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文背景介绍是一个老问题,正由于此,以致许多的语文老师对课文背景介绍到了近乎麻木的地步,更谈不上对它的合理把握。在这近乎麻木的背后隐藏着两大问题:其一,他们很少去深究背景内容的复杂性;其二,他们在教学时,对背景分析往往是机械、呆板的。这两大问题导致教师对课文背景分析不准确、不能切中要害,以致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方面作用不明显。课文背景介绍是语文课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在消除课文的时代隔阂、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等诸多方面都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为了更有效地介绍课文背景,使之成为课文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很有必要对课文背景的两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一番探究。  相似文献   

2.
戴荣 《学语文》2005,(6):54-54
阅读教学中背景知识的介绍引入是帮助学生感知文本、理解文本、深入文本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通常。说明性背景知识如课文产生的时代、历史背景、作者生平简历、创作风格流派、具体的创作原因等相关资料主要放在课首,既引发阅读兴趣,也便于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课文;而解释性背景知识,如某些词语、句段涉及的典故、习俗等人文知识。多在课前预习中引入解决;至于对比性背景知识。它有助于学生拓展思维想象的空间.深化文本内涵,宜放在充分感知课文之后的深刻体会或研究探索环节进行。  相似文献   

3.
音乐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和产生时代、历史背景以及各地区相关的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音乐教学中,讲授音乐作品少不了介绍作曲家及时代背景,恰当的背景介绍能把学生顺利地引入音乐欣赏的艺术情景之中。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音乐背景知识介绍是音乐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因为每部作品总是表现了作曲家在特定时代下的生活感受,要较好地了解一部音乐作品,就必须首先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民族特征,以及作曲家的生平、思想观念等方面的知识。中小学音乐教材中涉及的音乐作品包括了古今中外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作者、不同风格的佳作,纷杂浩繁。其中不少作品的产生背景与学生的阅历、知识存在着较大的距离。因此,教师在介绍背景知识时应采取灵活多样的介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作品内容与学生认知间架起一座桥梁,这样才能更好地…  相似文献   

5.
肖小乔 《现代语文》2011,(12):109-109
目前中学生的阅读量小、阅读面窄、阅读水平低,总体情况堪忧,究其原因,与时代大背景、学生主体特征、语文阅读教学等多方面因素有关。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结合时代和学生特点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调整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角色、适当引入电子阅读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相似文献   

6.
正要深入理解文本,不可不知该文本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生活时代、写作风格等都可以对学生的深入阅读产生一定的帮助。根据需要可以选择介绍类的背景知识,让学生对文章有大致了解,也可以选择注释类的背景知识,当文本距离学生生活较远的时候,这一类的背景知识显得尤为重要。在初中语文教学的时候,也可以适当地引入背景知识,指导学生感悟文本。一、导课引入,降低难度在导课的时候加入背景知识的内容可以让学生的学习难度有所降低。对于  相似文献   

7.
在音乐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抓好以下几点。 一、认真介绍歌曲创作背景,及时把学生带入情境。任何一首优秀歌曲都是时代的呼声,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都体现了作者的愿望和情感。教唱前教师通过语言、影视、图片等手段把这些内容向学生介绍清楚,使学生进入歌曲所展示的情境。如我在教唱《国歌》时,首先向学生介绍了  相似文献   

8.
一、在背景介绍中体验。我们应改变过去单一呆板交代写作背景的做法,让背景介绍也能引导学生去体验和感知。例如,在阅读《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和《土地的誓言》这两篇课文时,针对学生远离写作时代,难以理解作者抒发的情感的实际,在课前,就布置学生自查资料,了解中国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的大事,让学生思考:此时中国的社会形势怎么样?人民生活现状如何?再顺势提问:假如你就是生活在当时的一名热血青年,你想对同胞说些什么?讨论之后再去引导看书,就能让他们感受到作者心中的炽烈情感与悲愤的呼喊。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化学教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培养学生化学科学素养是对化学教师的时代要求。阐述了作为一个合格化学教师的必备条件,介绍了将现代教学理念贯彻到教育教学实践之中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0.
传统名篇是作在特定时代、特定背景之下的智慧结晶。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有些观点在今天看来已滞后于时代,不再完全准确。特别是一些介绍科技知识的课,因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往往不能反映最新科技动态。教师要引导学生确立以下原则:不能苛求作,但要以新时代的眼光来审视、发展传统名篇,创生出它们的活力。  相似文献   

