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汀子 《培训与研究》2009,26(3):8-9,12
中国古典诗文中人物论深受绘画美学的影响,尤其是画论中的“传神写照”、“气韵生动”、“虚实相生”等理论,形成“传神”为旨趣的人物形象之论。这些人物的刻画不仅做到形神兼备,而且能给读者提供极富弹性的想象空间。“传神”既是中国古典人物形象的特征,也体现为艺术家写人的艺术经验和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的小说叙事艺术重视人物形象塑造的特点和精神,即在塑造人物时强调形神兼备,写形传神。而使作品中的人物通向“传神”的彼岸的重要桥梁是白描。它是贯穿于我国古典小说的艺术表现方法的一个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3.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著名的文言小说。小说讲述了很多千奇百怪的故事,描写了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这些人物生动传神,妙不可言。作者在塑造众多人物形象中,很善于绘“痴”:痴人、痴鬼、痴妖等等,各种各样活跃于纸上,传神于读者,令人过目难忘。虽说是一个“痴”,作者却用了不同的笔墨,  相似文献   

4.
人物技法是小说人物塑造规律的整体归纳,《金瓶梅》评点者侧重文本细读,寻绎作者塑造人物的技法。他们就人物形象的传神效应、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和人物关系设置等命题的探究,发掘小说人物塑造相对自足的演变规律,凸显了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的艺术辩证法色彩。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汤显祖的《牡丹亭》和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两剧塑造人物形象的不同手法,比较得出中西戏剧创作的一些不同特点,即中国古典戏曲的人物塑造多是“迹象的刻画”,强调通过情境交融展现剧中人物心理发展的过程;西方古典戏剧塑造剧中人往往是“适合人世的普通经验”,强调人物强烈的行动性,突出戏剧冲突以塑造出典型形象。这是因为中国古典戏曲遵循的是写意的戏剧观和“意境”的创作原则而西方沿袭的是写实的戏剧观和典型化的创作理论。这种不同又有其各民族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缘由。  相似文献   

6.
<世说新语>人物形象显出~g-R,性特点.作者善于从整体上把握人物的神韵,用准确的语言描写人物风神姿容,注重阿堵传神,勾勒出形神兼备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7.
<正>《中学语文教师手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给肖像描写的定义是“对人物容貌、姿态、神情、衣饰等特征的描写”。也就是说,作为人物形象描绘的一个重要方面,肖像描写不只是外貌描写,还包括神态描写与服饰描写。成功的肖像描写,既要考虑如俗语所说的“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的形神一致的一面,也要考虑俗语的另一说法“人不可貌相”的形神矛盾的一面,做到借绘形以传神,从而塑造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这样,从读者的角度解读人物形象,就能如果戈里所言:“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代作家曹禺的笔下出现了很多成功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受古典戏曲的影响很大,继承了古典戏曲剧情安排、人物设置等传统,形成了极富民族特色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作者对人物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同情。  相似文献   

9.
人创造了文化,同时文化也创造了人。曹雪芹在塑造林黛玉这一人物形象时,把中国的传统文化注入其中,他或用西施、比干等人物的传说烘托、映衬人物外貌特征,达到“以形传神”的艺术效果;或用饱含传统文化因子的古代典型文人如屈原、陶渊明等的品格、个性来丰富林黛玉的内在性格,使林黛玉的形象内涵丰厚,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0.
人生三境界     
“言为心声”,语言是每个人情感最直接的表露,要想让人物形象逼真传神地跃然纸上,就不妨启动想象进入生活画面,用个性化的语言来显示人物的身份地位、年龄性格、修养癖好等,使读者观其言即知其人,闻其声便明其性。怎么对人物的语言进行个性化的描摹呢?  相似文献   

