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集宁师专学报》2016,(6):33-37
"草原文化是指生息在草原地区的世代先民、部落、民族共同创造的一种与草原生态环境相适应的文化,"1它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当今,这种独特的丰富的草原文化资源正在被人们加以保护、传承和创新,蒙古族题材中国画正是在这片沃土的滋养下形成、发展。蒙古族题材中国画表现出对草原独特的赞美和依恋,同时也是画家主观感受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蒙古族(内蒙古)题材影视剧中的音乐音响,实际上是作为一种有声的语言符号参与了蒙古族(内蒙古)题材影视剧对草原文化的建构与表达,是蒙古族(内蒙古)题材影视剧呈现草原文化的符号表征。本文从音乐的旋律、音乐音响的风格、音乐音响的运用及乐器配乐方面出发,探讨草原文化的符号表征:蒙古族(内蒙古)题材影视剧中的音乐音响。  相似文献   

3.
和顺图书馆——和顺人的文化图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兴勇 《保山师专学报》2006,25(5):F0002-F0002
和顺人具有拼搏的勇气和勤奋的品性,从明洪武年间开始,一代一代的和顺人就投身异国,用超人的刻苦和劳作创下了一份份产业,使和顺成为大面积富裕的特殊乡村。和顺先辈们的超人之处还在于他们深深认识到,只有文化和教养才能为子孙提供更多进取与开拓的机会,提供更坚实的繁荣与昌盛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蒙古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基,而草原生态旅游的兴起为保护和传承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一种新的视野。近年来学术界对草原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传统旅游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关注比较多,对草原生态旅游和蒙古族非遗保护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很少,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5.
笔者从分析、研究草原旅游纪念品现状入手,就此领域蒙古族原生文化元素的发现与提炼以及在草原旅游纪念品设计中的导入,面向旅游市场的推广等问题进行阐述。在草原旅游纪念品中,位居中心位置的是以蒙古族为代表的草原游牧文化,研究与发现其中的蒙古族原生文化元素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导引业界在旅游纪念品设计中彰显蒙古族原生文化元素,事关该领域的走向。  相似文献   

6.
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民族高等教育的重要功能.了解本民族传统文化,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运用问卷调查法,研究蒙古族大学生了解蒙古族传统文化的现状以及突出特点,丰富教育人类学和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元朝在政治生活方面有其许多独特现象,其显著特点之一就是有区别地对待国内各民族,后人总结为所谓的“四等人制”。其实质是政治和文化问题。元朝政治深受蒙古传统文化因素的影响。由于草原文化的强势存在,元朝政治始终未能走入传统中原王朝的正轨。如果说元朝的建立得益于蒙古文化的勃勃生机,同时蒙古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则使大元帝国过早断送。  相似文献   

8.
论蒙古族文化与蒙古族舞蹈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族舞蹈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蒙古族文化也造就了蒙古族舞蹈独特的个性特点。本文从草原文化与蒙古族舞蹈、宗教与蒙古舞蹈、蒙古族舞蹈的地区差异三个方面分析了蒙古族文化与蒙古族舞蹈之间的关系,总结了蒙古族舞蹈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9.
蒙古族服饰艺术是我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项目之一。应当通过全国性的综合立法,加强对包括蒙古族服饰艺术在内的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力度,并明确其立法原则和保护制度,同时构建少数民族文化产权制度来解决蒙古族服饰艺术私法保护的困境。  相似文献   

10.
图腾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文化现象之一,其概念应有狭义与广义之分。图腾是作为氏族制的伴生物而产生的,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图腾个体的选择则受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的情感因素的共同影响,具有客观和主观上的或然性。  相似文献   

