、业务和管理模式上为适应媒介融合的趋势进行了全面的转型,在新疆媒介融合进程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4.
创刊于2001年的《北方新报》和《内蒙古晨报》是呼和浩特市的两份都市报,虽然起步比国内较成熟都市报如《华西都市报》晚了五六年,但作为内蒙古最早的都市报,一直是内蒙古报业市场的领军者,其丰富的报道内容和新颖的报道方式不仅满足了都市报受众获取信息、愉悦精神的需要,也为地方报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5.
邵羽西 《出版广角》2016,(19):50-51
在互联网媒体的强势冲击之下,传统都市报面临巨大的挑战.《华西都市报》在转型发展过程中采取的打造华西传媒集群、实施"i战略"、寻求跨界合作的转型方式,为都市报转型指明了新方向.文章以《华西都市报》的转型为例,梳理其转型战略,为都市报未来的发展提供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6.
典型报道在国内新闻采写中一直占据重要位置,它倡导维护社会稳定与发展的价值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为构建和谐社会、传承道德文化发挥了作用.2007年,为克服都市类报纸同质化、低俗化倾向,《楚天都市报》顺应全国都市类报纸掀起的主流化转型潮流,开始主流化转型探索,将典型报道作为主打品牌,推出一系列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的典型人物,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大众传媒协调社会、传承文化的功能.同时,《楚天都市报》通过典型报道也提升了自身的影响力与公信力,塑造了良好的媒介形象.  相似文献   

7.
徐凤 《今传媒》2006,(4X):55-56
调查性报道(Investigative Reporting)源于二十世纪初在美国轰轰烈烈展开的黑幕揭发运动。有学综合各国研究的成果得出一个理解其含义的角度:调查性报道以揭露社会弊病为目的,并能引起疗救的注意;调查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多个方面;它是新闻媒体相对独立的工作;调查工作通常较为艰苦、复杂,需要相当的调查技巧。一般较费时费力;它的主题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因而也是公众相当关心的等等。调查性报道因其对社会的重大影响力曾被西方新闻界称为“报纸再生的希望之星”。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14,(10):60-65
一个城市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不仅要看它有多大的经济实力,还要看这个城市有无对市民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牌。这种文化的内涵和精神既是城市文化软实力的体现,更渗透在一个地区的大众传播之中。本文研究运用文化软实力相关理论,以推进"主流化"策略的《楚天都市报》推出的对市民生活产生影响、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相关报道为例,分析媒体通过对新闻线索的利用设置议程、引导舆论,通过策划打造媒体品牌,通过舆论监督推进社会进步等策略,进而对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施以最直接和最强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今年以来,党报的非主流化与都市报的主流化,已成为报纸推进改革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以武汉地区的报纸为例,《长江日报》把多年前确立的“主流媒体,权威报道”的方针,改为“影响有影响的人”,其市场定位显然由党政机关干部扩大为社会中端群体。《楚天都市报》在秉持百姓情怀的同时,“高扬主流化旗帜,报道时政大事”,以此“打造责任媒体”,其市场定位显然由市民群体向社会中端或高端群体转变。  相似文献   

10.
辛文娟 《新闻界》2004,(6):35-36,65
一、研究的目的与动机。经历了10余年的发展后,全国共有都市报300多份,一个城市有多份都市报已是常见现象,因此都市报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既然我们强调都市报的兴起是由于其“快捷地、大量地提供各类信息,以满足城市居民对信息的需求”,那么,作为都市报的重头的新闻版,其竞争力强弱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报纸在市场竞争中的成败。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2014,(14):61-65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不仅改变了实体社区的信息传受形态,也影响了受众的媒体消费习惯。本文以《海西晨报》社区报为例,分析新媒体环境下我国社区报所面临的困境,社区报在内容上偏"硬",难以真正实现"接地气"的目标;在发行上过于粗放,未能实现精确投递;在广告经营模式上尚未实现分类广告的集约化经营;在社区服务上手段陈旧,未能实现与居民生活的深度融合。本文认为,当下我国社区报的突围之道在于正确认识和运用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规律,以媒体融合为手段,开拓社区报的可为空间。  相似文献   

