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便捷度与关联度作为互联网时代通过信息建构人与人、人与物联系的"双螺旋",以节省联系成本与增加联系价值的勾连关系实现了互联网时代媒介进化的逻辑转向.以此为基础考察互联网时代信息的生产、储存、传播、获取以及搜索等媒介进化核心环节,有利于增强对互联网时代媒介进化与当代媒介融合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黄劲草 《中国出版》2022,(S1):95-99
至少在2018年秋天时,我的确已经厌倦谈及“媒介融合”“增强现实”这类复合词了。原因是在那之前的两三年间,类似的概念影响了身边的诸多出版实践,而在对那些实践的观察中,我看见那些模糊了前提与边界的概念性美好方向与泥泞的传统出版实践之间有着怎样的鸿沟。新的媒介形式在不断拓展内容表达边界时,那些具备经典编辑价值的内容依然被新兴媒介所渴求,这种情形让传统出版从业者愿意相信新兴媒介与传统媒介的握手,会彼此承诺踏上属于“我们”的旅程。  相似文献   

3.
陈功 《当代传播》2013,(2):24-26,29
保罗.莱文森的媒介进化理论,在坚持媒介环境学"人文—技术"研究视角下的同时实现了三大超越。这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上的拓展:其一,强化动态的媒介整体观;其二,构建人性化的媒介进化观;第三,提出软媒介决定论。  相似文献   

4.
文雅诗 《新闻知识》2023,(10):80-87+96
马歇尔·麦克卢汉和保罗·莱文森是北美媒介环境学派的中坚代表,均为媒介研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麦克卢汉从媒介技术本体的角度出发,将媒介的发展进化浓缩为四条定律,分别是提升、过时、再现、逆转。莱文森则从媒介技术与现实关系的角度出发,将媒介的进化分为三个阶段:玩具、镜子和艺术,认为媒介的进化主要依赖于人的需求,因此媒介的发展呈人性化趋势。虽然莱文森自认为麦克卢汉的传人,但是在媒介发展论上,两人的观点像是从不同方向爬同一座山,在诸多方面都产生了不同。这些不同主要体现在媒介发展的轨迹、媒介发展的运转法则、媒介发展的控制力量以及两人在议题所表现出的思维倾向上,这些差异生成的富有鲜明个性的结论亦为当代媒介研究留下了丰富的理论硕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媒介融合的研究思路延伸至有关人的领域,认为媒介融合是对人的多媒体特性的一种积极响应。对该命题的论证与阐释主要依据麦克卢汉"媒介是人的延伸"的观点和保罗·莱文森的媒介进化理论,同时以媒介融合过程中的特定现象为现实例证,以求理论和现实相互统一。  相似文献   

6.
媒介是人类生存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补救性”特征和“人性化”趋向是媒介自身进化的两大根本属性,这也就决定了人类文化出版在经历了最初原生态的“按需出版”和机器大工业时代的“商业出版”之后,必然回归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更高级形态的“按需出版”.这是因为,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媒介形态如何变换,文化出版的根本使命必然是:利用最先进的媒介技术手段,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按需出版”既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需要,显然也是现代出版发展的潮流和方向.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2019,(2):4-9
本文通过深度访谈,对美国媒介哲学家、传播学学者保罗·莱文森的学术思想进行梳理和评析。研究发现,莱文森从媒介进化的角度理解文明的变迁,并关注特定社会语境下媒介与具体文化形态相结合的方式,进而提出了一种带有技术乐观主义色彩的媒介(史)观。他认为,媒介的进化会催生文化的去中心化和知识生产的民主化。此外,本文也对莱文森关于媒介理论书写的想象力与表达力的观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13,(7):9-13
每种新的媒介出现都给社会生活带来变化,并促发人们对媒介技术与社会关系的思考。对媒介技术与社会关系的反思,在理论上形成"硬技术决定论"和"软技术决定论"两种观点。保罗.莱文森将媒介放在人类生态的大环境中,阐释了媒介在人类生存的媒介进化小生境理论。基于媒介进化小生境理论,本文认为媒介对社会影响遵循的是生态技术决定论。技术对社会、对人类的影响依据的是技术与生态的融合情况。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16,(12):55-60
本文结合保罗·莱文森的媒介进化论和媒介生态理论,以人人网、微博、微信等媒介为例,以点带面,从种间竞争和社会选择的角度探求社会化媒介进化的规律。研究发现:社会化媒介的演进源于外来基因和本土基因的融合。围绕着用户、内容、商业等资源的媒介种群间的竞争是社会化媒介进化的内因,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外部生境对社会化媒介进化起着"社会选择"作用:政治因素制约了社会化媒介发展的形式和方向,经济因素促进了社会化媒介优势资源的积累;文化形塑了中国社会化的媒体的"围观参与式"和"圈子"交往特征;补救性技术促进未来社会化媒介向人性化、跨越时空、全感官互动、部落化的方向演进。  相似文献   

