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家楠 《传媒》2018,(12):55-56
2015年果壳推出的线上约见专家APP"在行"掀起了知识付费的新浪潮,随后喜马拉雅FM、蜻蜓FM等移动广播APP相继入局.其中,喜马拉雅FM的首档付费节目《好好说话》在上线当天销售额就超过了500万元,而其在2016年举办的首届知识狂欢节一天收入就超过了5000万元,2017年举办的第二届知识狂欢节消费总额突破了1.96亿元,成功进入知识付费平台第一梯队.与"得到""在行一点"等平台不同的是,喜马拉雅FM的知识付费项目寄生于母平台,因而其知识付费也以母平台的发展战略为基础,走了一条更扎实的内容为王与受众本位之路.  相似文献   

2.
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17年中国知识付费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在知识付费平台的运营模式、知名度、满意度、付费意愿度等排名中,得到APP均取得不错的成绩.得到APP是行业的新丁,从发行第一天到现在历时两年多时间.本文结合个人在这个新出版和知识服务领域的所见、所闻及所得,与大家分享一些认识与想法.  相似文献   

3.
随着知识付费的发展,在新一轮出版行业变革中,众多出版机构不断尝试转换角色定位和开发新的商业模式.文章以"得到"APP的知识付费营销模式为例,从选题内容、跨界融合、线上线下、服务运营4个方面阐述其对传统出版行业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杨一帆  刘翼 《传媒》2017,(23):52-54
在传统媒体转型升级的大军中,网络电台APP将传统广播重构,"95后""手机一代"即将步入社会的主力军,逐渐成为音频类APP的目标人群.以"喜马拉雅FM""蜻蜓FM"等为代表的网络电台APP将音频作为新的入口,以构建完整的音频生态圈为目标,从UGC+PGC内容生产模式到提高整合效率,在行业内率先大规模应用大数据技术,基于音频内容的传播特点针对搜索及推荐算法进行系统性地研发.基于用户画像、使用场景进行个性化内容推送与服务,从而实现手机用户、汽车、智能硬件的场景分发最大化.现如今,音频类APP已逐渐接入智能家居、汽车、音响等领域.对比美国音乐类和音频类APP日活1:1的比率,我国音乐类APP日活为7.5亿,音频类日活只有2.5亿,比率为3:2,我国音频类APP以及承载的知识付费内容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通过深度访谈和调查问卷的形式,尝试洞察以"95后"为主体用户的音频类APP当下以及未来的使用市场,探索提高用户黏性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化经济的发展,用户对于知识共享的需求越来越高,由于当前免费知识泛滥、知识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知识付费便成为了必然。论文在ECT理论的基础上,以知乎APP为例,结合知识付费平台的特征,建立了付费用户满意度影响因素模型。结论表明,期望确认度、感知有用性、信任度、定价合理度、知识生产者专业性正向影响付费用户满意度。据此,论文最后对知乎APP提出了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国内首个成功实现“知识付费”的语音付费APP“分答”的盈利模式进行分析,文章探讨了“知识变现”的特点、现状和前景,认为以社交网络为关系平台,将智力资源与技能资源带入信息网络实现流动与调配,并同步达成资本变现,“知识付费”为新媒体产品的盈利模式创新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技术接收模型,分析有声书APP用户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各项影响因素的路径关系和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社会影响、感知有用性对有声书APP用户使用行为均存在正向影响力,其中社会影响更为突出.最后,本文结合研究结果和实际情况,对有声书APP提出多维度开发优质资源、注重扩大娱乐性元素、创建场景化营销、对接社交平台等发展建议,为业界设计和学界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得到”APP的业务特点、赢利方式、营销模式等内容进行了分析,并总结它的成败得失,以此为基础给知识付费、数字出版的健康发展提供具有参考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凯 《新闻前哨》2021,(2):29-30
在知识付费洪流下,互联网音频内容开始蓬勃发展。在喜马拉雅FM、蜻蜓FM等平台已占领先机的情况下,部分出版机构依然抢滩音频内容领域。其中看理想APP凭借内容的专业性、良好的产品体验获得了大量知识青年的喜爱,本文对看理想APP的产品定位、内容特点、营销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16年可以说是知识付费的元年,市场上深耕内容生产的平台都相继推出了自己的知识付费产品,喜马拉雅、知乎、豆瓣、得到、分答等APP的知识付费应用分发数据明显增长,其中的5家知识付费平台同比增长率均达到50%以上。知识付费引发互联网消费市场格局改变,它不同于技术驱动的风口,更多表现出人们消费的升级。  相似文献   

