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事发时几乎毫无"美国性"的纳粹大屠杀,战后非但没有消弭于美国社会,反而逐步上升为美国国史和国家记忆的重要部分。二战期间美国未能切实援助犹太人的内疚感,在大屠杀真相浮出水面后,逐步转变为关注大屠杀、勿让悲剧重演的警钟,成为美国对待大屠杀态度转变的起点。以《安妮日记》《大屠杀》为代表的大众文化作品,对大屠杀进行去犹太性、美国化加工与诠释,在民众中引发激烈的情感共振。"艾希曼审判"成为大屠杀记忆美国化进程中的里程碑事件。"梵二会议"不仅使基督徒学者反思并研究大屠杀,也使犹太人开始将大屠杀记忆作为强化民族认同的重要纽带。黑人民权运动推动长期遭遇不公与歧视的中下层民众将大屠杀视为揭露社会撕裂、达成权益诉求的有力工具。诞生于美国国内政治危机、被打上鲜明政治烙印的美国大屠杀纪念馆,其建立过程是大屠杀记忆美国化的主线,其建立标志着大屠杀记忆美国化的完成。  相似文献   

2.
索尔·贝娄作品里的大屠杀书写一直是创伤理论关注的热点。《塞姆勒先生的行星》以塞姆勒先生的视角见证了犹太人惨遭屠戮的真相。小说通过他恐惧地铁、坟墓等与大屠杀相关的意象,讲述了大屠杀对其受害者和见证者塞姆勒先生的精神戕害。大屠杀被历史湮没,其原因不仅在于德国纳粹法西斯当年的层层封锁和控制,还在于受害者和犹太人自身对该事件保持沉默。避免大屠杀悲剧再次发生既需要克服以暴制暴,又需要宽恕之心。医治受害者的创伤虽然有很多方法,但重建受害者的价值观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在后大屠杀语境下,美国犹太人背上了受难者的历史包袱。菲利普·罗斯通过创作试图让美国犹太人摆脱受难者形象的束缚,走出犹太大屠杀所留下的阴影。在《复仇女神》中,罗斯以隐喻的方式直面大屠杀灾难,通过犹太青年坎特在精神上被彻底击垮的例子来揭示受难式英雄主义的特点及其衍生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二战中纳粹德国针对犹太人的大屠杀是犹太民族史上难以抚平的一道伤疤。许多幸存者在战后仍然挣扎于大屠杀的痛苦记忆中,他们和他们的后代均饱受大屠杀后遗症的困扰。美国犹太作家奥齐克和罗森鲍姆分别在他们各自的作品《罗莎》和《二手烟》中刻画了两代大屠杀后遗症患者的形象,并不约而同地安排了救赎的结局,揭示出往往为人们忽略的一点:对于亲历大屠杀的犹太人及其家庭来说,选择忘却伤痛也不失为一种自我救赎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希伯来语大屠杀文学与幸存者作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战结束后,犹太作家尤其是以色列希伯来语作家在反映与表述历史灾难方面面临着一种艰难的挑战。以卡一蔡特尼克和阿佩费尔德为代表的幸存者作家,从幸存者的独特视角对民族历史与民族灾难进行回顾与反思,触及犹太人历史、宗教信仰与道德规范中某些本质的问题。同时,又将目光移向战后犹太人,尤其是幸存者在以色列的生存与命运,探讨大屠杀幸存者如何负载着沉重的记忆负担、在新环境中寻求生存途径。这样一来,他们的文学既在解说民族历史,铸造着民族记忆形式,又同现存社会语境与政治话语建构起某种象征性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为了清算日本帝国主义的战争罪行并进行战争赔偿,盟国成立了远东委员会专门处理日本的赔偿问题。国民政府积极参加对日索赔工作,并为成功实现索赔做了许多准备和努力。但由于战后美国单独占领了日本,对日索赔工作也是在美国的主导下进行的,加上远东委员会各国在各自应该获得的赔偿比率以及日本的工业水准等问题上存在分歧,索赔工作进展缓慢。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美国提出并实施了“先期拆迁赔偿”方案,通过该方案,国民政府先后从日本运回了三批物资,但这与中国在抗战中的损失相比是微不足道的。1949年5月随着美苏冷战的加剧以及中国解放战争的顺利发展,美国终止了“先期拆迁赔偿”方案。  相似文献   

7.
中国对日索赔未成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盟国成立了远东委员会专门处理日本的赔偿问题.国民政府积极参加对日索赔工作。但由于盟国间在日本赔偿问题上迟迟不能达成协议,美国对日政策的转变,日本利用中国不统一的局面向国民党政府施加压力,以及国民党出于反共考虑等因素,终使战后国民政府的对日索赔未能实现。  相似文献   

8.
日本长达14年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空前惨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向日本索取战争赔偿,成了战后中国国民党政府一项重要外交活动.国民党政府对日索赔前后经历了十余年,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准备索赔阶段 国民党政府对日索赔的准备工作早在抗日战争期间就开始了.为了清算日军侵华战争罪行,以待战后向日本索赔,1939年7月,国民党政府行政院制定了《抗战损失调查办法》及《调查须知》,并通令各机关及地方各级政府着手调查日本侵华战争对中国的损害.1943年开罗会议后,对日作战各盟国都将战后对日索赔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国民党政府成立了行政院抗战损失调查委员会,加紧系统调查工作.1944年3月19日,参事室外交组代表黄正铭等人参照苏联对德索赔办法,草拟了《战后对日媾和条件纲  相似文献   

