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我国《专利法》规定在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申请日以前六个月内,他人未经申请人同意而泄露其发明创造内容的,该专利申请不丧失新颖性。如果他人未经申请人同意而提交专利申请并导致发明创造内容公开的,申请人是否仍然可以享有不丧失新颖性宽限期呢?目前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此没有明确规定。本文结合审查工作中遇到的实际案例,就他人未经申请人同意而提出专利申请并导致发明创造内容公开是否适用不丧失新颖性宽限期的规定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我国专利法第24条第1款第(三)项规定,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在申请日以前六个月内,他人未经申请人同意而泄露其内容的,不丧失新颖性。所说的六个月期限,称为宽限期。而该规定情形中的“他人”在我国专利法、专利法实施细则及审查指南中都没有明确的定义。实际案例中对“他人”的界定也没有统一的标准。而国际上对新颖性宽限期中相应公开主体的认定也不尽相同。但是对于“他人”的界定会影响发明创造内容的公开是否属于专利法第24条第1款第(三)项规定的情形,进而影响申请人是否能获得专利权,同时影响社会公众是否有权自由使用该专利技术。因此,为了合理、清楚地确定“他人”的概念,本文对专利法中的“他人”进行了分析和思考,旨在对“他人”进行合理的界定。  相似文献   

3.
我国专利法第24条关于新颖性宽限期均是针对"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在出现相应的情形时可以主张不丧失新颖性的规定。但是,对于"他人未经申请人同意而泄露其内容的"发明创造如果是在授权后专利权人得知泄露情形的能否主张该发明创造不丧失新颖性,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都没有明确的规定。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应由专利确权机构统一受理和审查授权专利新颖性宽限期问题。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发明创造的新颖性是以申请日(优先权日)为准,凡在申请日(优先权日)前已经公开的发明创造,就构成了现有技术的一部分,不能再取得专利权,这是专利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但发明人、设计人或者发明创造的其他所有人因某些正当原因在申请日前将其发明创造公开,或者第三人以合法或者不合法手段从发明人、设计人或者发明创造的其他所有人那里得知发明创造,不经其同意而在申请日前将其公开,如果一律按照上述原则认为已经丧失了新颖性,对发明人、设计人或者发明创造的其他所有人来说就是不公正的,对科技交流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基于此,我国专利法对新颖性的宽限期做了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5.
专利权是一种独占权.对同样的发明创造只能授予一项专利。若有两个同样的专利存在,就会发生冲突,准也不能有效行使。对这一点,现行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十二荣作了明确规定。那么,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就同样的发明创造分别提出专利申请,专利权授予谁呢?根据世界各国专利法的规定,有两个处理办法:一是采用先申请原则,即专利权授予先申请人;二是采用先发明原则,即专利权授予先发明人。我国采用的是先申请原则。一、先申请原则的概念专利法第九条规定:“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分别就同样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专利权授予最先申请的人…  相似文献   

6.
我国专利法第二十四条规定了不丧失新颖性的三种情形。本文从公开的时间等几方面对不丧失新颖性的宽限期进行了解释,介绍了获得新颖性宽限期所需履行的手续,并对宽限期的效力进行了说明,最后给出自己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7.
专利权的保护水平主要由一国的立法价值选择所决定。我国在《专利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宽限期制度,与第六十二条、第六十九条规定的现有技术抗辩和先用权抗辩无法充分协调,导致宽限期制度有被架空之虞。依据《巴黎公约》的规定,将"不丧失新颖性的公开"解释为一种类似优先权的制度,以解决宽限期制度与其他制度的冲突,明显超出了文义解释的范围,并不是圆满的制度路径。从美国专利法出发,限制现有技术的含义范围、先用权的权利来源,探索出一条较为合理的解释路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现行专利法对于分案申请的相关规定、我国分案制度立法的发展以及与分案申请相关的优先权、生物保藏及不丧失新颖性宽限期等一些特殊情形等的立法本意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对保护申请人的合法权益、解决分案申请审查中的疑难问题和完善我国分案制度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9.
专利法第二十四条规定了不丧失新颖性的公开的三种情形,本文结合具体案例对不丧失新颖性的宽限期进行了详细解读,并对专利申请人给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初审审查中,申请文件存在我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四十条规定的缺陷时,申请人常采用补交附图对申请日重新确定的修改方式。与普通申请不同,对于同一日提出同样发明创造的"同日申请",单独对其中一件申请进行上述修改会对另一件申请产生严重的实质性影响,例如新颖性的破坏、抵触申请的产生等,从而制约授权的前景。本文通过分析"同日申请"的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克服我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四十条规定的缺陷时出现的不同情况进行分析,为代理人或申请人在选择申请策略或修改策略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论专利制度对创新的激励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郑友德  高华 《科研管理》1999,20(3):69-74
技术创新是从发明创造到科技成果实现商业化的过程。西方专利制度发展史显示了专利制度对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专利制度能够实现对技术创新激励作用的关键在于它是关于产权界定的制度。专利权是私人财产权,也是人们对其发明创造享有的独占权。对这种产权进行界定将大大激发人们的创新活力。因此,专利制度是一种最有效的创新机制。作者认为,在依法保护专利同时,应对这种独占权给予必要的限制,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保持社会恒久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专利侵权滥诉,是指专利权人在明知或者应知其所拥有的专利权并不真正具备专利性,而只是在形式上合法的假性专利权的前提下,仍然向法院起诉未经其许可而使用该专利技术者侵犯其专利权的滥用权利行为。专利权人明知其假性专利权而进行的专利侵权诉讼是恶意诉讼行为;专利权人在应知而不知其假性专利权的情况下进行的专利侵权诉讼属於过失诉讼行为。假性专利的恶意诉讼行为和过失诉讼行为都是专利侵权滥诉行为,专利侵权滥诉是滥用专利权行为之一。  相似文献   

