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冰心老人在谈到她所敬重的作家时说:“文艺界我所有几个人很佩服,一个是叶圣陶,一个是巴金”.这也是所有认识巴金,了解巴金,读过巴金作品的人们的共同认识.巴金所以能赢得如此普遍而崇高的荣誉,不能不归功于他的伟大人格.他是当之无愧的我国现代作家人格的一面光荣旗帜,一个伟大的风范.  相似文献   

2.
巴金写作小说,从一开始就表现了对探索人心的兴趣。在《秋》的序里,巴金曾这样概括他的创作志趣:“我是在‘掘发人心’。”对于巴金小说研究者来说,“掘发人心”,或曰“探索人心”,是一个比心理描写含义更广泛的概念。但二者的联系也是明显的:对人心的关注和兴趣,必然使得作家重视人物心理的表现和描写。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心理分析“几乎是享受真正优秀作家盛名的最可贵的依据”。巴金的创作实践表明,他是有这方面才能的。  相似文献   

3.
一巴金的小说《寒夜》写于1944年—1946年,是巴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压卷之作”,在思想和艺术两方面都达到了新的高峰,在中国新文学史上赢得了重要地位。作品不仅强烈地抨击了旧的社会制度,宣告了“蒋介石国民党的统治已经彻底崩溃,不能再继续下去”,而且塑造了几个典型人物,尤其是作品中的女主人公曾树生这一多色性人物,更加丰富了巴金小说的人物画廊。随着《寒夜》的价值被重新发现,曾树生这个人物也引起了高度重视。但对这一人物形象的  相似文献   

4.
《那事·那人·那魂》《一个诚实的人》《那双美丽的眼睛》,……这是“走近巴金,阅读巴金”征文活动中涌现出的好文章在这一篇篇文章中,我们读到了同学们对巴金的尊敬和爱戴之情:作为巴金的母校,上海市南洋中学发起这次征文活动,是为了让更多的同学读巴金的作品,学习巴金讲真话的品格,了解一位“人民作家”的心。巴金并未离我们而去,他的作品和他的精神会永远陪伴着我们,让我们去阅读巴金,去走近巴金。  相似文献   

5.
巴金影响了一代人。我从小就受巴金作品中人物的影响,他作品里描写封建家庭走向新的社会以及追求民主、自由的青年,当时给我很大触动。由于巴金作品的青年特色,其作品有着更加深远的意义,他影响了一个时代和这个时代的青年。  相似文献   

6.
1940年,宋云彬在桂林曾发起“研究巴金”运动,巴金不同意“研究巴金”中对他的批评,这是巴金和宋云彬之间生活上有大的交集的事件.由这事件延展方面和事件影响来看,宋云彬和巴金或在性情或在见识上多有不同.巴金和宋云彬之间没有建立深厚友情,桂林“研究巴金”运动之后,他们之间交往的机会也基本是在大的文艺人群交流与活动环境下才有.宋云彬日记《红尘冷眼》多处提到巴金,可资为了解巴金和宋云彬交往的线索.  相似文献   

7.
巴金是中国现代文坛巨匠,通过对巴金小说中的悲剧人物命运进行探究,探讨塑造悲剧人物的艺术手法,解析巴金笔下悲剧人物层出不穷的原因,从而进一步透析巴金的悲剧观。  相似文献   

8.
巴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位有重大影响的革命民主主义作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他的优秀作品,在民主革命时期,放出异样光彩,直至今日,仍拥有广大读者群。这一惹人注目的现象,促使人们对他的思想和创作重新作出评价。文革期间,由于“左”倾路线影响,曾对巴金的思想作了错误批判,给他戴上了无政府主义者的帽子。事实证明,巴金不是无政府主义者,而是革命民主主义者。本文试对巴金革命  相似文献   

9.
近访巴金     
这是老作家单复写于1989年的一篇散文。作者赞扬巴金“是一位有崇高信仰的人,一位对光明执著追求的人,一个充满献身精神的人,理想之光一直不会灭亡的人”。文章通过往日与巴金交往的片断和“近访”的情景,写出巴金可贵的人品。巴金作为我国现代文学大师,已于2005年10月17日在上海病逝,享年101岁。他在大半个世纪的文学生涯中,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作品享誉海内外。他的人品更为世人所称道。我们从这篇散文去品味巴金老人是怎样“疾恶如仇”,又是怎样善待后学者和朋友的。愿少年朋友多读些巴金老人的书,不仅从他的名著、更从他的为人,汲取健康成长的丰富营养。  相似文献   

10.
《寒夜》是巴金继《家》之后又一部有代表性的作品,它以鲜明的思想倾向和圆熟的艺术技巧,形成了巴金创作的又一个高峰。《寒夜》旨在“控诉那个一天天腐烂下去的使善良人受苦的制度”。①“让人看见蒋介石国民党统治下的社会是个什么样子。”②这是作品的主题思想,也是作者艺术构思的基点。从这一基点出发,在艺术表现上,作者不仅着力构置一系列的矛盾冲突,诸如人物与环境的冲突,人物相互之间的冲突,人物自身思想和行为的冲突,用以塑造人物,揭示主题;同时还  相似文献   