9.
《学习之友》2011,(9):53-54
1945年12月27日,由中国、美国、英国、苏联、法国、荷兰、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及菲律宾等11个国家的代表组成的远东委员会成立,作为战后对日索赔以及对日政策的最高决策机构。为了使受害国尽快得到赔偿,而又达到限制日本战争能力复活的目的,同盟国确定的索赔方案是以实物的形式充赔,拆迁日本的战争工业设备。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上,德国人是加害者,犹太人是受害者。而当今,许多德国人认为,以色列的犹太人是加害者,巴勒斯坦人是受害者。为什么犹太人的角色在德国人眼中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大多数德国人认为,大屠杀的历史教训使犹太人从受害者的角色变成了加害者。当今,德国人、犹太人、巴勒斯坦人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句中国谚语来概括: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里的蛇无疑是指德国人,被蛇咬的人不言而喻是犹太人,井绳指的是巴勒斯坦人。由于犹太人几乎被毒蛇咬死,因此,他们不是十年,而是几十年怕井绳。自从2 0 0 1年9.1 1事件以来,以色列政府总理沙龙把中东的冲突…  相似文献   

11.
边缘化:美国犹太人的处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索尔·贝娄是战后美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作为犹太作家,他特别关注处于同化时期的犹太人:这些犹太人生活在美国,但他们又有着犹太文化背景,所以,他们感到,他们既不是一个自信的美国人,也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犹太人,他们只能生活在双重文化的边缘体。  相似文献   

12.
现代技术并未能免除灾难,技术的缺陷和失控会导致所谓的"技术灾难"。技术与灾难的关系值得再反思:灾难不仅可能产生于技术体系的缺陷或技术操作的偶然失误,它更可能是不断膨胀又不受约束的技术发展及其有效控制的合理化后果。犹太大屠杀就是一种孕生于现代技术理性内在合理、合法特质的"技术的灾难"。技术发展中"手段—目的"结构的变异、道德的分立、"脱域"机制下技术责任对道德责任的替代等因素孕生着灾难的可能。对现代技术体系的自我反思是应对潜在灾难的必要策略。  相似文献   

13.
今天德国秉承的记忆文化,主要是对犹太人大屠杀历史的直面,经历了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初期德国老一代表现出集体沉默,而中期德国年轻一代打破沉默,到后期德国集体树立反省意识。德国对大屠杀的这一反省进程在国内外政治变迁、人口世代更替、国家统一实现这些因素综合的作用之下,而不断地趋向正面。如今德国完成了对大屠杀罪行记忆的恒久化与规范化。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9月7-22日,第五届犹太大屠杀中国教育者专题研讨会在以色列耶路撒冷召开。本次会议由以色列亚德·瓦谢姆犹太大屠杀纪念馆、大屠杀博物馆和大屠杀国际研究院主办,艾德森家族基金会赞助,共有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多所高校的30名师生参加了会议。研讨会宗旨是让中国师生详尽地了解犹太大屠杀历史及其教育,议题涵盖犹太历史文化、反犹主义、纳粹大屠杀、大屠杀教育与记忆等内容。会议  相似文献   

15.
1939年9月德军入侵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苏联于10月吞并波兰东部。1940年波罗的海三国也被苏联合并。苏联新并入的地区大约有200万犹太人。在这些新的地区,苏联政府推行了“苏维埃化”政策,进行改造。1941年6月德军入侵苏联,苏联卫国战争开始。苏联建立了犹太人反法西斯委员会,苏联政府接纳甚至鼓励了一定的苏联犹太文化自治。战后,鉴于形势的改变,苏联政府逐步调整了对境内犹太人的政策,掀起了一场排犹运动。以此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1月23日,以色列政府在耶路撒冷的犹太大屠杀纪念馆举行隆重仪式,授予何凤山“国际义人”荣誉称号。他70多岁的儿子何曼德和女儿何曼礼从美国赶来,代替父亲接受了荣誉证书和证章。以色列外交部和大屠杀委员会负责人,中国、奥地利驻以大使,何凤山救助的犹太人及后裔等400多人出席了仪式。 二战期间,任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的何凤山向数千犹太人发放了前往上海的签证,使他们免遭纳粹的杀害,被称为“中国的辛德勒”。  相似文献   

17.
犹太人的教育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教育之一。在历史的长河中,虽然犹太人民遭受隔离、流亡和大屠杀,但却成功地保持了民族的特性。犹太民族浓厚的教育情结为国家提供雄厚的智力资源,并成功地在科学、经济、思想等领域造就了一大批杰出人物。因此,阐述犹太文化中的教育情结及其教育的主要特点可以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有力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二战之后日本的对外赔偿作为国际关系史上的特例,配合了美国"冷战"遏制战略的开展,违反了战后初期盟国的决议,是美国东亚政策演变的结果之一;战后赔偿是不彻底和不完善的,日本政府内外有别,对本国受害者的赔偿是对外战争赔款的数倍,未能起到战争赔款的作用,对日本战后战争反省的态度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9.
希特勒的排犹不仅引发了在德犹太人对他的痛恨,也激起了万里之外在美国纽约犹太黑帮的愤怒。占据美国半壁黑社会江山的犹太人,为了报复希特勒对犹太人的暴虐,私下里制定了刺杀希特勒计划。  相似文献   

20.
在以色列建国伊始,起源于"锡安主义"1运动的以色列爱国主义教育,就肩负起铭记犹太人受驱逐和被屠杀的灾难历史,延续犹太人古老犹太教血脉,复兴犹太人数千年传统犹太文化,凝聚全球犹太人力量光复新以色列国,实现国防现代化对抗周边敌对阿拉伯势力,构建新型公民社会重塑"新以色列人",促进公民意识觉醒等历史使命。以色列的爱国主义教育特色鲜明,除了一般的社会教化功能,即实现政治民族认同外,还带有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饱含"乌托邦"情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