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随着互动叙事浪潮的兴起,游戏逐渐成为互动叙事实践的竞技场.作为一款智能化的纯文字冒险游戏,AI Dungeon采用OpenAI发布的语言预测模型GPT-2、GPT-3和来自冒险类互动小说生产社区choose your story.com的训练文本,创建了高度自由的开放性叙事结构.它首次展现了玩家与NPC用自然语言交流的可能性,并初步拥有了模拟人物性格的能力;它自动生成的文本具有更完整的逻辑和更仿真的情感;而它采用的半监督学习模型则可大大节省游戏开发的人力成本.尽管对AI Dungeon的游戏性仍存在争议,但它对人工智能的创新应用依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
罗飞宁 《出版广角》2018,(14):41-43
人工智能可以大大提高编辑选题策划的准确性,优化编辑出版流程,倒逼编辑提高综合能力.然而,人工智能仍然无法替代编辑在价值观和伦理审视方面的作用,替代编辑与读者、作者在情感方面的维系作用.在人工智能背景下,编辑工作只有不断创新发展,紧跟时代发展潮流,才能不辱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3.
信息化时代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推动了图书出版业的转型升级,改变了原有的出版生产运营方式。编辑人员作为出版全流程的重要参与者,在人工智能与图书出版的融合中,需要顺应发展趋势,在转型中强化自身优势,利用技术打造优质出版物。  相似文献   

4.
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编辑的思维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景泰 《出版广角》2018,(15):47-49
数字出版时代,如何适应新的出版方式给编辑工作带来的变化和要求成为衡量一个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编辑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准.文章以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对编辑身份的挑战为出发点,提出编辑要实现两方面的思维转换——"以读者为中心"和"内容为途径,关系是目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数字出版编辑的思维创新,一是学会梳理和利用大数据技术来分析读者需求,二是善于利用读者关系网实现期刊内容的精准传播.  相似文献   

5.
杨涵  张小强 《编辑学报》2023,(3):258-262
从编辑实践角度出发,探讨人工智能应用对学术期刊编辑工作的影响并分析了学术期刊编辑的转型路径。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有:优化学术出版工作流程并提高加工质量、强化编辑把关能力和效果、AI生成内容给编辑从事全媒体传播活动提供了机遇、提升学术出版资源配置和编辑价值创造力。但人工智能也带来如何与人工智能技术协调、面对人工智能生产内容、人工智能生成的新媒体形态等挑战。期刊编辑需要锻造数据分析和价值发现能力、提高智能环境下的把关能力、形成与技术协同的全媒体编辑能力和以人文价值驾驭新技术的新能力应对上述挑战。  相似文献   

6.
继"嫌中憎韩"的书籍风靡日本出版界之后,一系列以颂扬日本为主要内容的出版物成为日本出版商的新财源,从纸质出版物到电视媒体,这股"自画自赞"的风潮甚至影响到了生活在海外的日本人。这背后既有日本政界的推动,也和现阶段日本社会期盼重温昔日"自信"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孔薇 《中国编辑》2021,(4):39-44
本文利用可视化技术研究人工智能环境下出版领域的热点主题,并结合国内外学术期刊智能化应用实践,对学术期刊智能化融合出版的维度特征和发展路径进行了探究.人工智能环境下学术期刊的融合出版通过技术支持的选题策划、客观理性的评审评议、快速高效的编辑校对、算法匹配的信息推送、全媒体化的数字出版、交互多元的媒介形态,实现了出版流程创...  相似文献   

8.
杨栓保 《大观周刊》2012,(27):52-53
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给作为从业者的学术编辑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要回答这些问题亟须新的研究成果。数字出版中的编辑功能究竟是强化了还是弱化了的问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树立抢抓机遇、迎接挑战的信心。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图书出版企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出发,聚焦图书生产中的编辑、校对、排版等各个环节,以图书生产各个环节的高质量发展为目标,通过近两年时间的探索实践,对图书生产流程进行了再造,并梳理总结出不同时代背景下编辑工作方式的改变以及再造后的图书出版流程对出版企业提高图书出版质量,提升图书出版效率,提升编辑核心价值,提高出版数字化、数据化的能力,以及对降低图书出版成本起到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网络自出版的兴起挤压了传统图书出版的空间,挑战传统图书编辑的存在价值。但网络自出版由于跨越出版社和编辑这个专业中介,进行点对点传播的特点,决定了其在形式感、严谨性、创意、组织性、宣传推介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因此,传统图书编辑如果能充分认识到自身所不可取代的独特价值,并将其发挥到极致,必能在网络自出版等新出版形态的冲击下坚守并发扬自己的职业责任和权利。  相似文献   