11.
成长路上的风景是多姿多彩的,在我们成长的历程中,时常会出现影响我们成长的那个人,是他(或她)在教我们如何做人、如何面对苦难、如何把握人生最重要的瞬间等等。我们一边聆听,一边成长。舒展双手迎向太阳才能拥有满怀阳光,学会做人,努力成长,做成熟、自信、最真和最美的自己。巴金的一封信前几天,和老朋友朱文尧在闲谈中回忆起少年时代的一些旧事,谈到当年读了巴金先生的《雾》《、雨》《、电》三部曲后,他深深钦佩书中的杜大心、陈慧等人物,因而鼓起勇气给巴金先生写了一封信。文尧是我在汉口市一中时的同学,他比我高一年级。同时,我们又…  相似文献   

12.
师:著名作家巴金先生是我们成都人的老乡.他已于2005年离开了我们.生前,他曾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巴金先生写于上世纪30年代的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13.
在激流三部曲中,巴金有意无意地采取了一系列的距离控制方法,通过对各种距离关系的调整和控制,左右着读者的反应,调节着读者的阅读感受。小说作者与小说隐含作者、小说作者与小说人物、小说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控制,是巴金在处理主体与主体之间关系上做出的努力;另外,巴金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的处理上也有他独到的做法。  相似文献   

14.
哈攀 《宁夏教育》2012,(7):151-151
《给家乡孩子的信》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课文,是作家巴金在87岁高龄时,带病写给家乡孩子们的一封回信。 初读这篇文章,我只觉得这封信充满了巴金老人对孩子们无限的关爱。在讲课的过程中,学生提出了质疑:巴金爷爷对孩子们有哪些要求?这促使我和学生们重新阅读课文。通过阅读,学生悟出,课文通过平实的语言不仅表达出巴金对孩子无限的关爱,更体现了巴金一生的追求,以及对孩子含蓄的要求,让读者觉得,巴金老人是那样地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他的教育智慧让缺乏教育经验的我由衷地敬佩。  相似文献   

15.
读巴金先生的作品,我平常有一个感觉,觉得巴老写小说,有两个特点:第一,有一颗同情而苦痛着的心。第二,偏重于写人们的心灵,而不太像其它一些作家着力于写人物的外表。最近读了《憩园》,就更证实了这两点。巴金这本《憩园》,写的是住在朋友家里(地点看来是成都),在写一本关于车夫和瞎女人的故事的小说,朋友家有一个前妻的是外婆家骄纵的儿子虎少爷,因为骄纵,终于任性地在泅水时淹死了,这朋友家就叫做憩园。同时常到这憩园来的,还有一个以前的房主人的儿子杨家小少爷。他每每来折花,为的是给他那被家中驱逐出来的住在庙里的爸爸。这爸爸是杨三…  相似文献   

16.
巴金的早期著译作品中,他的长篇小说《雪》,是以煤矿生活为背景,原题名为《萌芽》,由现代书局出版,不久被禁;第二年将书中重要人物改换名字,并改书名为《煤》,开明书店刚排好版,又被反动政府禁止,不及问世。巴金不服气,把书名再改为《雪》,自费印刷,假用“美国旧金山平社出版部”作为出版者,秘密发行。这部小说,当时还有《朝阳》之名,利用现代书局原版印行过。这也是现代“文网史”中的一段史料。他作品改名出版,或转社出版改名的也  相似文献   

17.
巴金学世界中有着一个独特的形象系列--弱小形象,高觉新、汪宣,觉慧、觉民、琴,还有高老太爷在历史进程中都显示出不同程度的软弱。作为一种精神现象的发现,推动巴金创造弱小形象系列并使他在这一方面取得杰出成就的决不仅仅是同情。他的个人气质,善恶爱憎清晰地体现在他对于笔下人物的价值取向上,他是带着复杂矛盾的情感去创作的,他对于他们有同情,更有理解,甚至还有认同。  相似文献   

18.
《家》和《寒夜》是巴金现实主义创作的两个里程碑。本篇论文就是以这两部小说为代表作品,从家庭、人物、社会等方面来分析探讨巴金小说艺术风格的演变。  相似文献   

19.
茅盾和巴金同属中国新文学史上杰出的现实主义大师之列,但茅盾的现实主义和巴金的现实主义显然有着质的不同:无论是从题材的选择,还是从塑造人物的方法,或者从结构形式的运用来看,巴金显示出“热情就是他的风格”①,而茅盾则强烈地显示出“兼具文艺家写创作与科学家写论文的精神”②——即理性的基调.那么造成他们风格不同原因何在呢?  相似文献   

20.
(1)主持人:巴金倡导说真话,一直到他去世,这与巴金先生实际的状况是不是相违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