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爱情心理充满着爱与恨,报复与驯服,自虐与他虐的两极矛盾.陀氏笔下的迷失在爱情之雾中的男男女女生活在受侮辱、无权力之中,他们渴望摆脱自身的屈辱,从无权力的状态下解脱出来,重新确定自身的权力感、自尊感、价值感,以求得心理的平衡.  相似文献   

2.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爱情心理充满着爱与恨,报复与驯服,自虐与他虐的两极矛盾。陀氏笔下的迷失在爱情之雾中的男男女女生活在受侮辱、无权力之中,他们渴望摆脱自身的屈辱,从无权力的状态下解脱出来,重新确定自身的权力感、自尊感,价值感,以求得心理的平衡。  相似文献   

3.
荒野意识是师陀创作心理中的重要构成质素,它隐含着作者由厌乡之心而产生的无乡感,以及作者寻求精神家园的心理动机,此外它又与战争给知识分子带来的流亡感紧密相关。这种荒野意识渗透于师陀乡土叙事的文本中:从空间上考察,它通过“还乡—无乡”的深层结构模式间接体现;从时间上考察,它通过历史废墟边凭吊者的精神体验间接体现。  相似文献   

4.
由沙恭达罗和豆扇陀之间的爱情婚姻纠葛构成基本情节的诗剧《沙恭达罗》犹如一曲和弦,恰似“大珠小珠落玉盘”.给后人留下一件美的艺术珍品。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该剧的和弦美:一,通过净修林这个环境,塑造了沙恭达罗单纯、质朴、勇敢、坚毅的性格;二,生活在宫廷中的豆扇陀国王,使剧本中和美的爱情充满矛盾和冲突;三,豆扇陀和沙恭达罗的爱情在金顶仙山上破镜重圆,好梦重温。  相似文献   

5.
文章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现实主义核心是“寻找人,“把握人的灵魂,人的精神世界,笔者在此称之为心理现实主义。文章首先从“失美“与“求美“这两个方面来分析陀氏的心理现实主义小说对社会的巨大而深刻的批判力度,而后,在与现代派,与传统现实主义的比较中凸现陀氏“心理““现实主义“小说的特色与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冯梦龙笔下的杜十娘执着追求爱情却又被爱情所玩弄,这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娜斯塔西亚热烈追求爱情却又被伤害命运如出一辙。两位主人公的悲惨遭遇是黑暗的社会现实所致,在社会等级分明、利益熏心的影响下,两位主人公的命运经历了大起大落,最终被残酷的社会现实所毁灭。  相似文献   

7.
从文化心理角度看,《边城》中翠翠母女二人的爱情悲剧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性格上的悲剧,而人物性格中的弱处实际上也是作家自身性格弱处的一种不自觉的折射。在爱情悲剧的故事里,浸透了作家自身的生命体验与乡土文化体验,作家在爱情悲剧的故事里表现出了对于湘西文化的思考与忧虑。  相似文献   

8.
在俄国文学史上,陀思妥耶夫斯基以其独特的心理现实主义艺术成就而著称于世。其以梦境凸显心理的艺术手法更是文学创作领域一个全新的开拓,是对传统现实主义表现手法的一个突破。他之所以钟情于梦境描写与其独特的人生经历是分不开的。本文在对陀思妥耶夫斯基以往作品的梦境描写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探寻了梦境描写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作品中的作用,并深入剖析了陀思妥耶夫斯基钟爱梦境描写的创作缘由。  相似文献   