11.
开放获取模式下"作者付费"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开放获取模式下"作者付费"机制及其面临的问题,认为尽管目前仍面临一些发展障碍,但"作者付费"机制符合各方利益,具有可行性,并提出了加强宣传、提供政策支持、建立联盟、实施质量控制和成本管理等推进"作者付费"机制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基于技术接受模型,通过问卷调查考察大学生网络广播剧付费收听行为的影响因素。通过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分层回归分析与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感知易用性、感知社交性、感知优越性;娱乐需求、情感需求;主观规范对网络广播剧付费收听意愿与付费收听行为正向影响显著。基于研究发现,本文从内容制作、用户运营、平台监管等方面对网络广播剧的未来发展策略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开放获取模式下"作者付费"机制在中国运作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分析了开放获取模式下"作者付费"的合理性以及在中国运作的障碍,提出几点激励、保障"作者付费"的举措,同时还提出建立多元化"付费"模式,以弥补开放获取期刊出版的运营成本,保证开放获取期刊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对知识付费这一现象的反思,对网络环境中知识的生产主体、生产内容、生产与创新过程、知识在网络环境中的传播结构等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提出了知识付费的四点悖论:付费与知识的传播路径、传播规律相悖;付费对业余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激励作用难以奏效;付费与后管理型组织的非营利性相悖;付费与非货币化经济的发展趋势相悖.并提出了促进知识分享发展的两点建议:要开放资源激发知识创新,要建立动态化的共享知识数据库,利用注意力经济和声誉经济打造可持续的知识分享模式.  相似文献   

15.
胡瑾 《新闻前哨》2023,(2):68-69
网络信息时代,大量移动阅读应用进入内容付费市场。然而,虽然大众的付费阅读意识正逐渐提升,但整体来看付费率不高,对于移动阅读应用平台方来说,使“免费用户”成为付费阅读模式下的“忠实消费者”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移动阅读应用的发展现状出发,提出其存在的问题并分析成因,并试图以微信读书APP为例提供具体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6.
全媒体出版是一种将内容资源赋予多种媒介进行出版的传播形态,通过传统出版与新媒体数字出版的协同发展,使内容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传播和利用。在满足内容资源符合全媒体出版条件、出版单位需具备一定的制作能力并掌握一定的内容发布平台、出版产品具备一定的品牌知名度这三大主要条件的基础上,全媒体出版可以通过实体出版物销售、音频和视频付费点播以及APP(第三方应用程序)应用付费下载等形式为出版社带来多样化的盈利。  相似文献   

17.
伊天威  杨玉婷 《传媒》2021,(7):53-55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各种线上教育平台不断涌现,动辄收获千万流量,腾讯课堂APP也因此迎来流量"春天".本文从用户体验视角出发,从发展动因、运行模式、黏性塑造三个层面对腾讯课堂APP展开分析和评述,以期为线上教育平台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启发.  相似文献   

18.
韩梅 《图书情报工作》2019,63(13):43-51
[目的/意义]当前知识付费平台如何以最高的效率为用户提供最有价值的信息成为各方十分关注的问题,分析知识付费平台信息资源质量的影响因素,对于促进知识付费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以"知乎""得到"等主要知识付费平台为调研对象,从在线用户对知识付费感知的角度,在网络调查与文献资料收集的基础之上,利用数据分析探寻影响知识付费平台提高知识与信息资源质量的主要因素,提出促进知识付费平台提高信息资源质量的可行性措施。[结果/结论]分析发现,未来知识付费平台的重点将从对内容的开发转向用户群体的争夺,并沿垂直领域发展,与其他各大商业平台进一步融合,视频将成为平台新的经济增长点。多元化、高效率、流水化的内容将成为推动知识付费平台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信息资源的核心动力。  相似文献   

19.
知识付费方兴未艾,平台众多,如何突围?核桃Live作为新兴的视频类知识付费平台,专注垂直化的视频类产品生产,并不断开发产品附加值,拓展产品矩阵,以多种运营模式来增强用户黏性。未来,用户为知识付费的意愿将提升,"小而美"的垂直知识付费平台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专业生产内容、多渠道分发也是平台转型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20.
APP的研发投入、上线后的更新推广、用户黏度的提升,是传统出版社开发APP面临的困局.如何破除困局,把APP研发好、运营好,使其达到预期的目标,成了出版社的一个课题和难题,笔者提出,一定时期内APP的运营不能单纯从经济效益来考量.文章以"译文的书"APP为例,分析了传统出版社研发APP的意义、困局,并提出未来发展期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