11.
初中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编排占据了半壁江山,只有把握作品中人物形象,才能让文本阅读的细节更加明晰。文章从利用课文中传神的动词来分析人物形象、联系人物所处时代背景分析人物形象、从作品的环境入手分析人物形象、开展角色表演体验文中人物形象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鲁迅是中国文坛上的一座高峰,他的小说是中国现代白话小说的奠基和经典之作。本文仅从刻画人物形象的角度谈谈鲁迅作品中传神的细节描写。一、描摹外貌凸现形象外貌描写是正面刻画人物的一种写作方法,主要是对人物的容貌、体态、神情和服饰的描写。外貌描写是细节描写的重要内容之一,成功的外貌描写能很好地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只要抓住人物外貌上的某一特征进行渲染性的细节  相似文献   

13.
修辞手法在鲁迅小说中,对于深化主题、表现人物命运、刻画人物形象是起着独特作用的。可以说,修辞艺术已成为其小说艺术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试以《祝福》为例加以分析和欣赏。一、词语的精心选用中国古典文艺理论有“炼字”、“炼意”之说,“炼意”是以“炼字”为基础的,类似“春风又绿江南岸”之类的例子在古典诗文中屡见不鲜。精选词语就是“炼字”。鲁迅是现代文学泰斗,也是语言大师,小说《祝福》有数处词语(包括短语)的妙用就体现了“炼字”的功力。  相似文献   

14.
吴颖媛 《文教资料》2010,(10):99-100
传神论的产生标志着中国古典绘画审美观的形成.它包括“传神写照”、“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等相关理论。它的形成必然受到前朝的相关理论和主要绘画形式的影-向。本文以汉代“重神”绘画理论和汉画像艺术中的“写意”精神为切入点研究分析汉画像艺术对“传神论”形成的影响.并通过分析比较汉画像艺术和顾恺之代表作的构图、造型、线条等绘画语言为传神论的传承关系提供实例论证.深入总结汉画像艺术对传统中国绘画审美观形成产生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西古典悲剧大师都为我们塑造了许多光彩照人的人物形象。西方悲剧的主人公往往是有过失和缺陷的,性格具有双重性、可变性,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而中国古典悲剧人物经常是完美的、理想化的,性格单一,脸谱化,是充分社会化了的一类人物的代表。  相似文献   

16.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著名的文言小说。小说讲述了很多千奇百怪的故事,描写了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这些人物生动传神,妙不可言。作者在塑造众多人物形象中,很善于绘痴:痴人、痴鬼、痴妖等等,各种各样活跃于纸上,传神于读者,令人过目难忘。  相似文献   

17.
肖像描写是记叙文中刻画人物形象最常用的技法之一。成功的肖像描写,应能用生动形象的语言,通过对人物身材、相貌、衣着、表情、仪态等方面的个性化描写,塑造出鲜活灵动的人物形象,从而"以形传神",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肖像描写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8.
诗歌是抒情的艺术,诗中有情。诗中也有人。但在艺术表现上,情感与人物的关系相当复杂微妙。就中国古典爱情诗来说,大致可划分为四种类型:着眼于人物表现内心情感;着重情感刻画,人物形象较为模糊;通过情感抒写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情感抒写与人物刻画的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9.
李娇 《辅导员》2015,(5):47-48
辅导点拨:本文的作者能紧紧抓住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把“新妈妈”对“我”和蔼可亲的态度和无微不至的关怀真实地表现了出来。语言描写也很有特色,突出了“新妈妈”幽默风趣的个性。另外,作者还能适当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让“新妈妈”给人以朴实、勤劳、干练的印象。其中“愣”“笑眯眯”“乐呵呵”的神态描写很传神。小作者描写细腻,语言朴实,字里行间都体现了“新妈妈”对自己浓浓的亲妈情,读来很感人。  相似文献   

20.
屈梁波 《湖南教育》2002,(21):54-54
在以人为主的记叙文教学中,使学生学会描写人物形象是教学的首要任务。那么,如何才能刻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呢?关键在于让学生懂得“立言之要在于有物”,即通过对人物肖像、行动、语言及其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刻划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饱满,富有立体感。一、描写人物肖像。即对人物的外在特征如容貌、服饰、姿态、神情、风度等方面进行描写。成功的肖像描写不仅能够使人物凸现在读者眼前,而且可以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和遭遇,从而揭示人物的个性。在描写人物肖像时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以形传神,形神兼备;2.在时间、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