12.
△1945年5月,盟国对日反击,东京成为一片火海谁先在中国的报纸上提出了“落日”的概念?△苏联对日宣战,中国的报人谁先预言日本将于四十八小时之内投降?冯英子先生情怀殷殷忆当年  相似文献   

13.
在辽阔的西北腹地,在蜿蜒壮 丽的黄河上游,《兰州晨报》经过三年的发展,在日趋激烈的报业竞争中,实现二次创业目标,经省委宣传部同意,《兰州晨报·河西新闻》已在千里河西走廊的六地市发行。这是晨报响应党中央西部大开发的号召及配合省委省政府实施“再造河西”工程宣传报道的一项重大举措。《兰州晨报·河西新闻》的出版发行,结束了河西地区几个主要城市的读者从未读到过内容较为丰富的省级以上当日报纸的历史,给这些城市的读者奉献上了一份很有价值的精神产品。 在报刊林立、规模庞杂的全国新闻格局中,在西北重镇兰州,晨报的诞…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是从乡村向城市迁移的人,他们融入和适应城市生活的道路是曲折和艰难的,在城市里生活,没有改变自己的“贫”和“弱”社会状况,农民工是不被现行制度认可的、“亦工亦农”的、边缘弱势的群体,是城市的“边缘人”。而同时,不可否认他们的边缘性又直接导致了其就业、工资、福利等权益被严重侵害的局面,同时也被强势的传媒排斥和疏离。所以,农民工也是传播学意义上的弱势群体,往往被排斥在传媒信息的内容之外。  相似文献   

15.
孟路平 《传媒》2015,(19):36-37
媒体融合风头正劲,纸媒转型常谈常新,各色理念各类模式的背后,话题无不指向如何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行业寒冬,以及经营"断崖式的下滑". 笔者所在的《济源晨报》位于中西部地区,因济源市区人口不足50万,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用于传媒发展的资源十分有限,媒体融合常规所需的资本、技术、人才更是稀缺.如何突破条件限制来应对寒冬?从2014年第四季度开始,《济源晨报》通过对国内同行得失、经济形势、自身优缺的研判,决定另辟蹊径完成转型.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大照片、厚报纸已成为大多数都市类报纸的主要特征,摄影报道被越来越多的都市类报纸用作提升报纸市场竞争力、应对激烈的报业竞争的重要策略之一.本文以<半岛晨报>为例,从新闻摄影的新闻性、贴近性、形象性和故事性方面阐述都市类报纸如何提高新闻摄影质量.  相似文献   

17.
第二代都市报是报业市场不可忽视的有生力量,在后WTO时期新闻传播市场的资源重组、格局重构方面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本文以武汉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第二代都市报改版为例,解读当前国内第二代都市报"主流化转型"的主要动因和现实困境,并试图探求可行性的竞争战略,建构可供其未来发展的三种战略竞争模式。  相似文献   

18.
楚天都市报在宜昌等地开办的“地方版“,只存在了不到5年时间,便销声匿迹。个中原因,不是地方版不受读者欢迎,而是不受“地方“报纸的欢迎。办地方版对省报来说是发展,而对地市报来说,则是生死攸关的事情。  相似文献   

19.
《影集》在楚天都市报开栏之初,本来是一个老照片版的《百姓故事》。但老百姓的故事是无限的,照片却是有限的。如何不断寻找《影集》的源头活水?如何让《影集》在流年碎影中常变常新?副刊部从2008年起配合重大主题宣传进行了一系列的主题策划,  相似文献   

20.
走向已知和未知——楚天都市报《城事》副刊的阅读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力  詹碧蓉 《新闻前哨》2006,(10):18-19
今天发生了什么事?有什么重大新闻?国际、国内、本地区的,翻开报纸,这恐怕是每一位读最为关切的。满足读获知新闻是报纸最基本的功能,同时,报纸还有对一些新闻的发生、发展作进一步探究、追溯的功能。当读将目光从报纸上移开,还会看到更多更远,则是报纸副刊承载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