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
中国正在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使女性高等教育备受关注。女性高等教育将使女性与社会共同受惠,中国女性高等教育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还存在一定问题。为此,应该保障教育政策公平,提高女性受高等教育水平;发挥知识女性的社会价值,促进中国老龄化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2.
池莉作为女性作家,以其自身的体验、敏锐的感受和平民化的写作视角,描摹了当代中国社会众多女性的生存本相,真实反映了当代中国女性社会地位、社会角色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性别文化对女性的观点不仅深刻反映了中国传统性别文化的特质,构成了中国传统性别文化的重要内容,也对女性心理卫生乃至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束和妇女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我们逐步找到了社会发展的关键和钥匙,即只有树立正确的女性观,才会有完整的女性心理卫生;只有完整的女性心理卫生,才会有健康的女性;只有健康的女性,才会有健康的社会和文化。这是指导人类社会的根本准则和永恒精神,是社会制度、人际关系、文化风俗在两性关系基础上完满结合的"中介"和"指标"。通向女性真正解放道路上的矛盾和冲突并没有结束,传统性别文化在当代中国仍有很大影响,因此,探讨健全中国女性心理卫生的方法途径是一项重要课题。而启璞计划正是一项很好的教育尝试。  相似文献   

4.
池莉作为女性作家,以其自身的体验、敏锐的感受和平民化的写作视角,描摹了当代中国社会众多女性的生存本相,真实反映了当代中国女性社会地位、社会角色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5.
女性的社会地位和生存状况是社会的一面镜子,中国古典小说中女性的情感及思想变革侧面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历史,而近代社会言情小说家李涵秋的代表作《广陵潮》中的女性,在反映历史,描绘社会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通过小说中的女性,我们可以了解晚清30年的变革,从众多女性的情感历程中,可以再现社会、时代的缩影,因此,我们以社会言情小说的开山之作——李涵秋的《广陵潮》为例,来分析过渡时期的女性形象,从这些人物形象身上,寻找中国小说所走过的道路,进而,把握社会言情小说的价值和启蒙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钱亚玲 《文教资料》2012,(28):14-16
张爱玲的小说意欲挣脱性别意识而最终落入女性身份的无意认同,其中的女性叙事,关涉有史以来中国社会的种种女性及其人生遭际,侧重"家"这一特定空间之于女性存在的独特意涵,观照女性在婚姻、身体等方面特有的心理活动,揭示了中国女性独特的生存之道和生存智慧,表达出对男权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深刻反思及对中国女性未来的深层焦虑。  相似文献   

7.
马琰 《华章》2013,(16)
西方女性在社会的地位与中国传统的女性大致相同,都不受社会的重视,但西方的教育较比中国的教育较为开放,西方女性艺术家的地位虽没有中国古代的女艺术家地位那么低下,相比之下西方的女性艺术家与男性艺术家相比仍然没有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女性在发展中面临的最根本问题是社会对女性的性别歧视,女性的政治地位还有待提高。唯物史观、辩证法、主体性、价值取向等为解决当代中国女性发展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提高女性的经济地位,保障女性平等的政治权力和政治地位,鼓励女性增强自我的主体意识,对于提高女性地位,维护女性权益,提高家庭幸福指数,实现社会和谐,加快现代化进程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女性文化学》以文化学的视角切入中国当代社会,在审视中国女性社会的历史、镀亮民族文化精神和发掘本土化的女性文化资源的同时,对纷繁的当代社会及中国女性的文化处境提供了新的观察视角和评判标准,使我们在对男权文化、商业大潮和女性自身文化心理等多重因素的考察过程中,对当代女性文化的现实生存状态、未来发展前景及其陷阱也有了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刘慧娟 《文教资料》2010,(28):102-103
近代职业女性是女性解放运动与中国社会变革密切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女性近代化的提倡者、推动者。虽然她们只占广大女性群体的极少数,但其在近代中国社会各个职业领域的职业活动、宣传表率作用.促进了中国社会风气的转变、女性教育的发展,以及女性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的转变,并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女性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女大学生位于女性群体的较高层次上,是女性群体中最活跃的一部分,他们有较高的知识修养,有强烈的主体意识,追求事业的成功;但同时她们又受传统文化中消极因素的影响以及习惯势力的束缚,背负着"男尊女卑"的沉重包袱。女大学生如何来塑造自己的个人形象,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已经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纷芸多姿,呈现出有剐于以往文学作品女性形象不同的风貌。变形幻化让她们突破了传统女性、普通女性人物的单一化范式,代言了作者的社会态度和审美理想,对女性审美意蕴作了极大的开拓。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presents a secondary analysis of survey data focusing on role conflict and job satisfaction of 102 female principals.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51 female traditional principals and 51 female co-principals. By examining the traditional and co-principal leadership models as experienced by female principals, this paper addresses the impact of the type of leadership model (traditional principalship or co-principalship) has on women principals with regard to role conflict and job satisfaction. The co-principals experienced lower levels of role conflict and higher levels of job satisfaction than did the female traditional principals.  相似文献   

