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上海图书馆馆藏中国近现代读书类报刊为样本,统计其创刊数量、创刊时间、出版地分布,整理了出版机构及其重要报刊,并分析了中国近现代读书类报刊的特点。统计得到中国近现代读书类报刊231种,创刊数量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加,出版地居前的为上海、四川、江苏、北京、浙江,出版机构有报刊社、书局、图书馆、协会和学校等。研究认为,中国近现代读书类报刊具有创刊时间较早、刊物数量较多、出版机构以报刊社与书局为主、出版地域分布不均及红色报刊微光初现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从20世纪初到40年代,上海是中国近现代出版事业最发达的地区和出版中心,她开创了中国出版文化和出版产业在20世纪前半叶近50年的辉煌期。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大东书局、开明书店和三联书店等著名出版机构为中国近现代出版业绘下浓墨重彩,夏瑞芳、张元济、陆费逵、章锡琛、夏丐尊、叶圣陶、邹韬奋等成为永载中国近现代出版史的出版大家……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上海是中国近现代出版业重镇.然而,不少人未必知晓,申城也是中国现代红色出版的源头:建党前后,沪上五个早期红色出版机构陆续亮相,并首创了"出版社"这个名称. 出版《共产党宣言》的社会主义研究社 党的第一个出版机构,是1920年8月为出版《共产党宣言》而在上海创办的社会主义研究社.  相似文献   

4.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近现代出版史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化出版机构,1897年2月11日创立于上海。商务的创立对中国出版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标志着中国出版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商务开办时是一家很小的印刷作坊。1902年具有革新思想的大学者张元济进馆,同年商务设立编译所、印刷所和发行所,张元济出任编译所所长。以张元济为代表的一批爱国知识分子进馆并成为中坚,使商务逐步发展成为一家现代出版企业。  相似文献   

5.
藏书票     
在这本小书中,笔者尝试以版本学的基本概念为经,以图书实证为纬,编织近现代中国出版的宏观图景。力图从实例出发,说清近现代时期大致产生了哪些版本形态,各有什么特征,与此前此后的同类版本有什么联系与差异,在鉴赏、评判时应掌握什么标准,注意哪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马晓琼 《东南传播》2010,(9):130-132
中国近现代出版史作为中国出版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一直受到学界的关注。总结梳理有关近五年来我国近现代出版史研究的著作和论文,可以发现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史料的收集和整理、专题史、出版机构和出版人物上,并呈现出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各个学科相互融合、以思想文化史的视角研究近现代出版史角度新颖、近现代出版史具体时段的研究成果丰富等特点。但也存在着对近现代出版史宏观上的研究少,诸如出版法制史、出版发行史等领域研究不够系统、深入等不足。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亚东图书馆、万叶书店和世界书局为典型案例,分析了中国近现代出版企业制度的三种类型。这种历史的观照对于我们今天进行的出版企业改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欧阳敏 《出版科学》2018,(3):116-121
大学出版与民营出版是近现代中国出版的两条线索.受到近现代中国高等教育生态和出版生态耦合效应的影响,武汉大学与其他大学一样,其出版制度实践走的是"职能制"道路,即将出版机构视为学校的行政组织;在传播功能上,武汉大学的出版活动旨在通过出版讲义、教材和学术刊物等,以促进学科的本土化建设和拓展近现代学术文化空间.大学出版是大学的"第三势力",它的制度结构实践应该更好地为传播功能服务,以降低学术知识的传播成本,提高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9.
王献唐作为中国近现代图书馆与文博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与守望者,在中国近现代图书馆与文博事业发展史上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其图书馆管理思想在近代图书馆史上也占据一席之地,有较为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0.
毛晋作为我国古代著名藏书家和出版家,为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藏书史和出版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采用文献调研法,通过对毛晋藏书及出版思想活动的研究,梳理出毛晋的藏书及出版思想为:珍爱图书、广求古籍、求真务实、藏书致用。毛晋的藏书及出版思想对我国现代图书馆的馆藏建设、读者服务、书目整理及史志编纂均有重大启示及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成果娜 《新闻世界》2014,(12):127-128
张元济是中国近代出版史上的杰出出版家,有“中国出版第一人”之称。在主持商务印书馆期间,张元济以扶助教育、义利兼顾、开明务实的出版思想经营馆务,将商务印书馆从一家手工作坊式的印刷所发展成为我国近现代史上首屈一指的兼具出版、印刷、发行的大型股份制企业,为中国近现代教育事业和中国社会的近代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当代中国出版业应积极从张元济的出版思想中汲取营养,以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2.
汪孟邹和亚东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的上海,不仅工商业发达,而且文化事业十分繁荣,是全国著名的文化中心,这里云集着众多从事文化活动的优秀人才。就当时传播思想文化的主要渠道——图书出版行业来说,解放前的上海不仅是中国现代出版业的发祥地,而且是最重要的出版基地,这里诞生了著名的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大东书局、世界书局、开明书店等一大批颇具影响的出版机构,汇集了全国百分  相似文献   