11.
草原文化的核心理念是崇尚自然、践行开放、恪守信义。蒙古民族服饰选用大气、庄重的白色、蓝色、红色作为服饰的基本色,配以鲜亮的金黄色,表现了蒙古民族豁达、率真、开朗的性格。服饰的面料、色彩、图案、设计反映了蒙古族服饰崇尚自然之美、注重和谐的风尚。丰富的服饰种类、华贵的服饰风格,形制由左衽变为右衽的过程,体现蒙古民族服饰在发展中注重兼容并蓄的特征,通过蒙古民族服饰作为信物的载体,传递出恪守信义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2.
蒙古族那达慕文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那达慕文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找出那达慕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那达慕文化发展思路:那达慕理论体系的建构;研究视角的不断变化和扩大;那达慕的项目应在学校体育中得到规范和发展;加强那达慕科学理论研究;大力加强师资力量培养;大力宣传全面推广和普及那达慕文化。  相似文献   

13.
蒙古人之冠帽本是御寒挡风的实用之物。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在保留其实用价值的同时,大大拓展了其审美的价值。蒙古族男性所戴各种造型的冠帽和蒙古族女性的罟罟冠,不论款式造型、材质饰品,均是蒙古族冠帽中最具典型性的代表。蒙古人对于自己冠帽的装饰,在此可见一斑,且这种重视冠帽的民族习俗绵延至今。  相似文献   

14.
蒙古族酒文化内涵丰富。酒在祭祀中敬畏神灵,在婚礼中传情达意,在节日中娱乐助兴,在盟誓中表达忠诚。在待客中以酒为礼向客致敬,在政治中以酒为礼增进团结。美酒与歌舞相伴,更彰显出蒙古民族酒文化的博大精深。在酒店美学中发挥酒文化的审美功能、体验功能、经济功能,对旅游业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各民族的史诗创作往往体现出不同的民族审美倾向,要想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学和文化特质,该民族的远古史诗为我们提供了最为明晰的透视视角。本文拟就从蒙古族史诗的二元特征入手,从原始宗教与人文宗教的共存、虚实结合的艺术描写手法、人物塑造上的二元特征入手,阐释与比较蒙古族史诗的文化特征和文学审美的独特走向。  相似文献   

16.
蒙古族源于东胡的传统说法虽然正确,但不够全面,还应加上突厥,即蒙古族源于东胡和突厥,蒙古部落从公元10世纪~13世纪经历了氏族、部落、部落联盟的聚合过程。  相似文献   

17.
在喀喇沁旗蒙古族人口中,使用蒙古语言文字者的比例不到总人数的0.6%。1921~1936年间出生的70~85岁年龄层次的人属于从蒙古语向蒙古语和汉语双语过渡的时代;1938~1950年间出生的55~68岁年龄层次的人属于双语并用时代;1951~1990年间出生的17~55岁年龄层次的人属于转用汉语的时代。据推算,再过20年左右,喀喇沁旗将不存在实质上使用蒙古语言文字的人。对语言转换影响较大的因素有政治归属、经济开发、人口流动、发展教育、通婚等。  相似文献   

18.
草原文化是内蒙古独特的资源优势。以草原文化为依托的蒙餐文化,具有绿色天然、饮食一体、注重本味、突出礼仪、食娱同行、体现民俗、营养保健、医食同补的特征,迎合了时代消费理念。新经济时代,应大力弘扬蒙餐饮食文化,增强蒙餐的影响力,为当地经济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19.
笔者运用法学原理,以《蒙古-卫拉特法典》①(以下统称为《蒙古-卫拉特律》)为依据,系统地分析和研究了17世纪蒙古诉讼制度和诉讼程序的基本结构和原则、从事法律职业的专门人员和专有法律名词,通过探讨“乌日古格”、“搏德日克”、“札鲁忽赤”、“雅鲁忽赤”、“额勒赤”和“格日赤”以及“原告”“被告”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从而概括和阐述了17世纪蒙古诉讼制度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当代蒙古舞创作中的萨满文化遗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满教同原始万物有灵论并无二致,其广泛性和持久渗透性的表现形态之一,是半个世纪以来蒙古舞创作中涌动着的萨满化遗韵。《安代舞》、《鼓舞》、《格日乐》等当代蒙古族舞蹈都折射出萨满教尊敬每一个生命就是尊敬自然界的“行为追求体系”。认识蒙古舞对萨满教“功能动作”的借用发展、复现演变、阐释性发挥和创新,有助于开拓蒙古舞创作的历史资源和现实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