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张婷婷 《青年记者》2022,(18):69-71
本文以拉斯韦尔5W传播模式为理论基础,对“慢直播+新闻”传播特征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并结合央视频慢直播案例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主流媒体的慢直播新闻报道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2.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央视频《疫情二十四小时》慢直播成为疫情特殊时期的情感寄托,超一亿网友"云监工"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造直播"。云监工"作为"慢直播"和"饭圈文化"融合的产物,起到了"陪伴式"社交的功能,成为一个独特的集体记忆和媒介事件。文章认为"云监工"们通过命名投射情感、通过拼贴的再创作进行情感参与、通过应援表达情感支持,起到了表达和传播情感、释放紧张情绪、构建共同"抗疫"的群体感和身份认同等作用。  相似文献   

3.
徐森 《采.写.编》2021,(10):10-11
随着互联网、移动直播平台的不断升级和5G技术的应用,2020年以来,"慢直播"作为一种新的直播形态应运而生并流行起来,央视及地方融媒体不断推出各种慢直播节目,例如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造、北斗三号卫星发射等,给受众带来了全新的直播观看体验."慢直播"是直播模式在新时期的衍生产品,相对于"传统直播"而言,它是一种新闻生态的融合创新.  相似文献   

4.
李悦悦 《传媒》2021,(2):70-72
自2020年1月27日晚开始,"央视频"开通对火神山医院建造过程的实时直播,直播时长达24小时以上,实时在线人数过千万,慢直播的概念进入传媒行业的视野当中.基于实景拍摄的慢直播其发展前景如何,带来哪些积极影响?本文就火神山医院引发网络"云监工"现象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5.
龙闽君  周德书 《今传媒》2021,29(4):18-20
从快直播发展到如今的慢直播,其不仅可以应用在旅游报道领域,也可以应用在文化传播领域,比起以往的快直播,慢直播以其即拍即播、无人为干预、自然态记录的长视频报道形式成为2020年"最火直播",广受好评。慢直播一定程度上是监控的再升级,不只传媒行业,慢直播将会参与各行各业,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本文将从监控的劣势来探讨慢直播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6.
央视的春晚已经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年夜饭",以固化的仪式确定下来的春晚带有对集体记忆的追寻,起到了对"共同情感"的升华。本文借助詹姆斯·凯瑞提出的传播仪式观,从仪式化符号表征的解释、自我文化身份的确认、凝聚共识这几个角度切入研究春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利用媒介仪式来建构和传播典型人物形象成为媒体的创新之举。本文以典型人物形象系统中的平民楷模形象为研究对象,以央视"寻找最美"系列颁奖礼为研究个案,在媒介仪式观的视域下解读平民楷模形象的仪式建构与传播过程,探析其建构与传播的仪式陷阱与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8.
张珂 《传媒》2021,(7):62-64
2019年11月20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了视频社交媒体"央视频",平台集合了电视剧、短视频、视频直播等一系列功能."央视频"的正式上线标志着我国首个5G新媒体横空出世.作为国家级电视台,总台此次重大改革举措引发了国内众多媒体关注.本文结合"央视频"产品以及平台建设特色,分析视听时代的视频社交媒体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9.
城市慢直播正展现出很高受关注度。本文采用质化研究的方法,通过深度访谈发现:城市慢直播具有构建受众的城市想象、影响城市认同、丰满城市形象的功能。未来城市慢直播可以通过内容多样化、增强互动性并采用多音响手段来提升受众的城市认同。  相似文献   

10.
曲泊宁 《视听》2021,(1):6-7
在疫情中崭露头角的"慢直播",相较于其他直播形式更具客观性、陪伴式的特点,塑造了一个相对真实而稳定的虚拟空间,这无疑让虚拟和真实的界限变得更加模糊,从而加速"内爆"的形成,过量的信息让人无暇思考,使人与真相越来越远.慢直播的意义解释权更多掌握在网民手中,网民对慢直播呈现的视觉符号进行"再符号化",部分网民在消费主义"涵...  相似文献   

11.
詹姆斯·凯瑞提出“传播的仪式观”,用仪式化的隐喻建构文化层面的传播观念,为当时的传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在传播学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他所提出的仪式观和传递观分别指向传播学的文化科学和效果研究两种传播学范式,我们可以借助天主教及新教教义进一步认识这两种范式。基于涂尔干、芒福德对宗教原始形态的分析,凯瑞借助“仪式”这一宗教概念抵达传播的文化路径,具体即通过仪式的核心概念——“秩序”来生成精神价值,铺设意义系统,构建现实结构。  相似文献   