11.
情报@U.S.A     
<正>【Career职场】妙招:传统型文字记者与网络编辑融合美国文字编辑协会主席,《芝加哥每日先驱报》副主编特里萨·施密丁(Teresa Schmedding)本月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其在先驱报实行传统报纸向数字报转型所做的大胆改革。她认为应将传统文字记者与网络编辑二者融合而不是剥离,传统型记者应在保证新闻质量的前提下转变思维,从舞文弄墨者变为搜索引擎达人(Turning Wordsmiths into‘Web Smiths’)。她创办了多功能数字编辑室,要求文字编辑从以往每周提交材料变为每天提交,这样有利于记者每天更新网络版本的内容。网络版通  相似文献   

12.
翁之颢 《中国编辑》2023,(11):71-76
ChatGPT作为一项颠覆性的人工智能技术,给出版科学与行业带来了多重危机,编辑作为一种职业亟待重塑。在边界维度,通过再建认同、修复范式、借助外力重新确立编辑职业的合法性、自主性与权威性;在逻辑维度,传统的“技术工具论”应该转向“协同主体论”,以适应多元协同主体的编辑模式;在能力维度,作为创意策划、产品经理和人文启蒙者,编辑需要再造自身不可被编码的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13.
当下,全国每年出版的三四十万种图书中,能成为畅销书的图书屈指可数.因此,畅销书策划研究有着非常突出的现实意义.文章突破了常见的基于技术和操作层面研究畅销书的思路,从编辑主体视角出发,以赣版畅销书为例,从四个方面论述了畅销书的策划出版.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介绍媒介素养、信息素养、计算机和网络素养向数字素养演变的国外背景基础上,总结梳理国内有关数字编辑素质和技能的规定,分析提升编辑数字素养与技能的理论和实践维度的重要意义,重点阐述和论证由数字化适应力、数字化胜任力、数字化创造力所构成的三位一体的编辑数字素养体系和数字技能体系,以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战略下编辑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拓展。  相似文献   

15.
信息化时代的今天,网络工具不断普及,电子设备快速发展,社会各个行业的工作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编辑出版也不例外。作为从事大中专教材出版的编辑,如何在新技术和大数据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拓宽自己的编辑视野,转变编辑的观念,并利用新的行业技术,实现编辑工作的转型,推进教材编辑工作向数字化的方向迈进,是当下必须重点思考的问题。鉴于此,本文以媒体融合大环境为研究基础,就新形势下教材编辑的工作变化与角色定位做简单分析,并从教材编辑的适应性角度出发,研究教材编辑理念更新、能力提升的转型策略,从而总结出新时代下教材编辑的转型之道,以供相关人士参考交流。  相似文献   

16.
17.
文章在对人工智能、智能出版概念探讨的基础上,分析了智能出版的政策沿革,述评了近几年出版共同体在选题策划、内容创作、智能编校、智能印刷、智能营销等方面对智能出版流程再造的研究成果,最后得出结论:出版共同体需要以久久为功的精神,全面、深入地研究人工智能的要素体系、细分领域和技术原理,积极探索和找寻新技术在出版业的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实现数字出版机构内容创作和编辑效率的提高,实现个性化推荐、拓展国际市场,提升用户体验和参与度。【方法】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技术使得计算机系统能够实现对人类语言的处理和理解。通过深入研究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应用场景和可能的风险,制定相应的策略和规范,以确保技术的合理应用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力。【结果 /结论】经过深入研究发现,新时期数字出版知识服务面临着全新的机遇与挑战,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为数字出版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相似文献   

19.
随着技术和社会的发展,内容产业面临许多Web2.0无法解决的问题。Web3.0以其去中心化、重视用户价值、强调用户所有权与控制权的特点,为数字出版产业提供了全新发展机遇,与之相关的区块链技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NFT也在内容市场中大放异彩。本文以去中心化的内容出版平台Mirror为例,分析如何从去中心化的内容出版、NFT所有权经济模式和自治开放的社区三个方面入手解决当前的出版难题,从而增进对Web3.0时代出版平台功能与形态的认知。  相似文献   

20.
陈珍 《编辑学刊》2021,(3):117-120
文章首先指出了数字出版对于新闻出版行业产生的影响,以及在数字出版背景下编辑人员的职能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数字出版编辑人才的培育对策.旨在明确数字出版编辑人才的主要职能,并为编辑人才的培养提供指导,促进新闻出版行业的长效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