9.
本从陀思妥耶夫斯基与物质决定论对立的角度评价了陀氏的“现实主义”,重点分析了陀氏的现实主义所涵盖的心理内容,包括二重人格、心理分析、下意识和梦等;同时指出巴赫金的复调理论忽视了陀氏的价值立场,即其宗教信仰。从维护人的尊严和自由的角度看,陀氏对物质决定论的抗议为人类选择生存方式,寻求个体的生存意义,留出了一个非常珍贵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师陀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创作风格独特的作家,他的小说《结婚》讲述一个特殊的年代里男女的爱情婚姻,蕴含着深刻的社会现实。它同样适合移植于当今这个时代,爱情婚姻是人类亘古不变的话题。叙述婚姻话题的小说作品很多,叙述的方式采用书信体的很少,师陀的这种叙事策略在今天看来仍然是不逊色的,而且很有特色。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大学生成人依恋与大学生爱情态度的关系,检验自我效能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中文版》、《自我效能感量表》、《爱情态度量表》对福建省某高校337名在读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及成人依恋对大学生爱情态度具有部分预测作用,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在成人依恋的依恋焦虑维度与大学生爱情态度的浪漫爱维度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群魔》是一部描写恐怖主义犯罪的作品。小说分析了恐怖主义犯罪的实质,深入揭示了恐怖主义犯罪的社会原因和心理原因。社会的腐败与黑暗,为极端主义思想的繁殖提供了现实土壤;怀疑主义和对生命的虚无感,为恐怖主义罪行的蔓延提供了心理温床。小说对研究恐怖主义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社会哲理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兼具社会心理小说和社会哲理小说特征。融社会、心理和哲学因素于一体,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重要特点,也是他的艺术创新和对文学的重大贡献。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心理分析大师,素以心理作家名重天下。一百多年来,围绕陀思妥耶夫斯基及其创作展开的论争持续不断,但对他那深刻而细腻的心理描写,批评界却有口皆碑,众口一词。卢那察尔斯基指出,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里,“一切都是以人的心灵感受为基础的”。陀思妥耶夫斯基通过心理分析,通过人物的内心感受以及在其支配下所采取的往往是乖谬的行动来揭示社会的畸形现象,反映社会的现实。他说:“人们称我为心理学家,不,我是高度意义上的现实主义者,也就是说,我描绘人的内心的全部深度。”  相似文献   

14.
一般而言,辅导员对学生的影响力分为两个方面,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非权力性影响力属于辅导员自身的影响力,以自身的威信影响或改变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的力量,通过内在渗透的方式达到教育目的,使受教育者在诚服尊敬的心理基础上自觉地接受教育者的影响以改变自身的思想和行为。做为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需要注重培养非权力性影响力,以提升工作效率,实现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5.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反映的内容是奇特的。陀氏总是热衷于揭开“小人物”的心灵隐秘;将表现人的分裂意识当作贯穿终生的创作题材;在他的小说中隐藏着一条作家寻求自我的心的轨迹。随着对心理领域的不断开拓,陀氏在表现手法方面也大胆创新。在他常用的几种表现手法中,有的将传统艺术手法直接用来表现人物心理;有的对传统艺术手法既有所继承,又有所突破;有的则纯属陀氏独创。陀氏洞悉内容与形式间的辩证关系,顺应了其作品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俄国批评家派勒威尔哲夫指出:“陀思退夫斯基(即陀思妥耶夫斯基——引者注)是在阶级的农奴制的崩溃和资本主义抬头的情况下,由都市的小市民创造出来的文学样式的天才代表者。”(《论陀思退夫斯基》,文光书店印行,一九五○年版,第19页)十九世纪中叶,正是封建农奴制俄国的一切基础急剧土崩瓦解的时期。由于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广大人民群众遭受了无穷的灾难。生活在都市的小市民深深地陷入阶级的无权力和资本主义势力  相似文献   

17.
在众多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传记材料中,他的妻子安娜所著的《安娜·陀思妥耶夫斯卡娅回忆录》和《一八六七年日记》有特殊的价值,某种意义上堪称作家生活的"实录"。安娜从物质和精神等诸多层面给予陀思妥耶夫斯基有力支持,帮助他对抗债务、赌瘾和疾病的困扰,爱情成为作家文学创作的支点。安娜的无私奉献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事业,这一论断至少适用于《卡拉马佐夫兄弟》这部杰作。  相似文献   

18.
性教育是有助于儿童、少年和青年正确及时的性发育的教育措施的总称。它的基本任务是培养青年对两性相互关系、友谊问题、同志感、爱情、自尊感、道德纯洁性的社会、道德与心理观点的正确理解。性教育同德育、体育和美育是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9.
汤显祖的《牡丹亭》与周介庵的《梦幻缘》中都写到了一位不仅司花且司爱情的的花神形象,花神成为"兼职神祇",为男性,有参与爱情的主动性,为男女主人公爱情得以成就的关键因素。从艺术上看,花神的主动性可推动情节发展(男女双方结合),强化主题的表达。花神的男性身份是因为古代社会男尊女卑,男性掌握社会管理权力。花神之所以可以兼管爱情,原因有二,一是花本身所具有的生殖崇拜色彩,二是花具有的浪漫和诗意特征与爱情带给人们的心理感受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20.
<拜月亭>所写爱情为日久生情,而非一见钟情;既歌颂婚姻自主,又遵守社会规范;颂扬摆脱门第的爱情,赞赏为爱情反抗父命君命.剧中悲剧情节与喜剧情节,相得益彰.剧中某些情节,就叙事角度而言,虽然看似枝蔓,但从戏剧的特点看,从社会批判的角度看,还是有其重要价值的.陀满兴福与蒋瑞莲,在全剧情节展开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