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智能在自然语言理解和生成上不断取得突破,在出版领域的应用也随之逐渐深入.基于这些人工智能技术的Authors A.I.能够自动阅读和评价小说作品,甚至提出改进意见,因此实际上可视为作者的自编辑平台,或者出版企业的编辑辅助平台.本文介绍其从一本书到一家公司的创立过程,以及支撑该平台运行的自然语言和技术原理;阐述了其所提供的AI分析报告,特别是叙事原型和情节转折、叙事节拍和叙事进程、主要人物性格和主题分析以及情绪色轮等要素的可视化分析;最后指出人工智能的发展为出版业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基于AI,出版价值链有望在各方面得到改进.  相似文献   

2.
周宏伟  匡野  宋馨谷 《传媒》2024,(2):50-52
智媒时代,技术革新推动媒体叙事呈现开放多元新态势,对传统叙事语言带来冲击,互动叙事形态构成的媒体传播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在探求智媒体中互动叙事传播形态的基础上,本文阐述以智能生成、动态交互、辅助优化为要素的媒体产业传播策略,从情感传递性、参与体验感等方面进行拓展性思考,探讨人工智能助力下媒体生产与传播策略融合的价值,以期为互动叙事研究架构提供理论延展,拓宽智媒体传播策略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随着大数据、5G、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不断发展,各种新兴媒体影响也越来越大,导致了舆论媒体的格局和传播方式发生很大变化,新闻舆论工作也将面临新的挑战,推动促进媒体融合发展是媒体人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而在媒体融合中,大力推动并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以下简称AI)是不断取得融合突破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5.
人工智能对于数字出版的介入日益加深,将在数字出版的整个流程中产生深刻影响。在迎接新技术与数字出版行业进一步融合的同时,由于数字出版业具有的特殊性,人工智能技术也将给数字出版行业带来一些风险。本文将从"把关人"机制失灵、"茧房效应"、"泛娱乐化"、数据与算法霸权四个角度论述人工智能可能给数字出版业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林睿 《东南传播》2020,(8):97-100
文字冒险游戏具有有别于传统叙事文本与传统媒介的"互动性",即玩家遵循游戏创作者在游戏内设定的规则,并对其作出相应的反馈,在此过程中,游戏叙事得以进行。文字冒险游戏的互动性使其与玩家间建立起互动联系,玩家在游戏的过程中表达并接收游戏反馈的情感,从而获得情感沉浸,同时,游戏创作者通过创建"半开放式"的故事架构,并由玩家进行自我填充,使玩家在受众与创作者的关系间被模糊,从而建立起文字冒险游戏的互动。研究学者认为,文创生产者对于作品的创作与研发都体现了"意义不确定性"等需要靠受众通过自我想象将其具体化的创作特征,这种形式是作品的形式与受众对作品的表达与接受更有接受性,而文字冒险游戏符合了这种全新的模式。文字冒险游戏这一特征,使其与电影、戏剧、文学等体验活动有所区别,同时也是当代艺术创作所追求的。  相似文献   

7.
8.
杨涵  张小强 《编辑学报》2023,(3):258-262
从编辑实践角度出发,探讨人工智能应用对学术期刊编辑工作的影响并分析了学术期刊编辑的转型路径。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有:优化学术出版工作流程并提高加工质量、强化编辑把关能力和效果、AI生成内容给编辑从事全媒体传播活动提供了机遇、提升学术出版资源配置和编辑价值创造力。但人工智能也带来如何与人工智能技术协调、面对人工智能生产内容、人工智能生成的新媒体形态等挑战。期刊编辑需要锻造数据分析和价值发现能力、提高智能环境下的把关能力、形成与技术协同的全媒体编辑能力和以人文价值驾驭新技术的新能力应对上述挑战。  相似文献   

9.
人工智能与数字出版的创新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升级和大数据的积累,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会,使其在商业模式的拓展方面充满了想象力.在传媒领域,人工智能也带来一系列创新应用,给新闻出版的生产、编辑、服务模式带来了全方位的变革,未来,这些变革将会持续发酵,尽快了解这些新技术、顺应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在思维与模式上创新应用,是传媒界赢取未来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聂静  宗利永 《出版广角》2023,(15):48-52
将内容生成式AI应用于教育出版知识服务领域,可以打破时空限制,赋能教育出版知识服务活动。AI优秀的交互性能和出色的编辑生成能力可以助力教育出版知识服务的内容生产理念变革、产品开发交互方式创新、应用场景拓展以及成本的有效降低,但教育出版知识服务应用落地的推进尚存在准确性不稳定、侵权风险加剧、伦理失范凸显、教育评价机制失衡等现实问题。对此,教育出版知识服务应加强技术前端的伦理治理,提高预训练模型的针对性,降低知识服务侵权风险,引入多元评价主体。  相似文献   