11.
韩岚 《教学月刊》2002,(4):25-27
鲁迅作品是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许多学生很难领会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其中的原因很可能与不了解写作背景和作品内容背景有关,也可能是太受背景材料的影响。我们假如像教学一般课那样三言两语地处理背景问题,反而有碍理解鲁迅的作品,因为那些作品有的需要特别详尽地介绍产生的前因后果,以使学生领会到批判的现实针对性,有的背景材料忽略不讲,可能更有助于昭显其中超越时代的永恒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以中国高等教育的扩招为背景,寻找学生教育管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创新理念。阐述了当前高等教育从精英时代到大众化时代而带来的在学生教育管理上的困惑。从扩招所带来的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结构、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角度出发,寻找学生教育管理的创新理念视角,以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去作好高等学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3.
阅读教学中的难点是什么?以及如何突破这些难点呢?下面谈谈我的粗浅体会。 (一)时间差:介绍背景现行教材,不少课文所写事情远离学生生活的时代,时间的差异、背景的陌生,给学生理解课文带来了困难。突破其难点的方法是缩小时间差,缩小时间差的有效的方法是介绍背景,让学生头脑中形成历史画面,使课文内容与之吻合。例如,阅读《詹天佑》,介绍旧中国政治腐败、经济技术落后、帝国主义在中国横行霸道的情景;阅读《冀中的地道战》,介绍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烧杀抢掠的情景;阅读《在仙台》介绍旧中国留学生在国外受人欺负的情景,并告诉学生当时只有鲁迅一人在仙台学医。这样,学生了解了背景,阅读课文就方便了。 (二)空间差:想象造境  相似文献   

14.
于书海 《考试周刊》2011,(70):62-63
课文背景是指与文本内容相关的有作用价值的资料,通常包括作者介绍、写作目的、社会事件、环境因素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体现了当代文本解读观,对话的前提是在文本解读中生成自己的意义效能,促进学生人文素养、思维品质、语文能力的发展。但学生对文本产生的背景与相关的时代状况不甚了解,受生活阅历、知识背景等方面的限制.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产生许多障碍,甚至导致对文本价值的曲解。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背景材料,促使学生有效感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是值得探究的主题.我对此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5.
1.了解背景,理解课文. 传统的语文教学在学习新课前,教师总会布置学生预习课文,而学生呢,则不外乎象征性地读读课文,看看生字,认真的学生再分分段落,写写段意,想想写法等等.很少有学生对课文的背景、作者的生平等知识点感兴趣,完全靠教师课前几分钟的简单介绍来了解背景及作者,而一个时代的背景又岂是寥寥几语所能涵概出来的呢?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足以克服此不足,可以按照不同学生的"食量"(接受力)自由选择"菜单"(知识点).  相似文献   

16.
一、通过了解背景知识感受人文情怀 一般而言,古诗词涉及的内容比较丰富,例如创作背景、作者心境、相关评价等.通过介绍和讲解创作背景,可以为学习者培养与诗词作者相同的情感感受,从而更好地领悟和把握诗词作者的用意和感受.古诗词其实是作者人生感悟、情感变化的具体体现,优秀的诗词作品能够生动地刻画作者的人生观和思想境界.因此,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内心情感上与诗人共鸣,充分了解他们所处时代的心情状态.以《相见欢》为例,教师可以事先介绍作者的人生经历.在学习杜甫的《石壕吏》时,可以向学生适当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更有利于学生准确掌握诗词体现的百姓疾苦,让学生珍惜和谐幸福生活,树立远大的社会责任感.可提前布置课前作业,发动学生搜集与诗歌相关的背景材料,有意识锻炼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可为学生创造课堂展现自己的机会,发表自己对诗歌的看法,从而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正>背景资料是指与课文相关的,对人物、情节和内容有价值的资料,通常包括作者介绍、写作目的、社会背景等。选入语文教材的课文应该说都是优秀作品,是人类文明的精华。但是,有些课文离学生生活有一定的距离,或者因为时代间隔,或者因为对文化背景了解不深,往往使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产生许多障碍,使学生对文本感悟不深,情感体验不强,甚至导致对文本价值的曲解。笔者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并借鉴同行优秀成果  相似文献   

18.
人类已迈入21世纪,学生工作要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本文结合学生工作实际,论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特征及如何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进行高校学生工作。  相似文献   

19.
俞蓉 《知识文库》2023,(10):153-155
<正>本文主要简单介绍了媒介素养的相关内容,阐述了新媒体背景下新闻专业学生媒介素养培养的必要性,通过对现阶段新闻专业学生媒介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来探讨新媒体背景下新闻专业学生媒介素养培养的有效措施,改变传统的新闻专业学生培养方式,强化对新闻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培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积累经验,有效应对和处理媒介信息,从而提高新闻专业学生的综合实力,培养更多优秀的新闻专业人才。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化时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中,是新媒体行业兴起和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改革开放、社会经济转型、存在不良环境影响等大背景下,中小学生学好课外励志文化读物具有现实紧迫性和历史重要性。引导中小学生学好励志读物,是时代的要求和历史责任的需要,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对中小学生,尤其是独生子女、单亲子女等所形成的不健康心理、性格、意志品质等,要从早从小予以多层次、多角度的关注,切实进行世界观和人生观等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努力培育符合时代要求的“四有”新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