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江春霖,福建莆田人,字仲默,号杏村,晚年号梅阳山人。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江希濂是同治年间举人。春霖从小聪颖好学,一生刻苦勤俭,粗衣恶食,刚正戆直,言行一致,品德高尚。光绪十七年(1891年)中举人,三年后中进士,被光绪帝钦点为翰林,由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检讨。历任武英殿纂修、国史馆协修及翰林院撰等职,在翰林院整整十年之久。  相似文献   

2.
历来对江春霖的评价均留下一个封建传统的包公式的“铁面御史”形象。本通过考查江春霖在新政、立宪改革中的一些言行、立场观点,体现他开明的政治观念,一定的资本主义倾向。给予新的评价:认为他还应是一位近代史上封建官僚中体制革新的改革派。他反对皇族集权,语侵朝廷获罪,不只是因为得罪权贵。本也试图通过江春霖对监察御史职责执教的追求,以及遭朝廷放逐后社会各界对他的声援支持,展示一代名御史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怀和近代言官的地位、影响。  相似文献   

3.
甘州 余少识刘梅史于武昌,不见且二十年。辛亥,余为淮南盐官,梅史自吴来访.秋窗话旧,清泪盈睫,其漂泊更不余若也。  相似文献   

4.
侯艳 《中国德育》2011,(7):81-84
作为"幸福生活"的提倡者,罗素提出了注重人的自由精神和主体性、注重内容多元化以及立足现实的品性教育观。这一思想与当今我国提出的营造"幸福生活"这一时代主题相呼应,同时也对我国中小学品性教育理念的革新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蒋春震,字鹿潭,生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江苏江阴人,寄籍大兴。少负隽才。父亲去世后,游于京师,声名鹊起,然而文战不利,遂弃举业。道光二十九年(1849),任淮南盐官。成丰二年(1852),任富安场大使。咸丰七年(1857),丁母忧,去官,居于东台。后又移居泰州,不再为官。几家盐商念其曾为地方盐官而供其生计,晚年生活困窘。同治七年(1868)冬,鹿潭赴衢州,道经吴江,仰药暴卒于船中。著《水云楼词》二卷、《水云楼词续》一卷,后人辑《水云楼集外词》一卷。  相似文献   

6.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品性"的一种活动方式,其本身不应该失去自己的品性。由于教育自我认同度低、以经济为主导的社会价值观和政策上的障碍等因素使教育失去了自己的品性。这提示我们一方面要正确认识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另一方面教育必须自我认同,重建自己的话语权,才能保持自己的品性,不至于沦为经济发展的工具。  相似文献   

7.
孟子称柳下惠为“和圣”.柳下惠之“和”至少包含“和”、“恭”、“达”三层内涵,其中“和”是柳下惠的核心文化品性,是平和的自我认知,是明达礼法的仁智之道,是不矜、不伐、不苛察的为官之德,是和睦邻邦的大智慧;“恭”是柳下惠的律己交往之道,凡事以“恭敬”之心处之,以德律己,以礼待人,以“信”外交,不卑不亢,敢于担当;“达”是柳下惠的知人明世之道,在于有自知之明,在于洞明世事,不妄为.在中华传统文化体系里,“柳下惠”是宽和、厚道、诚信、睿智、豁达的代名词,是中华民族“和合”精神的象征性符号.  相似文献   

8.
黄宾虹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山水画大师,然书法造诣亦深。本文从黄宾虹先生的日常手札入手,以管窥豹,条分缕析其笔法,黑法,章法,从而为我们认识欣赏黄书而梳理出一个比较清晰的脉络。  相似文献   

9.
千百年来,课程完全遵循着社会文化的理路嬗变,成为传承文化和知识的载体.这一点固然无错;然而当代的课程,在被赋予文化传递角色的同时,其文化品性和文化底蕴也在逐步迷失.从西方课程的发展演变史看,课程文化品性迷失的原因是泰勒原理的双面影响,应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重构课程文化品性.  相似文献   

