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伟 《新闻爱好者》2021,(11):51-53
黄河文化是黄河流域文化遗存、价值取向、审美情怀等的总称,涵盖丰富的价值伦理、哲学思想和文化态度.黄河文化的传播对于坚定文化自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增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识等都具有重要意义.融媒体背景下,黄河文化的传播应以加强传播主体的协同创新、加快传播内容的系统整合、推动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为出发点和着力点.  相似文献   

2.
叶霞 《出版广角》2018,(14):86-88
融媒体背景下,创意文案运用得当,会很快引发社会共鸣,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文章基于1+1+1﹥3效应的分析,结合江小白创意文案传播案例,分析融媒体背景下的传播模式创新,以期为传统企业开展新媒体营销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康军帅 《出版广角》2021,(15):94-96
当下,儿童绘本馆多呈粗放型发展态势,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儿童绘本馆应构建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营销传播体系,站在用户立场上考虑问题,不断优化用户体验,采取矩阵式布局新媒体营销平台、分类投放营销内容、构建用户画像、建立反馈跟踪机制等举措,全面拓宽融媒体营销渠道.  相似文献   

4.
在融媒体语境的影响下,外来词得到迅速传播,推动了音译词和字母词等构词方式的广泛运用.外来词的范畴界定本质上是一个连续统,各成员的典型性不同,具有家族相似性.外来词的汉译传播呈现音节结构双音化、外来成分语素化和汉译形式单一化的特点,可综合考虑外来词的受众对象、媒体语境和汉语特点来使用和传播.  相似文献   

5.
6.
从报纸、广播、电视到互联网、手机"两微一端",现代传播打破了传统的线性大众传播模式,完全没有了时空的界限,让同样碎片化的内容在不同的媒介中传播,大大提升了传播的关注度和到达率,这就是融媒体时代带来的全新传播形态。传统文化在融媒体时代也迎来了传播的黄金期,通过传统文化与现代传播的结合,优化传播内容、创新传播模式、提升传播效果,可以提升我国传统文化在全球的影响力。本文将以福建省极力打造的传统文化第一品牌——朱子文化的传播模式为研究对象,尝试建构融媒体时代传统文化的全新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7.
红色文化本身作为一种重要的民族历史和文化资源,蕴含着深厚的社会主义精神内涵,其意义和价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保护和弘扬这些红色文化将更好树立起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将这些红色文化通过结合各类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对人们进行宣传,不仅能够迅速准确地向受众表达出这些红色精神,还可以增强广大受众对红色文化的感知能力。文章着重探究了当前融媒体视阈下红色文化传播的路径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杨崴 《新闻传播》2023,(16):113-115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数字技术快速更新、移动设备广泛使用,新媒体技术的超前发展,使各个媒介之间的壁垒逐渐被打破,媒体融合已经成为大势所趋。特别是多屏时代的来临,时代发展最为明显的一个方面就是屏幕化时代的呈现,屏幕化已经使媒介传播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电视时间和空间中,这也就自然而然地促进了媒体之间的有效融合。电视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通过电视新闻,人们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处于融媒体背景下,如何有效传播电视新闻,注重创新电视新闻传播,摈弃电视新闻传播的不足,将会有效地推动电视新闻传播的发展,也是当下需要重点分析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融媒体为新闻传播提供了创新的路径,融媒体背景下新闻传播面临着创新,改变了新闻传播和用户的关系,融媒体为新闻传播提供了创新的媒介,创新了新闻传播的方式、内容.融媒体背景下新闻传播创新路径创新后表现出很多优势,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积极融合起来,创新了新闻传播的过程中也提高了新闻的时效性.本文中比较了新媒体与传...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进入融媒体时代,在融媒体建设的背景下,人们获取和接收新闻信息的方式和途径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新闻传播途径的多元化发展,使得传统的主流媒体的传播越来越无法适应现代化的社会对于新闻信息传播的需求,这就需要主流媒体充分迎合融媒体建设发展的时代要求,加强主流媒体传播与融媒体建设的融合发展.本文通过探究融媒体建设背景下主流媒体传播力提升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融媒体建设背景下主流媒体传播力的提升路径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1.
罗静昱  马文斌 《今传媒》2022,30(2):33-36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重要战略部署,大力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加快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全国各地县域积极响应,积极探索县级融媒体建设路径,成效显著。界首市作为安徽省县级融媒体建设的重要地区之一,以互联网思维为导向,以先进技术为支撑,打造了“多元传播、多平台互动”的县级融媒体矩阵。但在其融媒体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体制机制僵化,缺少专业人才;二是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不足;三是内容同质化严重,缺乏吸引力。对此,笔者提出了三条相关对策:一是打破体制束缚,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二是提高主流媒体传播力和影响力,增强舆论引导能力;三是学会“因地制宜”,增强服务力。  相似文献   

