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话教学"是对话意识在教育领域的回应。"对话式课堂"应该是平等互动的,合作交流的,不断迸发创造火花的,"对话式教学"理应使得小学品德课堂趋于和谐。  相似文献   

2.
课堂对话是现代教学理论在高职英语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化,是实现高职英语课程有效教学的途径。课堂对话是开放的课堂,它关注课堂实践过程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任务的灵活呈现、课堂参与主体的最大化趋势及学习主体的对话性反思。  相似文献   

3.
陈春 《四川教育》2010,(4):30-30
教育家弗莱雷曾经提出:“教育具有对话性,教学即对话,对话是一种创造活动。”课堂上,师生都是对话的主体,但教师在教学中起着组织、指导和引领作用,是“平等对话中的首席”,课堂对话需要教师对师生间的对话做纵深引导。  相似文献   

4.
戴飞浦 《考试周刊》2014,(39):138-138
对话教学中的对话应该是多角度的对话。教师精心备课,"师""本"对话。课堂上创造良好环境,师生之间平等对话。师生要真正形成对话,还需要巧妙提问。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小组之间需要合作,生生之间需要对话。另外,教师要广泛联系实际,让学生和生活对话。  相似文献   

5.
对话作为适应现代大学课堂传播规律的新型教学形态,对大学课堂教学,尤其是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大学课堂教学的对话策略具体表现为两方面:一是以对话为中介,不断将文本知识信息转化、生成为学生的能力,在主体与文本的对话运动中有效实现文本价值的“现代”转换,实现主体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二是构建主体之间对话的情境,确保主体之间话语权的平等,从而不断优化课堂教学主体之间的对话。  相似文献   

6.
对话,作为现代教学的基本理念,其本质不是彼此交谈,而是"主体间不同声音、不同思想的民主、平等沟通和碰撞,以达到彼此取长补短、沟通心灵、合作与创造目的"。(潘慧芳:《走进德育课堂》,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49页)品德课堂为什么需要对话?课堂教学如何才能实现对话?本文试图以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6课为例,...  相似文献   

7.
小学生良好的品德是以一定的道德认识为基础,并在实践中不断强化而逐步形成、发展的,仅靠课堂上四十分钟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品德教学需要有更丰富的生活内容来填补,以主题活动的形式,为品德课堂添实效.  相似文献   

8.
"快乐课堂"追求的是学生乐学,教师善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在近年来的实践与研究,我们发现,对话式教学是快乐课堂的源泉.我们强烈地感到教学是一个对话和交往的过程,"对话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借助有意义的交流,不断探究和解决教学中生发的问题,以增进教学主体间的理解,提升师生教学生活质量的过程."对话教学主张教师和学生具有对话心态,坚持对话原则,在师生、生生对话中,在互动交流、沟通合作中学习,让学生不仅仅学到活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  相似文献   

9.
冯娟丽 《成才之路》2021,(11):80-81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教师要不断优化、更新教学方法,为学生构建高效的数学生态课堂,开展对话式教学。在数学生态课堂开展“对话式教学”有利于凸显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实现师生、生生间的良性互动,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主动性。文章探究数学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的教学价值及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10.
“快乐课堂”追求的是学生乐学,教师善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在近年来的实践与研究,我们发现,对话式教学是快乐课堂的源泉.我们强烈地感到教学是一个对话和交往的过程,“对话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借助有意义的交流,不断探究和解决教学中生发的问题,以增进教学主体间的理解,提升师生教学生活质量的过程.”对话教学主张教师和学生具有对话心态,坚持对话原则,在师生、生生对话中,在互动交流、沟通合作中学习,让学生不仅仅学到活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对话理性和对话能力,在对话中得到主体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体悟的自主性、深刻性、意向性与大学生的独立性、阅历、身心需要密切相关,体悟式教学方式与大学生思想品德养成之间存在内在关联,体悟式教学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运用具有可行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12.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运用情景教学,能激发学生情感,启迪思想,培养创新思维,锻炼实践能力,使思想品德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3.
教育部社政司“‘思想道德修养’教学基本要求”出台后,引起各方广泛的关注。在对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提出:课程设计必须要有明确的、符合现代教育学、现代教学论意义上的原则和标准,要以人的发展需要为其内生性来源和内在依据,以完整性原则、超越性原则、自律性原则为其最主要的原则,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我国高校思想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在校大学生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和法律是支撑人类社会秩序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分别构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核心内容。虽然这门课程从内容上确立了道德和法律的主题,但是这两大主题对于人类社会的意义以及这两大主题之间的深刻关联性,现行教材缺乏深层次的剖析。道德构成人类精神生活的核心内容,印证着人在精神领域的超越性,虽然社会契约论的法律思想有着很大的局限性,但是可以作为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重要补充;没有伦理支撑的法律是没有生命力的,法律的伦理诉求体现了道德和法的内在统一性。  相似文献   

15.
当前,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性在许多学生的心目中无足轻重,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产生厌倦情绪。要这种现状,教师应采用真情实意打动人,生动、活泼的形式吸引人,幽默、智慧的语言启迪人,真实、可信的情景激发人等教学方法与手段,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用和谐高效的火花点亮思品课堂。  相似文献   

16.
论学校武术教学中的武德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进一步探讨学校武术课教学中进行武德教育的意义、传统武德的现代价值以及进行武德教育的方法和要求,本研究采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以及访问专家等方法进行,结果表明,武德是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进行武德教育有利于其思想品德的提高和传统美德的传承,时代的变迁赋予传统武德新的内容,现代武德教学应注意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和创建教学情境,武德教学应寓于实践当中。  相似文献   

17.
教学的道德性可以看做是教学的一种特殊价值特性和一项特殊的价值诉求,它与教学的科学性、艺术性、审美性、人文性等一起,共同构成了现代教学的基本价值诉求,并且与它们处于同样重要的地位。在现代伦理学与现代教学双重视域下研究教学优良道德问题势在必行。教学优良道德考察的是教学活动本身所蕴涵与应追求的道德理想与伦理使命问题,只有对教学活动的道德终极目标认识正确,教学行为价值符合教学道德终极目标,并且制定的教学道德规范、优良,才是真正的教学优良道德。教学优良道德概念的提出,在实践层面,为我们树立了一个真正看得见、摸得着的教学道德理想与目标;在理论层面,有利于教学道德问题研究的继续深化。教学优良道德的制定、确证及其实现,将成为新时期教学道德研究不可推卸的使命。  相似文献   

18.
现行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法制教育内容遵循"注重人性、体现综合、强化实践、呈现美观"的特点获得了教师与学生的认可。但在具体教学活动中也呈现一些困惑与难题,如教材知识体系弱化与教师对教材掌握的矛盾、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矛盾、课堂教学与活动课程的矛盾等。因此,进一步推进思想品德课程法制教育内容的修订工作,必须寻求多种路径实现有效突破。  相似文献   

19.
以创新精神推进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观念创新、教学大纲创新以及教学方法创新方面,对“思想道德修养”课如何深化教学改革进行了论述,提出要转变现有学科德育课程为实践性德育课程,对课程进行创新,才能培养出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20.
课程道德实践是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环节。在对课程道德实践潜在问题剖析的基础上,从运行机制方面提出可操作性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