14.
作为“传统的现代女人”,高校高学历女教师有着强烈的自我发展需求、主体意识和成就动机,但在沉重的学术压力面前她们更容易出现职业倦怠;作为“现代的传统女人”,未婚的高学历女教师往往面临“结枷陛剩余”的境地,已婚的高学历女教师则在事业与家庭之间作着“鱼与熊掌”的艰难选择。多种角色压力归根到底是由于传统社会期待与现代价值追求的冲突,疏解这些压力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推进社会性别文化的良性发展,高学历女教师自身也要对自我作理性认知,提高对不同角色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5.
评欧茨小说创作中的女性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茨的小说以女性独特的审美视角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通过女性形象抨击美国社会对妇女的重压,指出当代美国妇女面临的困境,并对否定女性的传统观念提出质疑和抗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称谓语蕴含的尊卑礼数、体现的喜恶情感是传统文化的折射。《红楼梦》中女性称谓语丰富。其中美称作为对他人称颂恭维的称呼,可以看出当时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道德传统对女性的影响和规范。《红楼梦》中的女性倨称仅有一处,具有游离于主流文化之外的特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贝弗利·法默的女权主义作家的身份一直受到争议。法默作品中女性角色的被动、弱小似乎与女权运动提倡的妇女解放格格不入,法默自己也不认为她的写作在宣扬女权主义观点。但法默小说中的女性角色不再是传统文学中的被观察的客体,而是观察的主体。法默以女性的视角来审视这个世界和男性,探索女性内心的情感,寻找女性的性别身份,反映女性受到的压迫。这种写作方式在女权意识蓬勃发展之前是不可能出现的,因此,法默的作品正是女权运动的成果的反映。  相似文献   

18.
五四女作家和中国男性知识分子一样不否定上帝的男性身份,但在女性经验下,她们更易于用母亲形象或女性形象表征她们对上帝的体验。苏雪林、冰心的创作典型地体现了这一特点。她们一方面用上帝慈爱的"父亲形象"对抗中国家族宗主社会中威严不可侵犯的父权等级制度,另一方面又凭借自己的女性经验彰显上帝的女性和母性形象,寻求觉醒的女性所信靠的力量。五四女作家笔下上帝形象的特征折射出文化交流与对话中中国知识女性的独特性反应。  相似文献   

19.
《荒原》中的女性形象有三个来源:传统文化、现当代文学作品、现实生活。这些女性形象及其话语互相并置、相互呼应,给《荒原》搭起了一个框架结构,充分展现了诗歌主题;同时反映了T.S.艾略特对女性有歧视和对女性形象有扭曲的倾向,也展现了被“非个性化“理论掩盖了的诗人面对无法企及的最高实现的痛楚;更体现了诗人所采用的一种拯救“无序“为“有序“(order)的曲折手法。  相似文献   

20.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在许多作品中塑造了具有觉醒意识的女性形象。这些"先进"女性的共同特征是:已经学会了思考,能够用怀疑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生活。然而,综观这些女性,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先进"女性身上总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她们的行为、性格、心理都处于一种十分矛盾的状态之中。她们看问题也仍然只立足于恋爱、婚姻、家庭。而所有这些具有缺陷的觉醒女性的形象正是基于作家男权文化传统建构起来的,在她们身上体现出男权作者对这些女性形象建构时所进行的有效操控。由于她们不符合作者对于优秀女性的定义,因此,她们的生存空间注定是黯淡的,生存空间仍然是狭小的、灰色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