12.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便捷的渠道,故宫承载着我国厚重而意蕴久远的优秀传统文化,现在也正在逐渐将自身的文化盛宴不断通过互联网以及其他社交平台呈现给公众,公众要从多方面了解故宫和故宫蕴藏的文化也不再是难题。文创节目《上新了·故宫》将故宫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用更适合年轻人接受的形式传播传统文化,更吸睛的“新老”碰撞深化传统文化的内涵,节目中最终上新的各类文化衍生品留住了故宫文化的不同样貌,为传播故宫文化助力,也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到故宫的特色与丰富的历史底蕴。  相似文献   

13.
谢思 《编辑学刊》2022,(4):111-115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了新兴的传播方式和手段。短视频作为近年来兴起的崭新的信息传播形式,为传统媒体转型提供了创新驱动力。短视频作为“互联网+”视觉文化时代迅猛发展的产物,以影像传播为中心,注重视觉符号和观感体验,通过与各种平台与技术的融合,出现了一种与电视和网络广播等视听媒体不同的新传播机制。在技术革新的推动下,短视频在与如今社会不断交融的同时,也给个人、行业乃至整个文化环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弹幕文化能跨时空的将观众结合在一起,提供更加自由的虚拟互动和二次创作的文化空间。各个媒体利用其优势突破本身局限性达到资源通融、宣传互融和利益共融。本文从融媒体视域下受众对弹幕文化的需求进行解读,分析融媒体中弹幕文化的传播策略与传播方式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融媒体发展推动了微电影行业的发展,凭借微电影自身优势,其市场前景广阔.融媒体背景下,未来微电影的良性发展离不开优秀的制作水平和有效的传播策略.因此,提升微电影制作水平要从草根与专业化相结合、强调内容为王以及成熟的制作三个方面入手,加强微电影推广传播要在建立多元化传播途径基础上,通过受众反馈进一步扩大传播以及构建完善的监...  相似文献   

16.
林子青 《传媒》2021,(6):41-42
融媒体的建设发展需要适应互联网技术,创新移动终端需求,搭建高效传播途径.云南"七彩云"平台围绕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有效相融,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形成了具有广泛影响力和本土特色的媒介品牌.本文以"七彩云"融媒体平台为例,分析其发展理念和构建体系,思考未来县级融媒体平台建设的趋向.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升航天文化传播成效,结合融媒体平台视角探索文化传播路径。本文通过分析融媒体平台的内涵与建设意义,得出融媒体平台为航天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高效的载体,可以有效开发航天文化中所蕴含的政治、思想、文化价值。基于此,探究航天文化的特征与重要时代价值,总结出融媒体平台内容建设不够完善、运营模式不够清晰、航天文化资源利用率不高等基于融媒体平台的航天文化发展现状,进而对融媒体平台视角下航天文化传播策略进行总结,以期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高旭 《新闻传播》2022,(6):49-50
顺应融媒体时代步伐,我国综艺节目近年来聚焦创新内容与传播形式,通过媒体融合多角度多手段为节目注入活力。湖南卫视推出的《朋友请听好》以国内首档原创声音互动陪伴真人秀节目为定位,上线至今仍在豆瓣保持高分好评。本文以《朋友请听好》为例对综艺节目传播策略的创新进行研究,探析融媒体时代下综艺发展的新形式。  相似文献   

19.
在互联网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移动短视频行业也得以壮大起来,人们利用短视频记录生活也成为一种常态,而这也给新闻传播行业提供了非常大的机遇和挑战。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移动短视频新闻传播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难以发挥其真正作用,因此本文将围绕移动短视频新闻传播的特点与优势展开论述,然后全面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最后深入探讨移动短视频新闻传播的优化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张璇 《今传媒》2022,30(1):33-36
融媒体时代的开放共融环境有效促进了二十四节气文化传播,借助数字媒体技术与社交平台,有关节气的内容在不同平台大放异彩。随着关注它的人日益增多,有关节气的宣传内容出现同质化严重、传播内容不均衡等问题。本文从学术严谨性、地域差异性、现代价值和综合传播方法等途径探寻在融媒体时代下,二十四节气的传播方法,为推进中国优秀文化传播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寻找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