12.
传播仪式观中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詹姆斯·W·凯瑞的传播仪式观角度,分析了我国传统节日文化传播的仪式性、庆典性和参与性特征,指出传统节日文化传播与传播的仪式观具有同样的核心主旨,即通过神圣的典礼将人们以团体或共同体的形式聚集在一起,以完成"时间上对社会的维系"。发现了当前的传统节日文化传播仍是传递观下的信息与知识的线性传播,没有创造出"把人们吸引到一起"的"仪式化场域"。提出传统节日文化传播应该以传播仪式观为理论指导,在传播过程使用、还原与创造有意义的文化符号,使中华民族文化经过几千年洗礼,留存下来的具有生命力、最具共同记忆的部分得以生产、还原与维系,成为联系古今、联结民众的精神纽带。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2014,(14):40-46
本文以央视直播糯康等人临刑为例,试从传播仪式观的角度探讨当今全球化时代下电视媒体对于具有强化身份认同的直播方式的日益惯常化运用所带来的深刻影响,特别检视电视新闻直播中过度充斥极易激发族群纷争的二元对立叙事话语所潜藏的身份政治陷阱以及导致的传播困境。本文认为,中国电视媒体若要建构全球性的传播对话继而促进中国国家形象的积极输出,则须打破陈旧的二元对立性身份叙事框架。也唯有如此,中国电视媒体才能最终实现维护本民族身份认同的初衷。  相似文献   

14.
"央视新闻"微博作为国家级媒体在新媒体的传播平台,具有互动性、开放性和权威性的特征,在发布国内外重大新闻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设备的增多,网络直播逐渐成为新媒体新闻报道的一种方式,"央视新闻"微博在运用直播方面也有了不少实践.与传统的新闻报道方式相比,网络直播具有实时性、互动性和通俗化的特点,能够给受众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在新闻报道中利用直播技术,提高了报道的时效性,丰富了报道内容,拉近了观众与事实真相、新闻人物的距离,满足了新媒体时代受众对信息的最大化需求.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媒介赋权并延伸了人的口语传播方式,通过技术语言扩大口语传播影响力。电子传播阶段呈现出去中心化、分散化和多元化特点,媒介主体的口语传播方式从有稿播音阐述到无稿播音表述的变化。本文以传统媒体在融媒体发展中主持人进行"直播带货"的口语传播演变为背景,分析传统电视直播主持人在"直播带货"中的口语传播方式,探讨央视在电商直播中语言变化和口语传播价值。电商直播模式下内容生产创制都越来越偏重于垂直领域,要求口语传播的垂直性,将线下与线上结合,突破传统电视主持人电视语言限制找到与受众的语言共鸣,转换语体语势,为适应新媒体传播特点适应新的消费场景,主持人的口语传播从多维用户的角度出发,将人际传播融入大众传播进行线上销售,改变传统电视语言习惯。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戴扬和卡茨所著<媒介事件>中阐述的理论分析2008年3月31日"北京迎圣火暨北京奥运火炬接力启动仪式"电视直播活动,结合央视在此次直播中体现的媒介事件特征,从直播脚本、播出效果等方面分析电视直播对社会仪式事件的反映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围绕社交电视进行的传播活动,是一种现代性的媒介仪式,它包含着聚集性的观看行为、符号的汇聚与传播、社会关系的表达与群体认同.当认清社交电视的仪式化特征后,重新审视社交电视的价值,它正是通过互动设计唤醒情感、重塑身份,引发媒介的权利的更迭.因此,在媒介仪式观的关照下提出"事件+话题"直播+场景"生产+互动"三条社交电视发展策略,为社交电视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8.
1975年,詹姆斯·凯瑞首次提出"传播的仪式观",与"传播的传递观"互为增补.但随着移动互联的快速发展,后者渐居上风.以功能主义为出发点的传递观侧重于权力和控制,容易形成单向性的话语霸权.传播仪式观对传递观的学术霸权提出挑战,将传播行为置于更为广阔的社会文化语境中加以探讨.因此,重大事件的网络专题如何承担仪式化传播的重要任务、完成社会构建的问题亟需探讨.网络专题报道《中国一点也不能少》以多种媒体融合的报道样式和良好的传播效果获得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网络专题一等奖,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运用多种传播手段,促成了现象级网络话题,引领网民共同完成社会文化的建构.其在重大网络专题报道样式上做出的有益创新,极具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弋 《声屏世界》2012,(1):16-18
姚明退役,本身仅是姚明的个人行为,然而,央视体育频道史无前例地对一个球员的个人行为进行了五小时的全程直播。不仅在退役仪式进行之前一小时进入"姚明时间",直播姚明宣布退役的整个新闻发布会,会后还由央视篮球资深评论员于嘉对  相似文献   

20.
根据传播介质的不同,互联网体育赛事直播可以分为文字直播和视频直播.文字直播方式可以分为全程纪录式、动态播报式、叙评式等,具有信息量大、便捷性等传播特点;视频直播可以分为演播室评议式视频直播、动态式视频直播,具有观看的愉悦感与仪式感.互联网体育赛事直播的传播策略包括演播室与界面的人性化和简洁化、直播解说的专业化与娱乐化、嘉宾的明星化与特征化、互动的常态化与最优化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