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3 毫秒
1.
理工科大学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和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提出了理工科大学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任务。理工科大学发展人文社会科学面临着一些问题,树立"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教育理念对理工科大学有着特殊的意义,理工科大学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应该有自己的目标定位,特色学科和交叉学科是理工科大学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的比较优势,为此理工科大学可以通过相应的思路及措施来发展人文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教育革命"使我国高等教育异化为政治运动与知识控制,高等教育遭遇到严重挫折.为了高等教育的"巩固、调整与提高",20世纪60年代继续推行重点大学政策,提出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为目标,以控制学校规模与优先发展重点大学为重点.它之所以得到发展,一方面是出于纠正"教育革命"错误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政府权力控制知识生产的重点大学政策的内在逻辑.总体而言,这一时期的重点大学政策虽然以改革苏联体制为目标,在实践中依然没有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突出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在大学管理体制上集权统一;第二,在知识生产上,表现为重视自然科学类知识生产,忽视乃至压制人文社会科学类知识生产.  相似文献   

3.
《河北自学考试》2011,(6):107-109
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它是中国共产党于1937年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逐步形成了鲜明的人文社会科学特色和优势,成为这些学科领域高等教育的“工作母机”和“排头兵”,被誉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已故名家大师吴玉章、佟柔、成仿吾、范文澜、艾思奇等学者曾在此执教。老一辈著名学者黄达、戴逸、许崇德等为学校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继续教育》2013,(11):F0002-F0002
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被誉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它已形成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研究生教育为重点、继续教育为辅助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办学格局,形成了“主干的文科、精干的理工科”的学科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政法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重点大学,是一所以法科为优势和特色,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其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尤其是法科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镇。2009年2月19日,  相似文献   

6.
在知识经济时代,大学创新与创业教育成为高等教育转型的新思路。对我国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而言,如何根据自身的实际将人才培养与科研活动相结合,如何提高大学自身创业能力的集聚,将是高校管理者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知识经济时代,大学创新与创业教育成为高等教育转型的新思路.对我国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而言,如何根据自身的实际将人才培养与科研活动相结合,如何提高大学自身创业能力的集聚,将是高校管理者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是高职教育的普遍性,职业技术教育是高职教育的特殊性,普遍性的核心要素是“大学意识”。为促进高级技能型人才科学的培养,使未来劳动者的知识、技能与人品结构平衡发展,高职院校有必要树立大学意识。大学意识是培养人追求真理,独立思考能力;是培养、塑造人的“有容乃大”的精神;是衡定孵化社会人的职能。高职的大学意识有其特殊性,重点在于环境陶冶、言传身教和厚德载物。  相似文献   

9.
重点大学一直以来是我国培养精英人才的阵地。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多数重点大学也承担起大众高等教育任务,规模变得相当巨大。在这种情况下,这些重点大学应该立足现实,在人才培养定位上追求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的协调发展,而不要在二者之间陷入两难境地。  相似文献   

10.
对重点大学举办成人高教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以来,重点大学举办的成人高等教育遇到了新的挑战。在新形势下,重点大学在发展成人高等教育中要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在办学思路、教育定位和自身优势发挥上做出缜密的思考和选择,为我国的继续教育作出更有效的服务。  相似文献   

11.
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理工科大学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任务。理工科大学办文科是当前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也是一个难题。文章从教育本质、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角度思考,认为理工科院校发展人文社会科学不单纯是一个学科本身的发展,更应从教育本质上和高等学府长远发展目标上去审视,充分理解"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教育理念及对理工科大学发展的意义。弘扬人文精神,积淀大学底蕴和塑造大学精神乃是大学的归属,从而推动理工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大学教育国际化的选择与对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大学教育国际化是当前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是我国参加世贸组织后大学必然面对的问题,特别是那些准备建设世界一流水平的重点大学,更需要尽快地采取积极的措施。我国大学教育国际化只能走自主创新之路,应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在办学理念上集东西文化之精髓;改革僵化的大一统教育体制;提高教师水平;着力培养优秀的学生;开展创造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重点大学一直以来是我国培养精英人才的阵地。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多数重点大学也承担起大众高等教育任务,规模变得相当巨本。在这种情况下,这些重点大学应该立足现实,在人才培养定位上追求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的协调发展,而不要在二者之间陷入两难境地。  相似文献   

14.
通识教育与大学教育精神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识教育是带有普遍性意义的人生教育,目的是使学生得到健康发展。它与专业教育相对而言。香港中文大学指出:“通识教育课程旨在推行均衡教育,以扩展学生之视野,培养其抽象与综合思考之能力,使其在瞬息变化之现代社会中,能内省外顾,高瞻远瞩。通识教育为大学整体教育之重要部分。”本文主要以香港推行的通识教育为基础,讨论通识教育对模塑大学教育精神的作用。一、通识教育的源起与大学教育的历史使命通识教育源于西方大学的博雅教育(Liberalartseducation),注重人文精神熏陶,强化人文社会科学在高等教育中…  相似文献   

15.
“高质量大学教育推进计划”是日本文部科学省对大学、短期大学、高等专科学校的“优秀教育改革方案”进行重点财政援助的制度,其目的在于提高高等教育的教育质量和国际竞争力。该计划是在日本社会发展、大学生源变化和《大学设置基准的修正》基础上制定的。日本对“高质量大学教育推进计划”的管理体制、申请条件、涵盖领域以及审查评价等都做出了具体的规定。“高质量大学教育推进计划”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具有较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孟波 《文教资料》2011,(34):187-188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初步实现了精英型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教学型大学将是我国现有大学的主要模式,占有绝大多数。因此,作者重点通过对比教学型大学和研究型、职业型大学在创业教育方面的同一性和差异性,通过对差异性的把握,提炼出教学型大学创业教育的精髓,彰显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应坚持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一样 ,都是现代大学发挥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基础。从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看 ,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并重 ,也是当前世界各国的主要选择。我国高等教育欲实现特定目标 ,发挥特有功能 ,必须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整合。为此 ,必须注意预防观念领域里的科技理性主义和惟智主义倾向 ,在纠正重理轻文现象的同时 ,人文教育和社会科学研究应深化改革、与时俱进 ,为实现整合并重积极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8.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对大学资助的新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历来是美国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获得联邦政府资助的主要来源。《美国竞争法》诞生后,NSF对大学的资助模式、对象及重点发生了重要变化。研究型大学的研究生教育和数学、科学和工程等基础学科领域的教师教育成为NSF2008年至2010年的建设重点,从侧面反映了美国高等教育新的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19.
普通教学型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伴随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教育的理念、模式及层次类型等出现多样化的趋势。对此,学术界、教育界已进行过不少有益探索。本文仅就普通教学型本科院校走应用型大学的发展道路问题谈几点想法。一、普通教学型本科院校需向应用型大学发展我国高等教育自1995年开始,相继实施了“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项目,进入工程的这些高校是国家扶持发展的重点,主要由通常所说的研究型大学和一部分教学研究型大学组成,是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主攻方向。国家另一发展重点是高职高专学校,它们承担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培养社会生产、…  相似文献   

20.
自高等学校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朝着大众化方向迅猛发展,随着高等教育的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型,我国的地方综合性大学作为介于重点大学和一般本科院校之间的教育实体正在积极探索精英教育与大众化教育结合的新路子:分层次办学;分类别指导;针对性实施;阶段性突破。努力把地方综合性大学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出效益,在履行精英教育和大众化教育双重社会责任中促进其更快、更好发展,进而促进整个高等教育系统和全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