10.
姜边 《出版广角》2021,(14):89-91
从媒介进化角度看,数字阅读媒介呈现人性化的进化趋势,这种进化趋势体现在阅读信息传播、阅读信息交流、阅读信息仿真、阅读信息获取等方面.在阅读信息传播方面,数字阅读媒介人性化进化表现为由时间偏向和空间偏向逐步转向突破媒介传播的时空限制.在阅读信息获取方面,其表现由烦琐化、盲目化向便利化、精准化发展.在阅读信息感知方面,其表现为由单一化、碎片化的感知体验向完整化、生动化的感知体验转变.在阅读信息交流方面,其表现为由个体化、小范围的交流逐步转向群体化、大范围的交流.数字阅读媒介人性化进化的趋势需要人们谨防数字阅读媒介带来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互联网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和沟通的平台和方式。目前,关于增强现实媒介的研究,追踪技术的现实和技术的优势问题,是一种发展的趋势。本文主要研究媒介增强现实的基本概念,提出增强现实媒介的新闻叙事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技术与数字技术的发展,媒介的形式与功能发生了巨大的演变.媒介内容、渠道与功能等层面的融合,使得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全媒体出版的发展方向.全媒体出版使得其在生产创作与推广发行等所有流程环节中出版模式与媒介功能形态不断地深入融合,围绕着出版活动及延展服务消费需求构建媒介矩阵,不仅增强了用户体验、提高了用户的群体基数和黏合度,而且能够全面提升出版活动的效果和出版品牌的整体价值.  相似文献   

13.
唐俊 《新闻界》2023,(1):47-56
保罗·莱文森的媒介进化论主要从感知维度对媒介发展演进规律进行了论述,认为媒介进化是一种人性化趋势模型,是一个更多复制前技术时代传播环境的过程。但若仅从感知维度的路径,媒介技术发展到XR (扩展现实)阶段就几乎已到达终点。媒介进化还需结合权力维度进行考察,人类传播史经过了从自然传播平权、中心化媒介集权到网络社会数字赋权的漫长历程,权力的回归与感知的平衡共同统一于人性化趋势之中。当前,Web3.0媒介的“去中心化”价值观和平权结构设想为媒介进化注入了新的驱动力,也为媒介进化论研究开启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4.
从媒介进化角度看,媒介融合的本质是依托互联网平台跨越介质形态,消弭媒介边界,实现媒介功能的有机集聚,从而走向各种媒介共生共融的新生态。以此为视角,可以发现,数字出版超越了传播介质和内容载体的限制,在内容生产与形态呈现方面体现出明显的柔性框架特征。但从媒介融合悖论和负面效应角度考察,数字出版转型路径有着分化的必然性,更不能不警惕数字内容同质化泡沫的大量出现。这是在媒介融合视域下,数字出版内容生产柔性品质发生改变的反映。  相似文献   

15.
保罗·莱文森以“玩具—镜子—艺术”来阐释媒介的进化历程。而作为媒介的虚拟现实则呈现出了艺术—玩具—镜子与之不同的进化路径。当技术条件无法满足人们再现现实的美好愿望时,壁画、岩画、全景式绘画以及科幻文学作品等艺术化的表达成为“虚拟现实”最初的选择。计算机和电子技术的出现与发展,则给予了这一古老的梦想以更为现实的实现途径,只是虚拟现实的早期实现形态更近似于“玩具”。进入新世纪后,大量新技术的融入以及多维感知模拟的不断突破,使虚拟现实更趋近于逼真反映现实的“镜子”。虚拟现实未来将在复制现实的基础上,逐渐摆脱实用的束缚,并具备重组现实的能力,进而可能再次回归艺术,产生更深层次的媒介进化。  相似文献   

16.
新技术催生的电子媒介与市场经济环境下应时而生的大众文化对出版活动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带来了出版内容和形式上的变化.因此,对电子媒介和大众文化的属性,应该有全面的认识.而要克服电子媒介和大众文化带来的消极影响,必须加强出版职业道德建设,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应对新的出版环境,推动出版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胡曙光  李玉碧 《传媒》2022,(17):93-95
文章结合媒介环境学派的媒介进化理论探索人工智能时代媒介进化的逻辑演进。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时代媒介进化在遵循传统媒介进化逻辑的同时,还出现了突发的情境因素开始在媒介进化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文化的复兴会影响媒介进化的方向、媒介进化伴随着魔术化效应等一系列新的变化,而Clubhouse和元宇宙的发展历程所反映出的追求人类感官的重新平衡、追求社会交往本质的回归和追求主体控制权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人工智能时代媒介进化的方向,这对人工智能时代传统媒介的发展有突出的引领价值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现如今中国步入web2.0时代,智能手机逐渐普及,资讯更新速度大幅度提升,以互联网与大数据作为背景支撑,以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媒体技术作为技术手段的一种全新移动终端成为全新的媒介,这种媒介本身便作为一种信息,对社会发展进程产生巨大的影响.记者这一职业,正好成为新旧媒介碰撞期最直接的出发点,其职能的思考,角色的转变,是媒体行业需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作为晚近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特殊现象,媒介化在高度现代化社会逐步彰显其特性,电子媒介的兴起亦促使出版媒介化趋势加深,继而对传播形态、互动模式乃至整个出版流造成革新。文章基于媒介化理论的四个重要特性,以媒介逻辑为核心,归纳“出版回流”现象背后图书出版呈现的三种媒介化表征,重新审视被媒介逻辑介入的出版体系,旨在正视新媒介对传统出版业产生的重要影响,由此促成二者依存共生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20.
王雯  许洁 《编辑之友》2016,(5):21-24
媒介生态环境变迁下,图书从书面文化传播时代下的主导媒介中剥离,其媒介特性由大众传播媒介转向电力传播时代的文化传播媒介,再转向新媒体时代下的精英媒介和分众媒介.然而当前政府对图书在媒介结构变迁下的传播特性转变存在一定认识误区,从而制约了图书出版传播功能的实现.文章依托媒介生态学理论,在对新媒体环境下图书出版的传播位置变迁分析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图书出版价值引导机制、优化图书出版传播功能实现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