13.
上海,是近代中国出版业的发祥地,在上一世纪的前五十年,是中国的出版中心.新中国建立后,上海的出版业享有全国出版业的"半壁江山"之誉.<上海出版志>以极其丰富翔实的资料全面地客观地记录了上海出版业的历史发展轨迹.上溯出版事物之肇始,下限至1998年,近千年上海出版业的兴衰、起伏,都记录在案."往事越千年",读<上海出版志>,不能不对上海出版业的历史辉煌,发出由衷的感叹.  相似文献   

14.
朱瑜  付小清 《出版广角》2013,(13):53-57
赵炬,2003年5月至2013年5月,任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社长。领导并策划组织出版了"上海图书馆馆藏拂尘"系列、"徐家汇藏书楼西文精品"系列、"徐家汇藏书楼西文译丛"系列、"挂号费丛书""合众读书馆"系列、"科学图书馆"系列、《老课本》等有影响的图书。由其领导策划组织的"民国首版书影印出版工程"和"中国近现代文化电子书工程"已经启动,并将在年内陆续推出。曾评为"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2012年获得"上海出版人奖"。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现代美术期刊是美术史研究的重要文献资料。文章在遵循美术史学传统研究方法基础上,吸取出版学、传播学和文献学的研究方法,展现了中国近现代美术期刊的发展阶段、地位、作用,揭示其开放的学术精神和包容的编辑思想等特征。对于填补近现代美术文献研究和近现代专业学科出版史研究的空白点,为当前美术期刊编辑工作提供历史借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国内出版了不少近现代名家的日记、书信、年谱及传记之类的图书,有心的读者不难从中发现学者文人与出版业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确实,知识分子涉身出版是中国近现代出版业的一大特点.一来文人学者的作品需要借助出版传播,关注出版乃在情理之中;二来现代出版制度为知识分子投身出版提供了可能与条件.  相似文献   

17.
张元济是我国近现代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领军人物。在商务印书馆工作期间他创建了涵芬楼,重点收藏善本古籍。后来他又不遗余力创建了东方图书馆和合众图书馆,为我国近现代文化、出版及藏书事业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8.
博物馆是一个国家或城市文明的象征。根据市新闻出版局领导的意见,最近我们就筹建上海出版博物馆问题作了一些调研,感到上海是我国近现代出版业的发源地和中心,进入当代以来,一直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出版重镇,在新形势下,随着上海地位与作用的加强,上海...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上海出版工作者协会和广西出版工作者协会联合举办的第七届全国出版科学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5月9日至13日在桂林召开。本次学术讨论会的中心议题是:研究中国近现代出版工作优良传统。参加本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代表60余人。广西新闻出版局局长梁定伟,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袁亮、副所长邵益文,上海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席宋原放,中宣部出版局编审孔祥贵出席会议并讲了话。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陆本瑞主持了会议。  相似文献   

20.
王晨 《科技与出版》2012,(6):113-115
1数字传播的内容和方式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在上海建设的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新闻出版博物馆。博物馆定位于展示近现代新闻出版的历史成就,形成集收藏、陈列和研究有关出版人、出版物、出版活动于一身的综合性博物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