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代皇帝用文书形式向全国、中央和地方各级机关、部门及个人传达的公告、命令或指示等统称为“谕旨”。按光绪《大清会典》所说,它们可分为两类:批示臣下奏请叫“旨”,特降或因下面奏请而宣示中外的叫“谕”。这些文件统由内阁与军机处经办。 清初,文书制度基本沿袭明代。中央、地方各部门和高级官员所上奏章都不是由皇帝直接处理,而是必须先送到内阁。内阁接到奏章后,提出初步处理意见,用小票拟出批答,然后连同奏章经内奏事处送达皇帝“御览”。重要的军政大事还要直接经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最后再由皇帝用朱笔批出,名为“票拟”。内阁接到批件整理誊清后,即成“谕旨”。按规定份数恭录副本,然后由内阁将谕旨交都察院  相似文献   

2.
臣僚上奏制度是封建专制主义集权国家办理国家政务过程中产生的自下而上的文书制度。随着国家行政制度的发展和变化,秦汉至唐臣僚上奏文书的名称、程式、用语、称谓与书写格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政务微博以其几何裂变式的"微博能量"释放和"微信息"互动式表达、扩散性传播的特点,在应对突发事件和引导舆情上,显示出重要的舆论生态"调节"作用。在肯定政务微博传播优势和功能价值的同时,不能否认仍存在诸多因素制约其功能的拓展。因此,需要从法规、制度、意识三个层面提升政务微博舆论调控的价值,实现其内在运作机制和外在制度保障上的"再构建"。  相似文献   

4.
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是后金和清初实行的重要政务决策组织形式,传统上称其为“议政王大臣会议”,这常常令人费解甚至误解。笔者以为用“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表意更准确,内涵更清楚,更加符合历史实际。  相似文献   

5.
有这样一种现象,有些领导把政务公开当成抵挡群众信访的“伞”,雨来了就撑开,雨停了就收起来。这税使得政务公开形不成制度,领导叫什么时候公开就什么时候公开,叫公开什么内容就公开什么内容,政务公开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林永清 《历史教学问题》2012,(5):130-132,129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是高中历史必修(Ⅰ)的重要内容,近代英国和美国的政治制度是其中重中之重。课堂上,一些教师详尽讲述英、美两国政治制度的运作。诚然,教师需要将基本的制度、概念阐释清楚,但是,政治制度史教学是否只关注制度的表象?制度的演变、条文后面的历史是否被忽略了?如何赋予制度史教学更多的历史韵味?本文以英、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为例,透过历史的视野,揭示制度变迁的真相。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翻译中的"信"与"讹"都可以作为实现"达"的手段。翻译常式论认为:处于弱势文化中的文本要成功进入处于强势地位的目的语文化,译者必须在两种行为常式中获得平衡。辜辜鸿铭英译儒经之"讹"恰好体现了翻译行为常式的运作。  相似文献   

8.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文书包括二部分,实质是墓主人对不同性质的二种文书的抄录,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其中一部分是所谓的"语书"。"语书"的本质是秦代地方长官对属县官吏的教诫之文书,它是汉代地方长官"教"令的渊源,包含地方长官的私人性意愿,与正式的公文有区别,是公文书的重要补充。秦汉时期地方长官的私人教令,在中国古代官僚制度奠基的初期,就发挥了重要的施政功能,更是一种特殊的教化地方吏民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士大夫议政成为风气,是宋代政治的显著特征之一。但根据传统的"思不出位"政治道德观念,宋代士大夫议政这种行为的正当性基础并不稳固。针对越职而言、出位而思的行为,宋人态度因时、因事、因人不尽相同,且经历了挑战、调整、重释。尽管越职而言始终被严格限制,但在道德激励、舆论同情、甚至君主包容下时有发生,而且制度中也保留了一定可以畅所欲言的空间。至于出位而思,宋代士大夫通过学理上对"位"的再阐发,创造新的政治实践伦理,使士大夫议政的正当性在相当程度上得到认可。  相似文献   

