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良友》画报是20世纪20至40年代最重要的综合画报,在抗战期间刊载了八路军、新四军、延安、国统区等一系列中国共产党的视觉形象,宣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战争状况,起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人民画报》部分涉农封面图像为例,用符号学方法对其进行视觉修辞分析,使得蕴含其中的象征意义能够显露出来,完成一次对新闻图像的"观看",并通过对封面图像的视觉形式和摄影手法的解析,归纳出一些具体的视觉修辞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语境中,"启蒙"的本土内涵包括"阶级解放"和"民族独立"两方面内容.在这两个范畴的共同定义下,"中国人民"是一个相当具有症候色彩的概念,是社会主义启蒙的核心概念,也是《人民画报》在社会主义启蒙中向读者普及的关键身份概念.本文从刊物本身国有性和视觉性两种属性出发,发现《人民画报》通过独特的视觉表征实践与...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人民画报》部分涉农封面图像为例,用符号学方法对其进行视觉修辞分析,使得蕴含其中的象征意义能够显露出来,完成一次对新闻图像的"观看",并通过对封面图像的视觉形式和摄影手法的解析,归纳出一些具体的视觉修辞方法。  相似文献   

5.
《晋察冀画报》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份大型摄影画报,研究发现,对外宣传是"山沟里"出版摄影画报重要且被忽略的关键动因。面对国民党新闻封锁与政治话语权的弱势地位,中国共产党急需建立根据地与外界的直接宣传渠道,立足摄影画报真实性与视觉性以期实现"让外界看见"的宣传意图。更需关注的是,艰苦条件出版精致画报具有象征意义,在政治交往中仪式化地运用画报,探索了媒体实践层面的宣传新方式。农村地区投入消耗极大的摄影画报,反映出抗战时期根据地特殊的宣传诉求与政治境遇,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对视觉媒体的早期理解与多样化运用。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17,(7):10-16
"现代女性"分析常常是一个社会面临现代化变迁中较为显著的讨论对象,各种眼光的凝视、欲望的焦点和社会化论述的建构都投射在现代女性身上。本文基于《妇人画报》的视觉史料考查,从上世纪三十年代沪上女性的现代生活观以及与社会互动关系入手,探讨女性刊物如何建构现代女性的视觉形象,并系统论述时代氛围对女性社会角色的想象及其在当时的都市情境中彰显的历史意义等。本文发现,现代女性的装扮,不乏有西方好莱坞明星的诠释,而其家庭生活,则是现代都市化的核心体现,此外,现代女性还将健美身体作为一种现代性生活的标准。  相似文献   

7.
抗战时期晋察冀根据地军区总政治部主办的《晋察冀画报》利用摄影图像、文字文本等对中国共产党进行了有效的视觉塑造与历史书写,通过对战争、革命、生活三大主题的历史叙事,把中共缔造成“敌后战区的胜利者”、“民主政治的建设者”和“生产生活的参与者”的形象。从视觉话语的角度看,这种建构体现于动态化的图像叙事、虚实结合的时空处理、多样化的视觉修辞之中。画报视觉图像的政治化实践,增强乃至放大了中共在国内外的政治影响力与认可度,为战时中国共产党争取政治合法性履行了媒介责任,发挥了宣传与凝聚作用,并为新中国成立后的报刊出版提供了有别于大众化消闲画报的具有意识形态性的“话语范式”。  相似文献   

8.
受到"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政治逻辑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历史任务的双重影响,工人形象开始大量进入新中国的媒介表征场域。作为一份国家级新闻刊物,《人民画报》持续进行着对工人阶级的表征实践,并形成了丰富的文本形象。因此,本文运用身体美学的相关理论,通过解读《人民画报》对工人阶级的相关报道,发现工人阶级尽管在画报中呈现出复杂的具体样态,但始终没有脱离"生产性主人"这一母题。在《人民画报》中,"生产性主人"的形象,既是政治定义,也是自我想象:通过对新中国工人"生产性"特质的描绘与隐喻,既完成了在文本层面落实国家对工人政治定义的任务,也帮助作为读者的工人建构了更加具体的自我形象的想象。  相似文献   

9.
吴赛华 《新闻爱好者》2011,(24):122-123
《良友》画报是我国现代新闻出版史上第一本大型综合性新闻画报①,内容题材广泛,涉及国内外政治、经济、军事、城乡建设、文艺、影视、体育等方面,在其创办近20载的漫长历程中不乏对中国近邻日本的图像展现。20世纪20~40年代是中日关系的多事之秋,《良友》画报通过由编辑者精心选择、刻意重组的图像形式将其建构的日本形象呈现给读者,带领读者从理性的角度去审视中日关系,尤其在抗日战争时期对于作为侵略者的日本形象的描绘及民族意识觉醒之宣传功不可没。本文以图像传播的视觉特点出发,区别于文字传播,换一个视角看日本,再现这20载《良友》画报中所呈现的日本形象,并探讨读者由此获知的可能的对日认识。  相似文献   

10.
王旭 《新闻爱好者》2011,(12):122-123
《良友》画报是我国现代新闻出版史上第一本大型综合性新闻画报,内容题材广泛,涉及国内外政治、经济、军事、城乡建设、文艺、影视、体育等方面,在其创办近20栽的漫长历程中不乏对中国近邻日本的图像展现。20世纪20-40年代是中日关系的多事之秋,《良友》画报通过由编辑者精心选择、刻意重组的图像形式将其建构的日本形象呈现给读者,带领读者从理性的角度去审视中日关系,尤其在抗日战争时期对于作为侵略者的日本形象的描绘及民族意识觉醒之宣传功不可没。本文以图像传播的视觉特点出发,区别于文字传播,换一个视角看日本,再现这20载《良友》画报中所呈现的日本形象,并探讨读者由此获知的可能的对日认识。  相似文献   

