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运用呼伦贝尔乳制品业2003~200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实证分析了呼伦贝尔乳制品业增长过程中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状况,并将其进一步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研究表明,2003~2007年,呼伦贝尔市乳制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较快,其中,技术进步和规模经济支撑着乳制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从Malmquist指数分解的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变化两个部分,可以清晰地发现,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分别以6%和8.1%的速度上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和规模经济的增长保持惊人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Malmquist指数分析方法,考察中国除西藏外的30个省份高校在2001—2009年间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及变化情况,并通过指数的分解分析高校科技创新生产率增长的内在动因。结果说明:中国高校科技创新生产率总体上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年均增长达到4.3%;技术进步是高校科技创新效率提高的主要推动力,追赶效应存在但不明显;高等学校科技创新生产率的提升表现出时间上的波动性和区域上的不平衡性;地区经济是否发达与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存在一定关联,但不是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2000—2007年江苏省分行业面板数据,考察了FDI技术溢出对江苏民营制造业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民营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年均增长率7.7%,技术变动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根本原因;行业内水平技术溢出、前向关联溢出和后向关联溢出通过促进技术变动,推动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技术效率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后向关联溢出能显著地提升纯技术效率,而水平技术溢出则有利于规模效率的改进。  相似文献   

4.
基于数据包络方法(DEA)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1999-2007年天津滨海新区工业技术进步、效率变动及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化作了测度.分析表明:新区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迅速,这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而技术效率却有所下降;2002年之后技术进步速度加快,技术效率则进一步恶化.七大支柱产业中有六个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位居工业各行业前列;外资企业处于技术前沿,集体和私有企业成为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重要力量,但国有企业和港澳台企业的技术水平不高,在各所有制经济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条件下依旧处于水平较低状态.  相似文献   

5.
在构建1997-2005年中国27个省市区生产性服务业面板数据的基础上,本文利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考察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原因、地区差异与变动趋势.研究表明,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仍表现为粗放型增长方式;全要素生产率呈现负增长,但下降的速度在逐年放缓;分析期内导致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原因不同,前期为技术进步,后期为技术效率;东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速度要远低于中西部地区;相对而言,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中国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提升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以中国30个省市为研究目标,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十一五”至“十三五”期间各地区高技术产业TFP进行了静态和动态研究。研究发现:在剥离了外部环境因素和随机扰动因素后,综合效率和规模效率被高估,纯技术效率被低估,而规模效率偏低则是制约我国高技术产业TFP提升的主要原因。通过Malmquist指数及其分解可知,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效率改进由纯技术效率占据主导,但技术进步迟缓依旧是扼制我国高技术产业TFP提升的瓶颈。因此,持续扩大产业规模,保持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是推动我国高技术产业长远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对全要素生产率研究采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法,对2001—2006我国高科技产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估算,结果显示,在2001—2006年我国全要素增长率出现大幅下降,技术进步呈衰退趋势,而技术效率大体为增长趋势。分析发现,不同地区之间全要素生产率均有下降,东部地区并未呈现出在全要素生产率方面的地区优势,同时,外资对东部城市生产率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8.
为充分释放科技人才在推进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的积极效能,本文基于人力资本理论,在理论刻画科技人才投入对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剖析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中介作用并提出研究假设;采用全局参比的DEA-Malmquist方法和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测度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状况和高质量发展水平,借助固定效应和SYS-GMM法探索性构建静态和动态中介效应模型。在此基础上,选取2000—2017年中国装备制造业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工具变量法计量检验科技人才对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和作用路径并进行内生性检验。研究发现: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高度相关,并呈现"东强西弱"的发展态势。短期内科技人才在推动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巨大潜能尚未得到充分释放,且影响效应存在显著区域异质性。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科技人才与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间存在显著中介效应,但不同区域表现出差异化的中介效应主导机制。长期内区域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累积效应明显,且动态模型较静态模型的影响作用和中介效应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李兰冰  刘军  李春辉 《软科学》2011,25(5):80-84
以DEA-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为理论工具,对两岸三地主要沿海港口的动态效率予以评价,考量各地港口的竞争地位和竞争态势。研究发现:(1)港口总体绩效不佳,且呈逐年恶化趋势,可能是受金融危机影响;(2)规模无效率是港口绩效不佳的根源,可能是港口资源分散造成的;(3)香港地区港口竞争力最强,台湾地区最弱,大陆居中;(4)大陆地区,长三角港口竞争力最强,其次为环渤海、福建及珠三角;(5)据吞吐量-效率矩阵,两岸三地港口可划分为精干、强壮、肥胖和瘦弱四种类型;(6)台湾地区全要素生产率趋于下降,效率恶化和技术退步是其双重成因;大陆趋于优化,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香港地区先提升、后停滞,但仍呈现一定技术进步特征。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法,实证测度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并进一步检验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全要素生产率以年均3.4%的增长率逐年上升,但产业间全要素生产率却存在很大差异,且极不均衡;行业平均企业规模、对外开放度、政策效应以及行业盈利能力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具有显著正影响;产业集中度、国有产权比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具有显著负影响。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了如何提升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内容分析法为主,在构建X基本政策工具和Y产业链两个维度的分析框架基础上,对中国2006—2016年中央政府颁布的43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政策文献进行量化分析。并对时间、文种、颁布机构三类政策结构要素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研究表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政策存在供给型政策结构不均衡、环境型政策中宏观规划过溢、需求型政策显著匮乏、配套性政策尚不完善、政策位阶低、府际关系协调难度大等问题。基于此,应优化供给型、环境型、需求型政策结构;完善产业链政策内容,强化配套性政策供给;提高政策整体位阶,加强部门协同。  相似文献   