13.
现行〈审查指南〉规定,本国申请人为单位时,需具备法人地位,否则不能申请专利。这就将一些依法成立并能对外承担责任且在民事诉讼中拥有诉权的非法人组织排除在专利法的保护范围之外,不利於鼓励发明创造和成果转化。本文对此作出了分析,并就《审查指南》的修改提出了建议。[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中美两国专利临时禁令制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问题的提出 我国《专利法》中所称的诉前“停止侵犯专利权行为的措施“,在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中被称为临时禁令(preliminary injunction)或者中间禁令(interlocutory injunction or interim injunction),TRIPS协议第9条称为临时措施。虽然名称不同,但是实质内容是基本一致的,即在对专利侵权诉讼赏体审判最终裁决之前,由法院依据权利人的申请,作出要求被控侵权人停止侵犯专利权行为的裁决。  相似文献   

15.
林秋怡 《情报探索》2013,(12):79-81
认为科技查新促进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并以实例阐述查新报告是一种精炼的可行性报告;在专利再创新方面,科技查新必不可少;科技查新有助于竞争情报服务,使委托方知己知彼,在市场竞争中明确定位.  相似文献   

16.
    高校专利运营是一个包括发明创造、价值增值和价值实现三个主要环节的复杂动态过程。以美国高校为样本,基于动态系统视角分析发明人专利收益分配比例对高校专利运营不同环节的影响,并针对发明人专利收入与科研经费支出对高校专利运营的影响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近70%的样本高校中发明人专利收入与发明披露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而在发明人专利收入与发明披露量显著相关的高校中,发明人专利收益比例对高校专利运营的发明创造环节作用明显,对价值增值环节作用因样本而异,但对价值实现环节的影响微乎其微;同时,当专利收益分配基数与科研经费支出之间相差悬殊时,与通过提高发明人收益比例增加发明人专利收入相比,同比增加科研经费支出对专利运营各环节的影响更大。一刀切式地提高发明人收益比例对高校专利运营的促进作用十分有限。据此提出,高校应细化发明人收益分配方案,并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方式,发挥政策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专利权保护的重要手段,进一步完善专利行政执法已经成为专利制度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也是继续强化专利保护的制度创新要求。通过对专利行政执法内涵在政策语境和国际实践中的再理解,明确我国专利行政执法所具有的制度内涵。从我国专利行政执法制度发展的四个阶段,系统梳理了我国专利行政执法制度现状与变迁,从中归纳出我国专利行政执法制度发展所面临的执法主体身份复杂、缺乏必要行政执法手段、执法效力缺乏强制性、缺乏恶意侵权查处等制度困境。结合我国专利行政执法的实践,以现有的制度框架和工作机制为基础,重点从明晰专利行政执法主体设置、健全专利行政执法活动的制度保障、完善专利行政执法程序提升透明度等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专利行政执法制度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引言 近年来,现有技术抗辩受到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第三次专利法修改草案也引入“现有技术”抗辩的条款,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修改稿)(2008年2月28日修改)(以下简称“专利法修改草案”)第六十四条规定:“在专利侵权纠纷中,被控侵权人有证据证明其实施的技术或者设计属于现有技术或者现有设计的,不构成侵犯专利权的行为。  相似文献   

19.
贺秀莲  韩雪莲 《情报探索》2014,(1):79-81,86
PATENTICS能对美国、日本、中国及欧洲、PCT专利进行全文检索和下载,并对检索结果进行专利分析。介绍了使用PATENTICS进行专利检索及对检索结果进行分析的方法,有助于企业实现专利的查新检索以确定研发方向,还有助于企业了解国内外行业的专利态势,从而为专利布局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植物育种者权利的三种主要载体一植物新品种、育种方法和产品入手,论述了植物育种者权利保护的三种形式即植物品种权、专利和育种技术,提出了育种者权利的立体保护模式。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利用甜椒核雄性不育两用系培育出了系列甜椒杂交种”为实例,对这种立体保护模式进行了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