11.
宋航 《东南传播》2018,(8):149-151
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共产党宣传事业充分关照战时复杂的本土情境,在内容上以鼓动群众为最终目的.而新政权建立后,历史情境和政治要求发生了重大变化,新中国宣传事业的目标亦发生了重要转向.本文通过对创刊年间的六期《人民画报》进行文本分析,总结出事业建设报道与政治报道的内容特征,还原《人民画报》描绘的新中国图景:各项事业建设稳步发展并最终服务于人民群众的新中国、社会主义政权领导下的"完美"新中国.  相似文献   

12.
陈江 《出版史料》2002,(3):97-99
1896年梁启超主编的《时务报》热情宣传西学,影响巨大,开创了一个新时代,同时也推动了我国期刊事业的蓬勃发展,形成我国期刊史上第一次办刊热。早于《时务报》创刊12年的《点石斋画报》可以称为画报中的《时务报》,它的巨大影响和历史功绩同样在于它主要传介了西学;鲁迅评价说:“这画报的势力,当时是很大的,流行各省,算是要知道‘时务’——这名称在那时,  相似文献   

13.
吴朝虎 《新闻世界》2010,(6):111-112
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良友》画报不仅是上海现代都市生活的记录者和呈现者,更是现代生活观念的倡导者和都市图像的建构者。本文从《良友》创办时的社会背景和受众分析入手,阐释其在当时上海都市图像建构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良友》画报以登载纪实性摄影作品和推介摄影活动、反映民生为主要内容,画报还组织开展全国性的摄影采风活动,并采访读者关注的时事新闻人物,编辑、出版发行摄影作品集,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纪实性摄影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每一个社会都需要英雄,而英雄往往源自想象、建构和传播。英雄的建构总处于一定社会的历史文化机制中。在中国当代视觉文化的形象谱系中,英雄形象是最具典型性的文化符号。20世纪50年代《人民画报》围绕巩固新兴政权、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工业生产、创新农业现代化的时代主题,实施“人人皆可为英雄”的视觉修辞,从劳模英雄个体、先进小组集体和劳模家庭聚合的视觉话语设置,叙述了新中国早期的工农兵“英雄相”。作为一种视觉隐喻,20世纪50年代《人民画报》通过“平凡英雄”式的叙事塑造了新的观看主体和民族国家的精神表征,代表了新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想象,以此动员群众。  相似文献   

16.
邱晶晨 《出版发行研究》2023,(7):101-106+12
科普教育是一项社会实践,民国时期,出版主体关注到期刊这一媒介在大众阶层中起到的教化作用,利用期刊开展科普宣传工作。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科学知识在大众层面的传播策略也发生着改变。《科学画报》是近代中国科学意识开启、科学观念形成、科学知识传播的重要期刊,该刊将大众的阅读习惯从“读字”引导到“读图”上,利用丰富的图像表现形式、多元的排版手段,将科学分解成一个个具象的元素符号,在实现全民科学启蒙上作出努力。本文尝试研究《科学画报》的知识生产路径,探讨读者与编者在互动过程中的交流与碰撞,为科普教育的发展提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7.
现在说起“梁得所和他的《大众画报》”被遗忘,缺少一个前提——他们是被历史遗忘的,还是被某一人群遗忘的——这关系遗忘的重量。这个历史的具体是什么,是艺术史,是文化史,还是其它什么史?此处的某一群人应该是梁得所的同行们,往低了说,画报这个行当“在文化界是被当作不正经的。”(邵洵美《画报在文化界的地位》,1934年10月10日《时代图画》半月刊第6卷第12期)往高了说,梁得所是被近现代画报史遗忘的——而这个“近现代画报史”迄今仍只是个概念并无一部成文的专著。在画报史尚无着落的大的尴尬下,一个人与一本画报的被忽略,其实本不碍文化的大事。  相似文献   

18.
范钦尧 《军事记者》2006,(10):54-54
刚刚收到由月刊改为半月刊的第一期《解放军画报》,十分欣喜。每当收到《解放军画报》,只要没有特殊情况我都会放下手头工作一睹为快,这已成为自己学习业务了解信息的习惯。当得到这期凝聚着军报各级领导及画报编辑部全体同志智慧和辛勤汗水的新版画报时,正值午休时间,我手捧着画报即被封面上孙晓青拍摄的《海疆卫士》吸引住了。三位士兵的剪影构成了《解放军画报》的新面孔,这是一副俊俏的面孔。低角度的拍摄让霞光映满了海疆,衬托着士兵的阳刚之美,烘托《海疆卫士》肩负的重任,展示着军人大海一样的情怀,引导着读者的视觉随着画面向无垠的…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分析考证法,对《点石斋画报》中两篇关于电报的图文进行分析考证。《电报飞传求保卫,星轺移指壮声威》一文,首次以图片配文的形式报道了李鸿章阅读关于朝鲜兵变电报的情形;《谣言宜禁止》一文首次报道"炼魂魄成气以传电报"的误解。《点石斋画报》的科技图画加上文字说明,以最直接的方式表明了,在电报技术引进之初军政上层和普通民众对电报技术态度的差异,以图像为主、文字为辅的传播方式,很大程度上减弱了传播过程中的阻力,开辟了科学普及的新道路,竖起了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视觉信息传播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20.
印刷技术与摄影技术的高度发展,优化了图像表意传统的内涵,促成了"图像叙事"时代的来临.尽管在人类交流方式中,图像叙事相较语言叙事长期处于相对次要的位置,但是在文化、新闻、出版领域,以图片为主的视觉符号正在挑战文字符号的主导地位.随着新媒体逐步取代传统媒体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图片越来越受到重视,这已成为当代新闻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