12.
季凯文 《科研管理》2016,37(7):145-153
本文以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考虑环境因素的三阶段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生物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真实增长特征及行业差异。研究发现,宏观经济的快速扩张、政府补贴的增加以及过于集中的股权结构,不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剔除环境变量和随机误差的影响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更为显著且主要由技术效率推动,技术水平呈现退步趋势;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样本差异分化明显,各子行业发展相对均衡,而子行业内部良莠不齐。为此,政府应优化外部环境、促进技术创新、强化分类指导,以便更为有效地提升生物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13.
基于TFP视角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绩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承亮  岳宏志  李婷 《科学学研究》2009,27(11):1662-1667
在1992~2007年面板数据的基础之上,运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从全要素生产率(TFP)角度分析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绩效。研究发现,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使得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在全国平均TFP增长率处于下滑趋势的情况下,从1992~1999年期间的-0.9%上升到2000~2007年期间的1.2%。从区域差异来看,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前西部地区TFP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在三大区域中处于最低水平;而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后,西部地区TFP增长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在三大区域中处于最高水平。因此,从全要素生产率角度来看,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绩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通过Malmquist指数,计算我国省际间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并进行分解,发现全国有19个地区的TFP增长率显负值;43%的省市,其效率是由技术的进步来推动,67%的地区并没用形成规模效率。通过β收敛检验,发现我国省际间高技术产业并不存在经济收敛。通过Tobit模型,发现我国各地区高技术产业提高R&D内部支出资本存量增长率均能提高TFP增长率;全国43%的地区,提高R&D人员投入的增长率,平均而言不但不能提高TFP增长率,反而会降低TFP的增长率。  相似文献   

15.
区域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形成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区域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来源的分析,研究区域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并提出提升区域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通过对区域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形成机理的研究,明确区域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重点,对提高区域经济整体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发电设备制造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具有明显的寡头垄断市场结构特点:行业集中度高,进入退出壁垒高,市场行为独特。首先,按照SCP结构框架,分析了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要素禀赋匹配理论等经济学理论基础上,构建耦合行业特征与要素禀赋结构的技术进步路径选择理论分析框架。理论上,单一静态的技术进步路径、动态的技术进步路径和自主研发对国家实现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表现程度依次增加。以中国装备制造业为研究对象,采用修正的生产函数构建的技术进步路径选择模型对技术选择模式与技术进步进行实证研究;对行业特征和要素禀赋结构与技术选择模式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国外技术引进与模仿和外商直接投资与模仿是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主要技术进步来源;国内技术引进与模仿和自主研发对技术进步有显著负向影响;行业特征和要素禀赋结构对技术选择模式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传统装备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产业融合动因的基础上,对这两大产业融合的过程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归纳出这两个产业融合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希望通过对传统装备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产业融合机理的研究,对促进这两大产业的融合和为这两大产业融合理论的研究与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中国装备制造业的金融支持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跨国资本对中国装备制造龙头企业觊觎已久,国内重大技术装备的发展一直面临资金匮乏的瓶颈,迫切需要我国金融系统的大力支持。基于国内装备制造产业1998-2006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了反映国内金融体系与装备产业增长率之间关系的模型,主要分析了银行贷款和资本市场的股权融资对各个装备制造行业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国内金融体系的现状并不适应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需要,金融支持效应欠佳,进一步地,据此得出了今后发展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20.
杨武  胡倩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22):145-153
基于2001-2020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合作专利数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专利合作网络,分析揭示网络主体及其空间演化规律.结果 显示:(1)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专利合作网络规模逐渐壮大,网络具有较强的知识交换和信息传输能力但是传递效率较低;部分创新主体之间已经建立起稳固的合作关系,网络向复杂化和社区化发展.(2)在不同产业生命周期,网络主体演化存在着较大差异并呈现出多元化合作发展趋势;现阶段,国家电网公司等电力企业和研究机构成为推动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的核心.(3)区域内部专利合作比例整体上不断提升,其中广东和上海的区域内部专利合作比例较高,区域边界对其专利合作的影响逐渐增强.(4)在跨区域专利合作网络中,北京处于核心位置且地位不断巩固;北京、江苏、广东扮演"高重要性-高协调性"的角色,不仅是信息交流的中心,也是其他区域之间的桥梁.研究启示为:应合理配置科技创新资源,保障各区域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合作创新均衡发展,形成国内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合理的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