10.
中职生有着高中生所没有的就业压力,又因为年纪小,缺乏大学生相对成熟的心性。这样一群人,会早早地踏上社会,面临社会的考量。专业技能是他们立足的基础,但是,自身的个性与职业操守将影响着他们发展的高度。在以往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往往重视文化理论及专业技能的教学,而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培养,也漠视了职业岗位对性格的要求。如何为学生创造多种多样的个性培养环境,是我们职业教育者必须关心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控制与自主——课堂教学的权力品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松林 《教育学报》2006,2(6):79-84
课堂控制与学生自主问题是课堂教学领域中的一大难题,也是课堂教学研究、反思与重建的重要源头,对其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课堂教学具有鲜明的权力属性,课堂控制与学生自主难题的研究也需要建立一个权力理论分析框架。课堂教学权力系统所具有的肯定与限制、保障与约束等二重性,决定了它是分析和解决课堂控制与学生自主难题的基本维度,也为课堂控制与学生自主的同时实现打开了多种可能性。规范与自由、控制与自主构成了当前课堂教学及其权力系统改革的基本矛盾,而改革的基本思路在于寻求这种矛盾的协调与平衡。  相似文献   

12.
诗人江闿在清初时期,名传江淮,为诗坛盟主王士祯之高弟,其诗歌受到当时诗坛大家的推崇。文章主要研究江闿的诗学思想,其诗学观大体表现为:第一,提倡脱去束缚,反对规唐模宋,主张不拘一格,转益多师,唐宋皆为师;第二,诗歌之本为性情和学问,提出诗歌"本于性情则真,本于学问则厚"的观点;第三,诗歌创作反对贵华而贱实,讲求敦厚而雄放的诗风。  相似文献   

13.
当今,无论是设计公司还是艺术设计院校,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得到一席之位,不能仅靠实干和埋头苦学,还应要顺应时代脚步,突出并推崇自身的特色:原刨性、悟性、灵性、品性,只有坚持自身的特色发展,才能站稳脚跟。  相似文献   

14.
李汉荣的散文《溪水》为我们描写了林中的精灵——溪水。作者将溪水刻画得惟妙惟肖,写出了溪水那最美好最纯真的品性,从而抒发了作者对富有生机的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  相似文献   

15.
有两个为学者们所关注又一直未能彻底解决的相互联系的问题:一是逻辑演绎为何是必然的;二是演绎证明的结论为何必须接受实践检验。对一,通常将之归因于同义反复性。[1](P253-257)但是,若逻辑演绎只是同义反复,还有何意义?而且从推理实际看,也并非都是同义反复。如,“因为人都是  相似文献   

16.
教育,作为一种使人向善的活动,本身就具有天然的道德品性,道德性是教育的一种固有属性。对教育进行道德论证,首先需要论证教育是一个可以进行道德评价的领域。接着要论证教育活动在应然上是一种追求善的活动,是一种必须合乎道德精神的活动。最后,还要明确生命性是教育的基本道德品性,生命的自由发展是评判教育是否合乎道德精神的标准,关怀生命是教育的基本道德诉求。  相似文献   

17.
从儿童精神的自我中心化到人文取向的人之自我意识的表达,从儿童感知世界的整体混沌化到人文生成与承纳的主客统一,从儿童潜意识化的精神涌动到人文存在的不可言明性或隐喻性,从儿童生活的诗性逻辑到人文文化的性情化理解,从儿童的游戏精神到人文自由的永恒追求诸多方面,可以发现儿童精神与人文文化的精神祈向的相互吻合或一致.在技术理性所主宰的现代文明中,儿童教育对于童心的呵护在其根本上就是在履行重塑人文价值的文化使命.  相似文献   

18.
提升专业品性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是教师专业自主性、专业素养及专业精神的集中体现。承担教师教育职责的高校应以提高专业自主性为重心推进农村教师教育改革,以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为中心,优化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以形成专业精神为核心,创新教师教育教学模式,最终提升农村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19.
提升专业品性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是教师专业自主性、专业素养及专业精神的集中体现。承担教师教育职责的高校应以提高专业自主性为重心推进农村教师教育改革,以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为中心,优化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以形成专业精神为核心,创新教师教育教学模式,最终提升农村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20.
高中新课程改革全面推开以来,最引教育者关注的莫过于选修课程的开发,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实施,如何选择、开发选修课成为教育实践过程中的一大难点。因此,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借课改的东风,结合学校及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发了一门特色选修课程《品水》,本课程最大的亮点就是丰富师生精神内涵,特别是借水的品性来涵养高中生的人格精神,关注高中生精神的培育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