10.
敦煌文书中曾多次出现"素像",对"素像"的考释极为鲜见。本文对敦煌文书中几处"素像"的分析认为:"素像"应该有两种指代:其一指我们常说的"塑像",其二指绘于生帛或白纸之上的素描形象。在区分其指代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以"素"字的具体含意和词性为其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理论,探讨了"理实一体化"的高职商务英语文书写作教学模式。通过分析高职常规商务英语文书写作教学,比较了两种课程教学模式,论述了行动导向下"理实一体化"高职商务英语文书写作教学模式的实施,认为这一教学模式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商务英语文书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2.
本文依据Talmy的运动事件框架理论,从"释放型"、"相对框架运动"、"出现路径"和"同延路径"等四个方面,分析英汉语言表达中"假想性运动"的类型以及认知对"假想性运动"的影响。英汉语言表达中"假想性运动"的类型,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主要分析平凉方言"V开(NP)了"结构歧义的两种不同类型,文章分为三部分:一、从共时的角度看"V开(NP)了"结构是由于"开"词性的不同从而产生的一种相同结构却句义不同的句子;二、从历时的角度去追溯"V开(NP)了"结构的发展过程,分析"开"词性不同的原因;三、用语法化理论解释"开"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4.
主要分析平凉方言"V开(NP)了"结构歧义的两种不同类型,文章分为三部分:一、从共时的角度看"V开(NP)了"结构是由于"开"词性的不同从而产生的一种相同结构却句义不同的句子;二、从历时的角度去追溯"V开(NP)了"结构的发展过程,分析"开"词性不同的原因;三、用语法化理论解释"开"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5.
肖虹 《文教资料》2010,(18):138-140
春秋时期由于会盟制度的出现,"盟"和"誓"两种相异的文书以"盟誓"的形式大量出现。以承担"诅咒"为主要功能的"誓"由于各类社会因素的影响,格式开始逐步定型,对象出现明显转移,与春秋之前的"誓"相比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刘燕 《海外英语》2012,(24):250-251,269
英、汉语中存在复杂而有序的隐喻认知系统,隐喻是人类认知世界和形成概念的重要工具。该文运用所搜集的英汉语料,对英汉"头"的隐喻词汇的认知特点进行了对比,简单指出了英汉语中"头"的词汇成为隐喻的基本运作方式,同时探讨了英汉文化差异对隐喻映射的影响,指出了不同文化中认知上的细微差异。  相似文献   

17.
洋务运动期间于1862年建立的京师同文馆,成为中国近代官办的第一所近代学校,开中国近代“西文”教育之先河;1866年12月11日,奕沂奏请增设天文算学馆,1867年6月21日正式招生考试。1866年6月25日,左宗棠奏请创建福建船政学堂,1867年1月6日正式开学。福建船政学堂的建立比京师同文馆设立天文算学馆要早五个多月。福建船政学堂公开标榜“西艺”教育,开中国“西艺”教育之先河,西艺教育名正言顺地登堂入室。从1861年京师同文馆的建立到1867年福建船政学堂的建立和京师同文馆天文算学馆的设立,前后只相距五年,从一定意义上讲,却标志中国近代课程发展的两个阶段——从“西文”教育跨人了“西艺”教育。  相似文献   

18.
"延习单"是引导学生进行课后拓展学习的重要载体。本文论述了小学数学整合性延习单、操作性延习单、探究性延习单的设计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19.
网络时代的到来给政民互动提供了崭新的平台——政务微博。它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起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但是因为其起步较晚,在运作过程中仍然存在问题,我们在可喜的看到它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应当对问题进行有效的改进,以保证它能更好的表达政府的声音,释放"正能量"。  相似文献   

20.
清朝前期,由“议政王”与“议政大臣”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是议处军国大政的最高权力机构。议政大臣商议国务,身居要职,对政局发挥了强大的影响。关于议政大臣这种清朝特有的官职,过去尚无专文论述。本文准备对议政大臣的设置、人员及其地位等问题作些粗浅的探索,谈谈不成熟的意见,敬请研究清史的专家、学者批评指正。乾隆中叶以后,清人对于“议政王大臣会议”和“议政大臣”的情况已经很不了解。象《皇朝文献通考》这样专讲典章制度的官书,在其多达十四卷的《职官考》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