11.
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到来,从产品形态、内容生产和智能连接三方面,人工智能逐渐渗透到数字出版领域.在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数字出版产业跨界融合趋势更为明显.人工智能时代,数字出版产业将形成三类新的商业模式,即:基于场景应用的智能连接模式、基于知识学习的个性化阅读服务模式和网络舆情分析报告智能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12.
以ChatGPT、Sora为代表的生成式AI为数字出版内容生产激发了新动能,其逻辑在于以个性化的内容定制与拟真性的共情交流,在交互性的内容生成中实现主体性的思维联结,并在开放式的内容创作中出现超链接的无限循环。生成式AI超高效率生产带来技术对个体能力的赋权,并促进内容生产边界的消融,为数字出版内容生产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是,生成式AI在数字出版内容生产中的互文性会导致灵韵的消逝,理解偏差的误导性易于催生内容异化,技术尺度的主导将引发主体危机,数字出版从业者需要以审慎的态度面对技术的变革。  相似文献   

13.
陈佳佳  白一涵 《视听》2023,(8):17-21
AI绘画作为“后人类艺术”的一种崭新文化形态,从呈现结果看,已经能够部分模拟并再现人类智慧;从程序原理看,暂时无法比拟人类的想象力和洞察力。主张对AI绘画生产及交易行为进行限制的理由可以从作品知识产权、用户个人隐私、数据公开尺度三个维度展开。针对AI绘画,存在无灵性、机械性、群众性、超越性、预测性等观点博弈。人工智能时代,艺术是人与技术的相拥。不必否认AI绘画的进步性,也不必过度担心专业价值被格式化,“分布式人机共生创造力”将在理念层面建构新的艺术价值观,并在实践层面借助“硅基机器”为突破“碳基生物”的创作局限打开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技术不仅可以驱动出版产业发展,也能赋能出版产业,使其拥有提高产业价值创造的能力.在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和普及应用的当下,我国出版企业应积极探索如何利用智能技术实现出版价值创新.出版企业利用智能技术精准分析用户或读者需求,激发数据要素活力,进而创造更多价值是出版价值创新的关键路径.基于价值获取的智能出版商业模式创新则是智能出版时代出版企业改革创新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陈鸿 《青年记者》2021,(12):104-106
未来的编辑是谁编辑的未来何为是探讨人工智能驱动下编辑转型因应之策的两大支点.未来编辑可能面临主体迁移,呈现为人机协同、人工智能替代人、人机共存三种状态,既有技术想象、技术认知、技术伦理面临挑战.人类编辑应充分发挥具身性体验、政治认知与思想判断、批判思维与质疑精神等主体优势,以职业价值取向为价值自省的重要场域和职...  相似文献   

16.
在"互联网+"大数据的新时代背景下,本文基于AI( 人工智能)在数字出版领域的应用,结合出版领域的IP(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的英文缩写)创意策划和媒体TT(智库"Think tank"的英文缩写)属性,探讨AI+IP+TT融合发展的现实可能与内在机理,以及AI+IP+TT视野下数字出版融合发展的路径与方法,并预测数字出版的发展趋势,提出加强互联网监管和舆论引导,体现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共建数字出版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关鑫 《兰台内外》2020,(7):47-49
人工智能作为新兴产业的核心技术,对传统行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本文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定义和发展阶段,分析了人工智能在高校图书馆应用的优势,提出了人工智能在高校图书馆应用的五个方向。  相似文献   

18.
人工智能正在加速与大量传统行业结合,出版产业也不例外。人工智能赋能数字出版,其本质是在人工智能时代的语境下,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数字出版的进步与发展。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将不可避免地成为引领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文章聚焦于人工智能赋能数字出版的时代内涵和时代价值,研究人工智能赋能数字出版的可能性,构建人工智能赋能数字出版的发展路径,以期为数字出版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徐丽芳  曾李 《出版科学》2016,(3):96-101
分析数字叙事(DS)和互动数字叙事(IDN)这两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领域在发展历程、概念界定上的异同,梳理各自的实践取向和理论研究领域,并探讨其作为高等教育系统研究领域、教学科目和专业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20.
何珊 《出版科学》2023,(2):89-96
移动音频相关产品和服务的显现成为“听觉转向”的重要标志,并伴随着移动终端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崛起,逐渐丰富了叙事形式和内容。本文以叙事学的“听觉转向”为背景研究互动有声读物中的数字叙事:首先,界定互动有声读物的概念,论述其后线性叙事、多模态叙事和空间叙事三大叙事特征;其次,从情节类型、文本架构和互动模式三方面着手探究互动有声读物的叙事设计;最后,从工具体验、使用体验和意义体验三个维度分析互动有声读物的叙事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